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闫亮教授:前列腺癌骨转移:从分子机制到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的演进

10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骼是其最主要的转移靶器官,目前晚期骨转移患者的诊疗仍面临诸多挑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骨微环境相互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策略也在持续演进,逐步由“单一治疗模式”转向“多学科综合治疗”1。鉴于此,本期【肿瘤资讯】特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闫亮教授,围绕前列腺癌骨转移独特的分子病理机制、骨保护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疗视角,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闫亮
教授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一病区主任
中华微生物学会河南微生物分会泌尿外科精准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泌尿外科腔镜与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
中华医学会河南省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河南泌尿学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承担两项国家级基金项目,连续 8 年获全国年度好大夫

前列腺癌骨转移独特的分子病理机制与临床异质性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形成是一个多步骤、多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嗜骨性”特征与肿瘤细胞和骨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一方面,前列腺癌细胞通过表达特定趋化因子(如CCL2)和黏附分子(如VCAM-1、整合素),定向归巢至骨髓内皮细胞,并在骨组织中定植。另一方面,骨微环境中丰富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TGF-β、BMP、WNT等,为肿瘤细胞的存活与增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病理类型上,前列腺癌骨转移以成骨性病变为主,其机制涉及WNT信号通路、内皮素-1(ET-1)等关键分子的激活。例如,成骨细胞来源的WISP-1通过抑制miR-126表达,上调VCAM-1,促进肿瘤细胞与成骨细胞黏附,进而推动成骨性转移。此外,RANKL/RANK/OPG轴在前列腺癌骨破坏中发挥关键作用。RANKL的高表达不仅促进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还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RANK结合,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驱动骨转移进展,凸显了骨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的复杂性2

与其他实体瘤(如乳腺癌、肺癌)相比,前列腺癌骨转移在临床表型、诊断与预后方面具有显著异质性。乳腺癌和肺癌等骨转移常表现为溶骨性病变,而与之不同,前列腺癌则以成骨性反应为主,这与两者在信号通路激活及细胞因子谱差异有关2,3。在此背景下,精准的诊断至关重要。除传统骨扫描外,PSMA PET/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能更精准地检测骨转移病灶3。此外,骨代谢标志物(BMs)如碱性磷酸酶等可反映骨的代谢状况,也能提供重要参考。当肿瘤骨转移时,骨的重塑过程明显加快,骨代谢率增高,而这些生化指标的改变往往早于影像学上可见的形态学变化4。总体来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极高,据报道,在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中,85%-100%存在骨转移。这一严峻事实凸显了在临床管理中采取针对性骨保护策略的极端重要性1

骨保护药物:改善骨转移患者预后的基石

骨保护药物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综合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地舒单抗作为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并抑制RANKL,阻断其与破骨细胞前体表面RANK的相互作用,从而从源头上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分化和存活,减少骨吸收,延缓骨破坏进程。多项关键临床试验为地舒单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高级别循证支持。一项III期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地舒单抗与对照组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地舒单抗在延迟首次骨骼相关事件(SREs)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20.7个月 vs. 17.1个月)5。此外,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证实,地舒单抗能有效降低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为预防和延缓SREs 发生,应用地舒单抗的推荐剂量为每4周皮下注射120 mg,其治疗时机宜始于确诊骨转移后尽早启动。该疗法在规范应用下整体安全性良好,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钙血症与下颌骨坏死(ONJ),通过预防性措施亦可有效管理。例如为预防低钙血症,治疗期间可常规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并定期监测血钙水平。为降低ONJ风险,建议在起始治疗前进行口腔评估,并在治疗期间维持良好口腔卫生,尽可能避免侵入性牙科手术1

值得注意的是,RANKL通路不仅在骨骼系统中发挥作用,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骨保护药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发现,其不仅具有局部骨保护作用,还可能通过调节骨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极化)与细胞因子网络,发挥全身性抗肿瘤协同效应。例如,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单抗)在实体瘤中显示出增强T细胞浸润与活化的潜力,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全身治疗+局部保护”模式提供了新思路6

多学科综合管理:实现肿瘤控制与骨保护的双重目标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多学科综合管理旨在实现肿瘤控制与骨保护的双重目标。系统性治疗是管理核心,包括内分泌治疗、化疗、靶向与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多模式策略。内分泌治疗中,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联合新型内分泌药物(如阿比特龙、恩扎卢胺等)可显著改善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患者的生存结局,但此类药物亦伴随骨密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升高,因此需与骨保护药物如地舒单抗协同使用,以降低SREs发生率。化疗方面,多西他赛在mCSPC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阶段均具有生存获益,其在化疗周期中常与骨保护药物联合,以预防骨事件并缓解骨痛。靶向治疗如PARP抑制剂在特定基因突变患者中展现潜力,而放射性核素治疗如镭-223(Ra-223)则兼具抗肿瘤与骨靶向双重作用,通过释放α粒子精准作用于骨转移灶,延长生存并延缓症状性SREs发生,但其与某些内分泌药物的联用需谨慎,以避免骨折风险叠加7,8

此外,局部治疗在缓解症状、处理并发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外放射治疗(EBRT)能有效缓解局限性骨痛,美国放射肿瘤学会推荐单次8 Gy或分次照射方案。对于脊髓压迫这一肿瘤急症,需立即进行全脊柱磁共振成像评估,并联合糖皮质激素、镇痛及放射治疗,必要时联合外科手术干预。外科手术在处理病理性骨折和脊柱不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可恢复骨骼结构、缓解神经压迫并维持功能。局部治疗亦包括针对寡转移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其在延缓疾病进展和推迟ADT启用方面显示出潜在优势,为部分选择性患者提供了根治性干预的可能7,8

另外,构建高效的多学科团队(MDT)是实现个体化、动态治疗的关键。MDT团队应涵盖泌尿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骨科、影像科及病理科等多领域专家,通过定期病例讨论整合各方专业意见,制定全方位治疗方案。MDT工作模式不仅关注肿瘤反应的评估与治疗策略的优化,还需平衡抗肿瘤治疗强度与骨骼健康维护,例如在使用ARAT药物或Ra-223时同步评估骨折风险并适时引入骨保护药物,或在患者接受骨保护药物前进行口腔检查以预防下颌骨坏死。通过MDT协作,可依据患者骨转移负荷、分子特征、症状及合并症等因素,实现治疗策略的动态调整,最终在延长生存的同时保障患者生活质量1

总结与展望

当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已形成以系统性治疗为基础、骨保护药物为基石、局部治疗为补充的综合策略,并通过MDT模式实现个体化决策。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于骨微环境中新型治疗靶点的探索,开发更精准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优化不同治疗手段的组合与时序,并推动PSMA-PET、液体活检等新型技术在早期诊断、疗效评估与预后判断中的广泛应用。唯有通过机制研究的持续深入与临床实践的不断整合,才能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南方护骨联盟前列腺癌骨转移专家组.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23 年 6 月第 17 卷第 3 期 Chin J Endourol(Electronic Edition), June 2023, Vol. 17, No. 3.
2. Guo X, Li S. Bone metastases of prostate cancer: Molecular mechanisms, targeted diagno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Review). Oncol Rep. 2025;53(4):46.
3. WANG P Q, YANG B, PENG Z F, et al. Imaging Bone Metastases: Research Progress[J].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25, 34(2): 327-332.
4.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10):1016-1026.
5. Fizazi K, et al. Lancet, 2011, 377(9768):813-822.
6. Cheng JN, Jin Z, Su C, et al. Bone metastases diminish extraosseous response to checkpoint blockade immunotherapy through osteopontin-producing osteoclasts. Cancer Cell. 2025;43(6):1093-1107.e9.
7. Nishimura K. Management of bone metastasis in prostate cancer. J Bone Miner Metab. 2023;41(3):317-326.
8. LI Ning, XIAO Guoyou. Advances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Bone Metastases[J]. Zhong Liu Fang Zhi Yan Jiu, 2020,47(8): 641-64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