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洛莫司汀联合多模式治疗在高龄MGMT甲基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卓越疗效与安全性探索

11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本视频讲堂系列报道聚焦于洛莫司汀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与临床实践经验。脑胶质瘤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对患者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洛莫司汀(CCNU)作为一种经典的亚硝脲类烷化剂,因其高脂溶性及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特性,在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相较于替莫唑胺(TMZ),洛莫司汀不依赖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替莫唑胺耐药的胶质瘤仍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多项研究证实,含洛莫司汀的PCV方案(丙卡巴肼、洛莫司汀、长春新碱)在IDH1突变或1p/19q共缺失的低级别及高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显示出长期生存获益。此外,洛莫司汀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可显著延长MGMT启动子甲基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总生存期。

本系列中,中国医科大盛京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的田昕教授分享了一例高龄(75岁)、KPS评分低(50分)、多灶性、术后迅速进展的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IDH野生型,MGMT甲基化阳性)患者的治疗经验。该患者在当地医院行左侧额叶病灶切除术后,对侧病灶迅速进展。田昕教授团队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多模式联合治疗方案:首先应用贝伐珠单抗以缓解脑水肿,随后联合洛莫司汀(100mg/m²,第1天口服)、替莫唑胺(200mg/天,第2-6天口服)同步大分割调强放疗(52.5Gy/15次),每六周为一个周期。

治疗结果令人鼓舞,患者症状迅速改善,从嗜睡转为意识清醒并能进行日常活动。同步放疗结束一个月后(洛莫司汀一个周期后),复查影像显示颅内病灶基本消失,水肿明显好转,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在不良反应方面,患者在治疗第25天出现二度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但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如特比奥、升白针)后迅速恢复,且未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

本病例为临床实践带来了重要启发:对于高龄、一般状态差、多灶性且快速进展的MGMT甲基化阳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洛莫司汀联合替莫唑胺、贝伐珠单抗及大分割放疗的多模式综合治疗策略,不仅能取得显著的肿瘤控制效果,且其血液学毒性在严密监测和积极干预下是可控的。这为面临替莫唑胺耐药或高龄患者治疗困境的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信心,强调了洛莫司汀在脑胶质瘤全程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田欣
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
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担任辽宁省肿瘤专委会 委员
辽宁省营养学会肿瘤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辽宁省免疫学会专业委员会 委员
辽宁省生命关怀协会肿瘤委员会 委员
学术成果发表中英文论文 10余篇

从事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相关工作


为了给您提供更深入的服务,欢迎扫描添加脑肿瘤助手小洛二维码可以第一时间咨询产品临床用药指引和对接企业医学专员。

洛莫司汀小助手.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05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洛莫司汀联合替莫唑胺、贝伐珠单抗及大分割放疗的多模式综合治疗策略,不仅能取得显著的肿瘤控制效果,且其血液学毒性在严密监测和积极干预下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