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SMO| 以LBA为风向标,揭示尿路上皮癌发展动向

10月30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全球肿瘤学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柏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如期而至。在泌尿系统肿瘤领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进展尤为瞩目,多项重磅研究(Late-Breaking Abstracts, LBA)的公布,不仅预示着临床实践的深刻变革,更清晰地描绘出以抗体偶联药物(ADC)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深度融合、精准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以及对现有治疗模式优化为核心的未来蓝图。本文将带您深入解读这些关键研究,洞察其背后的临床意义与未来方向。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

对于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而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联合新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模式。然而,近半数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耐受或拒绝顺铂化疗,这部分人群长期面临着治疗选择有限、预后不佳的困境。 今年的ESMO大会上,数项研究直面这一挑战,为MIBC围手术期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KEYNOTE-905/EV-303研究:为顺铂不耐受患者点燃新希望 1

无疑,KEYNOTE-905是本届大会MIBC领域的明星研究。 这项全球、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研究,旨在评估Enfortumab Vedotin (EV)联合帕博利珠单抗(P)对比单纯手术(RC+PLND)用于顺铂不耐受或拒绝顺铂化疗的MIBC患者的围手术期疗效。研究结果堪称惊艳,为这一“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人群带来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Cbdk4oOrfspsoG3TvNKtsNvtZeNXYbE5.png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事件生存期(EFS)。数据显示,中位随访25.6个月后,EV+P组的EFS显著优于对照组,中位EFS尚未达到,而对照组仅为15.7个月,事件风险降低了60%(HR 0.40, 95% CI 0.28–0.57, P <.0001)。 这一获益是压倒性的。
 4vyF8lnoOb3Cvoc4Yl5ux7DX5BvaQvHE.png在关键次要终点上,该联合方案同样表现出色。总生存期(OS)方面,EV+P组的中位OS同样尚未达到,而对照组为41.7个月,死亡风险降低了50%(HR 0.50, 95% CI 0.33–0.74, P =.0002)。 而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即术后标本中未发现癌细胞的比例,更能直观反映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深度。EV+P组的pCR率高达57.1%,而对照组仅为8.6%,差距悬殊,充分证明了“ADC+免疫”方案强大的肿瘤清除能力。
 

临床意义与展望: KEYNOTE-905是首个证实围手术期治疗能为顺铂不耐受MIBC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的III期临床研究。其阳性结果有望重塑临床实践,将EV+P方案确立为该人群的新标准治疗。这一成功也为ADC与免疫联合的策略在更早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IMvigor011研究:ctDNA指导下的精准辅助治疗2

如何精准识别术后高复发风险并给予有效干预,是MIBC领域的另一大难题。IMvigor011研究巧妙地利用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分子残留病灶(MRD)的“侦察兵”,开创了精准辅助免疫治疗的新范式。
 
该研究在MIBC患者根治术后进行连续的ctDNA监测。一旦检测结果为阳性(ctDNA+),即提示存在MRD,患者将被随机分配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或安慰剂辅助治疗。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在ctDNA+人群中,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9.9个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4.8个月(HR 0.64, P=0.0047)。 同时,中位总生存期(OS)也从21.1个月延长至32.8个月(HR 0.59, P=0.0131)。 而对于持续ctDNA阴性的患者,其复发风险极低,从而可以安全地豁免不必要的辅助治疗及其带来的毒副作用。
 

临床意义与展望: IMvigor011研究的成功,标志着MIBC治疗正式迈入ctDNA指导的精准时代。它不仅验证了ctDNA作为强有力的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证实了其作为疗效预测标志物指导临床决策的可行性。未来,基于ctDNA的“升级”与“降级”治疗策略,将使患者获益最大化、毒性最小化。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免疫联合能否挑战卡介苗(BCG)传统地位?

对于高风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是数十年来的标准疗法。但仍有约40%的患者在两年内复发或进展,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届ESMO大会上,两项大型III期临床试验——POTOMAC和ALBAN,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BCG”这一备受期待的策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POTOMAC研究:度伐利尤单抗联合BCG达到研究终点3

POTOMAC研究在BCG初治的高风险NMIBC患者中,评估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BCG对比标准BCG治疗的疗效。 经过长达5年的中位随访,研究达到主要终点。结果显示,度伐利尤单抗联合BCG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相较于BCG单药组,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了32%(HR 0.68; 95% CI, 0.50–0.93; P=0.0154)。 这种获益在治疗早期(<4个月)即已显现,并持续存在。 同时,联合治疗并未对总生存期带来不利影响(HR 0.80),且安全性可控。

PKJ6g0325QHbR3tAT1KZZgdQnXb5a0Za.png

 ALBAN研究:阿替利珠单抗联合BCG未能获益4

与POTOMAC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设计类似的ALBAN研究却得到了阴性结果。该研究评估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BCG的疗效,但未能证明联合治疗在主要终点无事件生存期(EFS)上优于BCG单药(HR 0.98, P=0.9106)。 不仅如此,联合治疗组观察到了更高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k7tUQWNYEwD897uxxjytg1VEJ51ZBMN4.png临床意义与展望: POTOMAC和ALBAN研究“一成一败”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首先,POTOMAC的成功表明,对于BCG初治的高危NMIBC患者,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L1)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优化策略,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选择。其次,两项研究的差异性结果提示,并非所有的PD-1/L1抑制剂都能在该场景下取得成功。这可能与药物本身特性(PD-1 vs. PD-L1)、研究设计、患者人群的细微差别有关,值得未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分析。

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迎来“减法”新思考

 对于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治疗策略同样在不断演进。尽管“ADC+免疫”的组合已成为新的标准,但铂类为基础的化疗(PBC)在全球范围内仍被广泛应用。如何优化现有化疗方案,实现“减毒增效”,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DISCUS研究:3周期化疗 vs 6周期化疗5

传统的做法是给予4-6个周期的铂类化疗,但这往往伴随着显著的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DISCUS II期研究前瞻性地探讨了一个关键问题:在Avelumab维持治疗前,3个周期的化疗是否能够替代标准的6个周期?
 
研究以患者报告结局(PRO)作为主要终点,评估在完成第6周期化疗时两组患者的全球健康状况/生活质量(GHS/QoL)评分变化。结果显示,接受3周期化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更优,与6周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8.5, P=0.016)。
 qjFcj2xQypRTbWtzXHrkKPIKthOptrkr.png在疗效方面,尽管研究并非为非劣效性设计,但两组的生存数据并未显示出巨大差异。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均为18.9个月左右(HR 1.1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8.0个月(3周期组)和9.0个月(6周期组)。
 
临床意义与展望: DISCUS研究的结果极具临床指导价值。它表明,缩短诱导化疗的周期,可以在不显著牺牲生存获益的前提下,大幅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做减法”的有力证据,支持在后续Avelumab维持治疗的背景下,考虑使用更短周期的化疗方案,尤其是在ADC药物可及性受限的地区,这一策略的意义更为重大。


参考文献

1.2025 ESMO.LBA2

2.2025 ESMO.LBA8
3.2025 ESMO.LBA107
4.2025 ESMO.LBA108
5.2025 ESMO.LBA109


责任编辑:CY
排版编辑:C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31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IMvigor011研究开创了精准辅助免疫治疗的新范式。
10月31日
孙有泉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0月31日
李祥印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