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HEV感染导致双抗治疗中断长达5个月!研究首次报道T细胞导向疗法或增加慢性感染风险

10月2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多发性骨髓瘤(MM)领域,双特异性抗体(双抗)等T细胞导向疗法(TCRTs)的感染风险备受关注。近日,Haematologica发表的一项研究[1]揭示了一个被低估的威胁: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该研究报道了7例MM患者的HEV感染,导致CAR-T采集、ASCT以及双抗治疗被迫中断(最长达5个月)。更重要的是,3名接受TCRT(包括2名双抗)的患者均进展为慢性HEV感染。这提示T细胞耗竭可能削弱了病毒清除能力。研究强调,在TCRT时代,HEV已成为一个新兴挑战,亟需完善筛查和管理策略。

截屏2025-10-26 16.21.31.png

“隐形”感染引发的治疗中断

随着双特异性抗体、CAR-T等T细胞导向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取得革命性进展,由治疗引发的深度免疫抑制及机会性感染管理已成为临床核心挑战。然而,除了常见的病毒(如CMV、HBV)外,一些“隐形”病毒的威胁正逐渐显现。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肝炎病因,在德国等高收入国家,其血清阳性率(HEV IgG)可达近17%[2],主要通过人畜共患途径(如未煮熟的猪肉)传播。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MM患者而言,HEV的威胁可能更大。

近日,Haematologica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1]。该研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从约300名MM门诊患者中诊断出7例HEV感染。研究者指出,由于检测仅限于转氨酶升高或细胞采集前的患者,这一数字可能严重低估了HEV在MM群体中的真实发生率。

虽然所有病例均未发展为暴发性肝炎,但HEV感染对MM的治疗造成了严重的临床干扰。研究报道了数个由HEV感染导致的治疗中断事件:

  • 1例患者的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被推迟。

  • 1例患者的CAR-T淋巴细胞采集被推迟近3个月。

  • 2例分别接受BCMA和GPRC5D靶点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的患者,其治疗被迫中断了3至5个月。

T细胞导向疗法:慢性HEV感染的潜在风险

该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在于HEV感染的转归与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类型密切相关。

在7例患者中,有3例(分别接受来那度胺维持或CD38抗体治疗)在未接受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的情况下,实现了HEV的自发性清除。

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3例接受了T细胞导向疗法(TCRT)的患者,全部进展为慢性HEV感染(定义为病毒血症持续>3个月)。这3例患者包括1例既往接受过Cilta-cel(BCMA CAR-T)治疗的患者,以及2例正在接受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的患者。尽管接受了利巴韦林治疗,这3名患者均未能清除病毒。

这是首次有研究报道T细胞导向疗法与MM患者慢性HEV感染之间的关联。

研究者在讨论中指出,这一现象具有生物学合理性。T细胞导向疗法(双抗和CAR-T)可诱导T细胞耗竭[3],而CD4+ T细胞功能受损已被证实是其他免疫抑制人群(如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慢性HEV感染的关键风险因素[4]因此,TCRT在杀伤肿瘤的同时,可能也为HEV的慢性化创造了条件。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TCRT治疗中常规补充的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似乎并不能有效预防HEV感染。队列中2名接受常规IVIG补充且IgG水平达标的患者,仍发生了HEV感染,提示IVIG提供的被动免疫保护可能有限[1]

突破认知:神经侵袭与多重挑战

该研究还揭示了HEV感染的复杂性远超肝脏本身。队列中1名正在接受GPRC5D双抗治疗的患者(病例#4),在HEV 感染诊断时出现了严重的眩晕。尽管其血清HEV RNA已通过利巴韦林清除,但其脑脊液(CSF)中仍检测到HEV RNA,证实发生了神经侵袭。同时,该患者还出现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复发,且血小板的恢复与病毒载量的下降相关,提示HEV感染可能是ITP复发的诱因。

在感染途径上,该队列中一名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也发生了HEV感染,排除了肉制品来源,提示可能存在环境污染(如受污染的水源或蔬菜)等其他传播途径[1]

这些发现共同表明,HEV在MM患者中不仅是肝脏问题,还可能引发迁延不愈的慢性感染、神经系统受累以及血液系统异常,且治疗(利巴韦林)在T细胞耗竭的背景下可能面临失败。

这项研究虽然样本量较小,但其清晰的临床观察为MM免疫治疗时代的感染管理敲响了警钟。HEV感染不再是一个罕见的、可自愈的“小问题”,而是T细胞导向疗法背景下一个亟需重视的新兴挑战。

研究者强调,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HEV的警惕性,并呼吁建立更完善的筛查和管理路径,以避免严重的治疗延误或慢性化进展。研究组建议的筛查策略包括:

  1. 在MM初诊时进行HEV基线筛查。

  2. 在启动T细胞导向疗法(双抗或CAR-T)之前进行HEV筛查。

  3. 在治疗过程中如遇不明原因的肝酶(氨基转移酶)升高,应立即进行HEV RNA PCR检测。

编者按:T细胞健康——双抗时代的共同命题

这项Haematologica的研究,为本专栏“双抗治疗”的讨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安全拼图”。既往已有研究聚焦于T细胞健康(T-cell fitness)对疗效的决定性作用,这项研究则揭示了T细胞健康对安全性(即感染控制)的深刻影响。

首先,该研究将T细胞导向疗法的“T细胞耗竭”副作用与一个具体的临床后果——HEV慢性化——直接联系起来。 双抗和CAR-T诱导的T细胞耗竭,不仅可能导致肿瘤复发,还可能削弱宿主对新发病原体的免疫监视。在这项研究中,TCRT组患者100%(3/3)进展为慢性HEV感染,这一惊人的比例提示,T细胞耗竭可能正是HEV清除失败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次,该研究再次验证了T细胞“质”与“量”的重要性。 既往研究[5]显示,T细胞的“量”(D30 ALC)是预测双抗延迟反应的关键;而也有研究[3]揭示了T细胞的“质”(如T1亚群、TIM3/GAL9通路)对CAR-T疗效的意义。本研究(MM3)则从反面证实,T细胞“质”的缺陷(功能耗竭,CD4+ T细胞功能不全)是导致机会性感染(HEV)慢性化的关键机制。这三项研究共同指向一个核心:T细胞健康是T细胞导向疗法的共同命A题,贯穿疗效与安全的始终。

最后,该研究具有迫切的临床指导意义。 双抗治疗中断长达5个月,对复发难治性MM患者而言可能是致命的。目前IMWG、EMN等权威机构发布的TCRT感染管理共识[6-8],重点仍在CMV、HBV和细菌/真菌预防上。而这项研究有力地证明,HEV因其高隐匿性、高慢性化风险(TCRT背景下)以及对治疗的重大干扰,应被纳入T细胞导向疗法(尤其是双抗)启动前的强制筛查套餐中。

参考文献

[1] Al-Bazaz M, Pischke S, Alsdorf W, et al. Hepatitis E virus infections in people with multiple myeloma: an emerging challenge in the era of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Haematologica. 2025 Sept 25. doi: 10.3324/haematol.2025.288381.
[2] Faber MS, Wenzel JJ, Jilg W, Thamm M, Höhle M, Stark K. Hepatitis E virus seroprevalence among adults, Germany. Emerg Infect Dis. 2012;18(10):1654-1657.
[3] Frede J, Poller JC, Shi K, et al. The endogenous T cell landscape is reshaped by CAR-T cell therapy and predicts treatment response in multiple myeloma. Leukemia.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9, 2025. doi: 10.1038/s41375-025-02766-5.
[4] Kamar N, Selves J, Mansuy JM, et al. Hepatitis E virus and chronic hepatitis in organ-transplant recipients. N Engl J Med. 2008;358(8):811-817.
[5] Banerjee R, Kaur G, Razzo BM, et al. Predictors of Delayed Responses to Teclistamab in Multiple Myeloma After Initial Non-Response. Am J Hematol.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3, 2025. doi: 10.1002/ajh.70108.
[6] Raje N, Anderson K, Einsele H, et al. Monitoring,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MM receiving bispecific antibody therapy: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expert panel. Blood Cancer J. 2023;13(1):116.
[7] Rodriguez-Otero P, Usmani S, Cohen AD, et al. 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 immunotherapy committee consensus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al use of T-cell-engaging bispecific antibodies in multiple myeloma. Lancet Oncol. 2024;25(5):e205-e216.
[8] Ludwig H, Terpos E, van de Donk N, et al.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treatment with bispecific antibodies and CAR T cells in multiple myeloma: a consensus report of the European Myeloma Network. Lancet Oncol. 2023;24(6):e255-e269.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血液肿瘤资讯订阅号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10月29日
苗雨
清河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在于HEV感染的转归与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类型密切相关
10月27日
杜建帅
平遥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
10月27日
张婉君
蒙城县中医院 | 血液肿瘤科
随着双特异性抗体、CAR-T等T细胞导向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取得革命性进展,由治疗引发的深度免疫抑制及机会性感染管理已成为临床核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