您好,欢迎您

洛莫司汀赋能脑胶质瘤诊疗新篇章:多模式联合策略应对复发与耐药挑战

11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本次全国线上研讨会深入探讨了洛莫司汀(CCNU)在脑胶质瘤全程治疗中的现状与进展,特别关注其在应对复发和替莫唑胺(TMZ)耐药胶质瘤方面的多维价值。脑胶质瘤,尤其是高级别胶质母细胞瘤(GBM),因其高度侵袭性和治疗抵抗性,仍是神经肿瘤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洛莫司汀作为一种经典的亚硝脲类烷化剂,其独特的DNA交联作用机制使其不完全依赖于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TMZ耐药的胶质瘤细胞仍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优异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多项研究证实,含洛莫司汀的PCV方案在IDH1突变或1p/19q共缺失的低级别胶质瘤中可带来长期生存获益,而洛莫司汀联合TMZ同步放化疗则能显著延长MGMT甲基化GBM患者的总生存期至48个月。

上海伽玛医院的倪春霞教授分享了两例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复杂病例。第一例59岁女性GBM患者,在标准治疗后出现TMZ耐药及超进展,经射波刀、低剂量贝伐珠单抗和洛莫司汀(80mg/m²)联合治疗后,疾病获得稳定控制,OS达26个月。第二例52岁女性WHO IV级星形细胞瘤患者,在多线治疗失败后,接受二程放疗联合博瑞替尼、低剂量贝伐珠单抗和洛莫司汀(80mg/m²)治疗,同样取得了部分缓解(PR)的良好疗效,PFS达6个月。这些病例展示了洛莫司汀在替莫唑胺耐药和多线治疗失败后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中的挽救性作用,尤其是在联合多靶点药物和再程放疗时,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湖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的钟喆教授则分享了一例右侧颞叶GBM(MGMT甲基化,IDH野生型)患者,在标准治疗后复发,通过洛莫司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取得了PR的良好效果,患者肢体活动得到明显改善,且骨髓抑制可控。钟教授还提及了洛莫司汀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会议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们一致肯定了洛莫司汀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并强调了多学科协作、个体化精准治疗的重要性。专家们特别指出,洛莫司汀的血液学毒性(尤其是迟发性骨髓抑制,如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是临床应用中的主要挑战,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对症支持措施。同时,会议也展望了洛莫司汀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电场治疗等新型疗法的联合应用前景,以期为脑胶质瘤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方案和更长的生存希望。

倪春霞
副主任

硕士 上海伽玛医院放疗科副主任
上海市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长期从事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化疗的临床一线工作,先后发表医学论文多篇

钟喆
副主任

博士,湖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健康中国医者名片
湖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湖南省高级职称评委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淋巴瘤协会 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外科分会 常务理事
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 常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 秘书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委会 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委会 委员
湖南省脑科学学会青年 委员
湖南省卫健委国合处出国考试考官;《肿瘤药学》审稿专家;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卫生厅胶质瘤课题3项,主持省卫生厅课题及医院青年科学基金2项;主持临床试验1项,参与临床试验3项;第一作者发表SCI (IF8.75) 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 编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ACA指南一篇及专家共识一篇。 全国胶质瘤病历竞赛优胜奖获得者;德国第二大医学院格赖夫斯瓦尔德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医学院、MD Anderson、弗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及芝加哥西北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为了给您提供更深入的服务,欢迎扫描添加脑肿瘤助手小洛二维码可以第一时间咨询产品临床用药指引和对接企业医学专员。

洛莫司汀小助手.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