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全面获益 长存可及丨邱红教授:驱动“免疫+精准”双引擎,重塑胃癌一线治疗格局

10月1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晚期胃癌的治疗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革新。自ToGA研究首次将胃癌带入靶向治疗时代以来,CheckMate 649、KEYNOTE-859、RATIONALE-305等多项Ⅲ期研究又相继取得突破,成功将胃癌推入免疫治疗时代,临床治疗模式正被快速重塑。与此同时,以CLDN18.2和FGFR2b为代表的新兴分子靶点不断涌现,精准分层检测正在成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关键环节。在近期举行的2025 CSCO年会上,【肿瘤资讯】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邱红教授,围绕“免疫+精准”的双引擎驱动战略,深入解读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本期特邀专家---邱  红 教授

邱  红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 教研室副主任/消化系统肿瘤科主任
武汉市青年医生骨干人才/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胃癌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委员会常委
CSCO胃癌/肝癌/胰腺癌/肠癌/食管癌/神经内分泌瘤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会副秘书长
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胃癌指南执笔成员

免疫治疗+精准分层:一线治疗格局加速重塑

邱红教授:近年来,晚期胃癌的治疗正迈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2010年,ToGA研究的成功首次将胃癌带入靶向治疗时代。近5年来,包括CheckMate 649、KEYNOTE-859、RATIONALE 305等在内的多项Ⅲ期研究又相继取得突破,推动胃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目前,已有7项化疗联合免疫的Ⅲ期临床试验在一线治疗中取得阳性结果,这使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更加丰富:对于HER2阳性患者,可选择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而对于HER2阴性患者,则可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

在胃癌新靶点方面,也有新的突破。SPOTLIGHT和GLOW研究确立了CLDN18.2作为新的治疗靶点的价值,一线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用化疗显著改善CLDN18.2阳性、HER2阴性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该药已在我国获批上市。而针对FGFR2b 靶点的Ⅲ期注册研究 FORTITUDE-101 也已宣告结果阳性,具体数据将于不久后发布,相信未来 FGFR2b 将可能成为胃癌另一个必须检测的分子标志物。同时,FORTITUDE-102正在探索FGFR2b靶向治疗与免疫和化疗联合的疗效。可以预见,未来晚期胃癌的标准一线治疗将基于精准分层检测,按生物标志物状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使更多患者获益,这也契合胃癌高度异质性疾病的分层治疗发展趋势。

药物选择考量:循证数据+特殊人群获益

邱红教授:如前所述,目前针对HER2阴性的胃癌,已有7项化疗联合免疫的Ⅲ期研究获得阳性结果。在临床药物选择时,我除了会综合考量这些研究的客观缓解率(ORR)、PFS及OS等主要疗效终点外,还会特别关注研究设计中的分层因素,例如是否纳入腹膜转移患者这一关键人群。腹膜转移在胃癌中发生率高,且预后极差,因此药物能否在这一人群中显著改善生存,是我选择方案时的重要考量。

例如,RATIONALE-305研究采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与标准化疗头对头比较,腹膜转移是关键的分层因素之一,纳入的这类患者比例超过40%。结果显示,其在全人群中将中位OS延长了2.1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21%,在中国人群中获益更为显著。值得关注的是,该研究中预后极差的肝转移与腹膜转移亚组也观察到了明确的生存改善。最新公布的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替雷利珠单抗组约三分之一的患者生存超过2年,超过五分之一的患者生存超过3年,为实现晚期胃癌的慢病化管理提供了可能。相信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RATIONAL-305会带来更多长生存获益的惊喜。

安全性方面,现有的几项研究显示,免疫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如免疫性肺炎、重症免疫性心肌炎)发生率极低,大部分为1~2级不良反应。在RATIONALE-305中,≥3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发生率仅8%。目前临床对irAE已有成熟的监测与干预体系,大多在早期即可发现并有效控制。在免疫治疗的长期使用过程中,整体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部分完成2年治疗的患者甚至希望继续用药。总体来看,替雷利珠单抗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均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结果。

未来探索:联合策略多元化,追求更大获益

邱红教授:2025版CSCO 指南已明确建议根据CPS分层选择免疫治疗。对于HER2阴性且CPS低或未检测者,NCCN与ESMO指南不推荐免疫治疗;而CSCO指南中,对于CPS<5或检测不可及者,则给予Ⅱ级推荐。反映了临床上对CPS检测方法及结果判读仍存在差异,未来亟需统一标准。

针对CPS低表达人群,目前有研究在探索将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或TKI类药物)的策略,早期Ⅱ期研究显示,“靶免化”联合的客观缓解率可达70%,PFS亦有延长,但仍需大样本研究的验证。

对于寡转移患者,在免疫联合化疗基础上,对进展病灶实施放射治疗或射频消融等局部手段,也可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并通过“热肿瘤化”增强免疫效应。

此外,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联合免疫治疗也是重要方向。KEYNOTE-811研究显示,化疗+靶向+免疫的“靶免化”三联模式显示提高了HER2阳性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2025年ASCO大会上沈琳教授报道了一项HER2 ADC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疗法用于HER2表达胃癌一线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HER2过表达患者,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和HER2单抗曲妥珠单抗的“去化疗”方案,ORR高达82.4%;而在HER2低/中表达人群中,维迪西妥单抗(2.5 mg/kg)联合CAPOX化疗及免疫治疗,ORR也超过70%。未来可依据HER2表达水平,设计差异化的ADC+免疫组合策略。

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双特异性抗体亦具潜力,例如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在COMPASSION-15 研究中展现良好疗效与安全性,HR1701(VEGF/PD-1)也在Ⅲ期试验中取得阳性结果。与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的双免方案相比,双特异性抗体在安全性上更优,同时亦具潜在长期生存获益。

针对伴胸腹腔积液患者,可探索局部腔内给药联合全身免疫治疗策略。今年朱正纲院长团队DRAGON-01研究的NIPS(静脉+腹腔)方案被CSCO指南纳入,虽该研究开展于化疗时代,但已显示双腔给药可延长生存,未来若联合免疫治疗,或将进一步改善预后。

此外,FGFR2b、DKK-1 等新靶点亦值得期待;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 在胰腺癌Ⅲ期研究中取得阳性结果,并可改善免疫微环境、增加T细胞浸润,未来有望在胃癌中与免疫联合应用。最后,细胞免疫治疗也在积极探索中。针对CLDN18.2靶点的CAR-T(CT041)的Ⅱ期临床试验已发表于Nature Medicine,未来有望获得适应症批准并在真实世界提高OS。同时,CAR-NK 等疗法亦在研究中,有望通过重塑免疫微环境增强疗效,但其临床价值仍需进一步验证。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e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