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论道中原,聚力前行丨【2025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系列巡讲】在河南成功举办

10月22日
来源:肿瘤资讯

金秋九月,风清气爽。2025年9月27日,“2025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系列巡讲(河南站)”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特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樊青霞教授担任荣誉主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何苡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韩倩教授共同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携手中原地区食管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聚焦新版指南的外科、放疗、内科三大核心篇章,展开深入的解读与探讨。会议通过前沿的学术报告和贴近临床的病例分享,共同擘画了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新蓝图,旨在推动我国食管癌诊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发展迈向新高度。

大会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樊青霞教授、王峰教授、何苡教授、韩倩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樊青霞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食管癌作为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水平的提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此次巡讲活动汇聚了中原地区的精英力量,是推动食管癌诊疗进步的重要契机。王峰教授强调,新版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规范的指导,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深入交流,能够促进指南在基层的落地实施。何苡教授则从多学科协作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外科、放疗、内科在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呼吁加强各学科间的沟通与合作。韩倩教授最后总结道,本次会议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起点,期待与会专家能够携手共进,为食管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合集1.png

Session I:指南核心更新解读

本环节由何苡教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卫国教授韩倩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蒋月教授、王峰教授、安阳市肿瘤医院夏金教授共同主持。

合集2.png

合集3.png

外科篇:微创技术引领变革,围术期免疫重塑格局

河南省肿瘤医院梁光辉教授对外科篇的更新进行了系统梳理。梁光辉教授指出,新版指南更加强调微创化、精准化和个体化的治疗理念。核心更新包括:

  • 优先推荐腔镜微创手术:基于MIRO、MONET等多项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新版指南更明确地将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作为可切除食管癌的优先推荐术式,其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方面均显示出优势。


  • 新辅助免疫治疗地位提升:ESCORT-NEO研究作为全球首个头对头比较新辅助“化疗+免疫”对比单纯化疗的Ⅲ期研究,证实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基于此,该方案被提升为Ⅱ级推荐,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标准治疗选择。


  • 食管胃交界部癌治疗策略优化:基于ESOPEC研究结果,对于可切除的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围术期FLOT化疗方案的地位优于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的推荐级别由I级下调至Ⅱ级。同时,基于MATTERHORN研究的阳性结果,围术期FLOT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方案被纳入Ⅱ级推荐。


  • 术后辅助免疫推荐级别调整:根据CheckMate 577研究最终总生存期(OS)分析结果,术后辅助纳武利尤单抗虽维持无病生存期(DFS)获益,但OS未达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因此其推荐等级由I级降为Ⅱ级。

图片13.png

梁光辉教授

在外科篇的讨论中,漯河市中心医院付东林教授指出,微创手术的普及对基层医院提出了更高要求,规范化培训至关重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春霖教授强调了MDT在新辅助治疗决策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充分的术前评估是提高pCR率和R0切除率的关键。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饶钟鸣教授就微创手术中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标准分享了经验,认为精准的清扫同样是保证远期疗效的基石。南阳市中心医院苏鹏飞教授认为,食管胃交界部癌治疗策略的调整更考验外科医生的综合决策能力,需要结合病理类型、分期和患者状况来选择最佳围术期方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赵呈华教授则表示,微创技术带来的快速康复(ERAS)理念应贯穿围术期管理全程,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合集5.png

放疗篇:精准靶区勾画,保器官策略升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鑫教授详细解读了放疗篇的更新亮点。王鑫教授强调,新版指南在放疗领域体现了“精准化”和“个体化”的核心思想,尤其在保器官治疗和寡转移处理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核心更新包括:

  • 保器官治疗策略地位提升:基于里程碑式的SANO研究证据,对于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的可切除食管癌患者,“密切随访+挽救性手术”的非手术策略从Ⅲ级推荐提升至Ⅱ级推荐,这标志着保留食管功能成为部分优效患者的可能选项。


  • 根治性放疗靶区勾画优化:一项大型Ⅲ期临床试验证实,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中采用累及野照射(IFI)与传统扩大野照射(ENI)相比,生存获益无显著差异。因此,指南明确推荐IFI,旨在更精准地靶向肿瘤,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 转化治疗价值凸显: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如T4b)患者,新版指南更加强调转化治疗的价值。NEXUS-1等研究显示,经过有效的诱导治疗(如放化疗联合免疫)后,若经MDT评估可实现R0切除,则手术能为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


  • 寡转移治疗模式革新:基于ESO-Shanghai 13研究的前瞻性数据,对于寡转移患者,在有效全身系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对所有病灶的局部根治性治疗(放疗、手术或消融)可显著改善预后,死亡风险降低58%,因此该模式被提升为Ⅱ级推荐。

图片14.png

王鑫教授

在放疗篇的讨论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晖琼教授认为,从ENI到IFI的转变是精准放疗的体现,也为放疗与免疫、靶向等全身治疗的联合提供了更低的毒性基础。黄河三门峡医院李艳教授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了SBRT等先进放疗技术在寡转移病灶处理中的应用价值,认为积极的局部治疗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河南省人民医院赵阳教授重点讨论了放疗联合免疫的毒性管理,特别是放射性肺炎和食管炎的鉴别与处理,强调了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河南省肿瘤医院朱兆承教授指出,“保器官”策略虽迎来了新曙光,但严格筛选获益人群、建立完善的随访监测体系是临床应用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合集6.png

内科篇:免疫治疗全程覆盖,分层管理迈向新纪元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祥瑞教授对内科篇的更新要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孟祥瑞教授指出,以免疫治疗为基石的全程管理理念和对长期生存的追求,正深刻重塑内科治疗格局。核心更新包括:

  • 晚期鳞癌一线治疗分层推荐:综合多项Ⅲ期研究数据,新版指南首次对晚期鳞癌一线免疫联合化疗采取了基于PD-L1表达水平(CPS/TPS/TAP)的分层推荐。对于PD-L1阳性患者,免疫联合化疗为I级推荐;而对于阴性或无法检测的患者,则为Ⅱ级推荐。孟教授特别强调了以ESCORT-1st研究为代表的长期随访数据,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取得了25.6%的3年OS率,刷新了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生存记录。


  • 晚期腺癌一线治疗格局改变:新增了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双抗)+化疗作为I级推荐,并新增佐妥昔单抗(Claudin18.2单抗)+化疗作为Ⅱ级推荐,为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靶向和免疫新选择。


  • 晚期腺癌后线治疗选择增多:在二线及以后治疗中,增加了紫杉醇口服溶液等新剂型,以及德曲妥珠单抗(T-DXd)等新型ADC药物,为HER2阳性患者提供了更优的后线治疗方案。


图片15.png

孟祥瑞教授

在内科篇的讨论中,浚县人民医院刘得恩教授谈到,PD-L1分层推荐对基层医院的病理诊断能力提出了挑战,标准化检测流程的推广刻不容缓。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牛红蕊教授强调,ESCORT-1st研究等国内原创研究的长期生存数据,为临床医生与患者沟通、建立治疗信心提供了有力证据。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宋娜莎教授分析了晚期腺癌治疗的新进展,认为卡度尼利单抗和佐妥昔单抗等新药为特定人群提供了“王炸”组合,未来精准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将是重点。荥阳市人民医院王会丽教授则分享了在临床中管理一线化免联合治疗不良反应的经验,认为全程、细致的管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实现最大获益的前提。

图片1.png

Session II:临床实践病例分享

本环节由安阳市肿瘤医院李小兵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德志教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郭银谋教授联袂主持,通过两个真实世界病例,生动展示了新版指南指导下的临床实践。

图片2.png

围术期治疗:新辅助化免成功降期,微创手术助力快速康复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雷彩鹏教授分享了一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病例。患者为60岁女性,初诊时临床分期为cT4aN1M0,肿瘤侵犯主动脉外膜。经过MDT讨论,制定了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方案(卡瑞利珠单抗+紫杉醇+奈达铂)。经过2周期治疗后,影像学评估显示肿瘤显著缩小,成功降期至cT2N0M0。随后,患者接受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ypT2N0M0,实现了R0切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体现了新辅助治疗联合微创外科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巨大潜力。

图片16.png

雷彩鹏教授

晚期治疗:免疫联合化疗,高龄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李会琴教授分享了一例高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长生存病例。患者为73岁男性,初诊诊断为食管中段鳞癌(cT3N+M0, IIIB期),因个人意愿拒绝手术及放疗。治疗团队予以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的方案进行治疗。4周期后因患者无法耐受顺铂的消化道毒性,调整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方案。治疗6周期后影像学评估为部分缓解(PR)。后续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今已稳定超过2年8个月,生活质量良好。该病例充分展示了免疫联合化疗为不适合局部治疗的晚期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图片17.png

李会琴教授

病例分享讨论环节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河南省肿瘤医院李璐教授对第一个病例的治疗方案选择表示肯定,并指出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患者的重要选择,关键在于把握手术时机。罗山县人民医院左胜武教授认为,这两个病例充分体现了指南在基层的可及性和有效性,尤其对于晚期高龄患者,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相对温和且高效的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周威教授强调了对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长期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性,如第二个病例中出现的皮肤毒性和甲状腺功能异常,都需要临床医生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

图片3.png

大会总结

最后,大会主席樊青霞教授、王峰教授、何苡教授、韩倩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他们高度评价了各位讲者和讨论专家的精彩分享,认为本次会议内容前沿、讨论深入、贴近临床,全面展现了2025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的精髓。本次巡讲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中原地区食管癌诊疗理念的更新,也为临床医生们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未来可期,随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涌现,食管癌的诊疗必将朝着更精准、更个体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