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聚力羊城,规范同行丨【2025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系列巡讲】在广州成功举办

10月10日
来源:肿瘤资讯

金风送爽,秋日胜春朝。2025年9月21日,“2025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系列巡讲(广州站)”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于振涛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领衔华南地区食管癌领域众多权威专家,围绕新版指南的内科、外科、放疗三大篇章进行深度剖析,并通过真实世界中的临床病例分享,共同擘画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新蓝图,共同推动我国食管癌诊疗水平的规范化与个体化发展。

大会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傅剑华教授于振涛教授分别发表了开幕致辞。傅剑华教授回顾我国食管癌诊疗领域近年来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时,特别指出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彰显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规范且实用的指导原则。于振涛教授认为这类活动不仅加强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验分享与学术交流,还有效推动了规范化诊疗措施的落地实施。希望通过此次巡讲,能够帮助广大临床医生准确把握指南精髓,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最终惠及更多患者。

图片1.png

傅剑华教授(左)、于振涛教授(右)

Session I:指南核心更新解读

本环节由傅剑华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余桂芳教授粤北人民医院陈小龙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2.png

傅剑华教授(左)、余桂芳教授(中)、陈小龙教授(右)

放疗篇:精准治疗迈向新高度,保器官策略迎来新曙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宋慧胜教授对放疗篇的更新进行了精彩解读。他强调,新版指南在放疗领域的修订体现了“精准化”和“个体化”的核心思想,尤其是在保器官治疗和寡转移处理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核心更新包括:

  • 保器官治疗策略地位提升:基于里程碑式的SANO研究证据,对于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的可切除食管癌患者,“密切随访+挽救性手术”策略从Ⅲ级推荐提升至Ⅱ级推荐。这一改变标志着对部分疗效显著的患者,保留食管成为可能,是治疗理念的一大进步。


  • 放疗靶区勾画优化:一项大型Ⅲ期临床试验证实,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中采用累及野照射(IFI)与传统扩大野照射(ENI)相比,在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上无显著差异。因此,指南明确推荐IFI,旨在精准打击肿瘤,减少不必要的照射损伤。


  • 转化治疗价值凸显: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如T4b)患者,新版指南更加强调转化治疗的价值。NEXUS-1等研究显示,经过有效的诱导治疗(放化疗/化免联合治疗)后,若经MDT评估可实现R0切除,则建议手术。


  • 寡转移治疗模式革新:基于ESO-Shanghai 13研究的前瞻性数据,对于寡转移患者,在有效全身系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对所有转移灶的局部根治性治疗(放疗、手术或消融),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结果均显著获益,死亡风险降低58%,因此该模式被提升为Ⅱ级推荐。

图片3.png

宋慧胜教授

外科篇:微创技术优先推荐,围术期免疫重塑格局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卓毅教授系统梳理了外科领域的重大更新,指出微创技术的普及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突破正深刻改变着外科治疗模式。核心更新包括:

  • 优先推荐微创手术:基于MIRO、MONET等多项Ⅲ期研究结果,新版指南更明确地将微创手术作为可切除食管癌的优先推荐术式,其在降低并发症、改善术后恢复及远期生存方面均显示出优势。


  • 新辅助免疫治疗地位提升:ESCORT-NEO研究作为全球首个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化疗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癌(LA-ESCC)的Ⅲ期临床研究,证实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pCR率(28.0% vs 4.7%)。基于此,该方案被提升为Ⅱ级推荐,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带来新选择。


  • 食管胃交界部癌治疗策略调整:基于ESOPEC研究结果,将新辅助放化疗推荐级别由Ⅰ级下调至Ⅱ级。同时,基于MATTERHORN研究,围术期FLOT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方案被纳入Ⅱ级推荐。


  • 术后辅助免疫推荐级别调整:CheckMate 577研究最终分析显示,术后辅助纳武利尤单抗虽维持DFS获益,但OS未达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因此其推荐等级降为Ⅱ级推荐。

图片4.png

李卓毅教授

内科篇:免疫治疗引领全程管理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平教授深入解读了内科治疗的更新要点,指出以免疫治疗为基石的全程管理理念和对长生存的追求正深刻重塑肿瘤治疗格局。核心更新包括:

  • 晚期鳞癌一线治疗分层推荐:综合多项Ⅲ期研究数据,新版指南首次对晚期鳞癌一线免疫联合化疗采取了基于PD-L1表达水平的分层推荐。对于CPS≥1(或TPS≥1%,TAP≥1%)的患者,免疫联合化疗为I级推荐;而对于CPS<1或无法检测的患者,则为Ⅱ级推荐。陈平教授特别强调了以ESCORT-1st研究为代表的长期随访数据,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取得了25.6%的3年OS率,刷新了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生存记录,为患者实现长期生存带来了希望。


  • 晚期腺癌一线治疗格局改变:新增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双抗)+化疗作为I级推荐,并新增佐妥昔单抗(Claudin18.2单抗)+化疗作为Ⅱ级推荐。


  • 晚期腺癌二线及以后治疗:对于腺癌患者,增加了紫杉醇口服溶液等新剂型及德曲妥珠单抗(T-DXd),为后线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图片5.png

陈平教授

指南解读讨论环节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温照伟教授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姜洪华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殷子珺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禤艺文教授江门市中心医院刘裕杰教授共同探讨2025年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的更新与临床实践。讨论中,专家们一致认为,新版指南最大的亮点是免疫治疗已贯穿于食管癌的放疗、外科和内科等综合治疗的各个方面,开启了更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时代。温照伟教授指出,对于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患者,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能带来更高的pCR率;对于晚期患者,免疫联合化疗仍是主流。殷子珺教授提到,治疗理念从过去的扩大野照射转变为累及野照射,这得益于免疫等高效全身治疗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毒副反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禤艺文教授强调了微创化与精准化是核心趋势,新辅助治疗模式的成功应用,使得更多患者能够从手术中获益。姜洪华教授刘裕杰教授均指出,虽然免疫及靶向药物带来了突破,但如何精准筛选获益人群、优化联合用药方案、探索耐药机制仍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通过PD-L1表达水平(如CPS评分)等生物标志物进行分层,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共识。

左滑查看更多现场照片

Session II:临床实践病例分享

本环节分别由于振涛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柏深教授联袂主持。

图片6.png

于振涛教授(左)、陈柏深教授(右)

围术期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改善患者预后,DFS超过3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秦显雨教授分享了一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病例。患者初诊时为cT4aN3M0,肿瘤巨大且与气管关系密切。经过2周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内镜下肿瘤几乎消失。MDT评估后,患者成功接受了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ypT1bN0M0,I期。术后继续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患者至今已无病生存超过3年。

图片7.png

秦显雨教授

一线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和放疗助力患者长生存获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融教授分享了一例晚期食管癌伴脑转移患者的长生存病例。患者初诊为食管癌[中分化鳞癌,胸上段(T3N0M1 脑转移 IVB期)],治疗团队予以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并同步进行全脑放疗的综合治疗策略。患者经过6周期化免治疗和放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且疗效持续,至今已维持CR状态超过24个月。

图片8.png

王融教授

病例分享讨论环节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行艳丽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任鹏飞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吴东昊教授白云区人民医院赵意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惠谋教授围绕两个典型的食管癌病例展开了深入的临床实践讨论。行艳丽教授认为转化治疗后未达pCR的患者,术后辅助免疫是必要的。对于晚期高位食管癌,在全身治疗有效后,应考虑追加局部放疗以巩固疗效。任鹏飞教授表示,手术虽能根治,但术后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解剖位置特殊的高位食管癌,更倾向于选择以放化疗联合免疫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吴东昊教授指出,随着免疫疗法融入综合治疗,如何有效管理和鉴别其与放化疗产生的复杂毒副反应,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新课题。赵意教授表示如果无法实现R0切除,则应审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保器官”疗法存在远期复发风险,能手术切除的患者仍应首选手术。陈惠谋教授认为临床中免疫治疗的有效率并不理想,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寻找能超越现有指标的、更精准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这对于筛选真正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实现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

左滑查看更多现场照片

大会总结

最后,大会主席傅剑华教授于振涛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们高度评价了各位讲者和讨论专家的精彩分享,从早期食管癌的微创与保器官治疗,到局部晚期食管癌以免疫为核心的围术期治疗,再到晚期食管癌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分层治疗和追求长生存的治疗目标,新版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清晰、更前沿的指导。本次巡讲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华南地区食管癌诊疗理念的更新,也为临床医生们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未来,随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优化,食管癌的诊疗将朝着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不断迈进,切实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长期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25日
滕欣丽
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 | 放疗科
随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优化,食管癌的诊疗将朝着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不断迈进,切实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长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