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泉城相聚。2025年9月10日-14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济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汇聚海内外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学者,旨在有力推动国内外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在 “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及细胞治疗”专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刘林教授分享了“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研究进展”精彩报告,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通用型CAR细胞疗法面临的挑战和最新进展。【肿瘤资讯】小编特对报告主要内容进行整理,以飨大家。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曾于美国完成两年的博士后研究
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
作为一作/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
专注血液科恶性肿瘤,尤其淋巴瘤CAR-T的诊治
刘林教授首先回顾了当前CAR-T细胞疗法的现状与局限性。她指出,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目前,国内已有7款产品获批上市,但均为自体产品,其作为一种“私人定制”模式,临床应用面临三大挑战:
1. 患者T细胞质量和数量限制: 部分患者T细胞质量或数量不足,无法满足CAR-T制备要求。
2. 制备周期长:自体CAR-T需要从患者体内提取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整个制备周期较长。
3. 生产成本高:私人定制化的模式限制其广泛应用,生产成本较高。
为克服这些难题,通用型CAR-T应运而生。通用型CAR-T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健康人群的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形成可批量生产、“随时取用”的产品,有望缩短制备时间、降低成本,惠及更多患者。
多点突破:通用型CAR-T疗法进展迅速
刘林教授详细梳理了通用型CAR-T在全球范围内的多个重要临床研究,展示了该领域的巨大潜力。
靶向CD19通用型CAR-T
UCART19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在I期CALM试验中,UCART19用于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ORR)达48%,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达75%,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4个月。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80%,其中3级以上CRS为24%。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为28%,1例为4级ICANS。尽管2例患者发生1级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但整体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预期。该研究的成功,为无法进行自体CAR-T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充疗法,也为后续大量通用型CAR-T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I/II期ALPHA/ALPHA2研究中,靶向CD19的Cema-Cel/ALLO-501用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目前,II期ALPHA 3研究正在开展中,Cema-Cel将用于治疗在接受过6个周期R-CHOP治疗或其他化学免疫疗法后仍存在MRD阳性的患者,有望成为 “第7个周期“的治疗方案。
靶向CD22通用型CAR-T
在I期BALLI-01研究中,靶向CD22的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UCART22用于复发/难治性ALL患者在最高剂量组使50%的患者出现治疗反应,安全性方面未观察到ICANS,无3级以上CRS和GvHD发生。
CD20×CD22通用型CAR-T
NatHaLi-01研究初步数据显示,UCART20×22用于复发/难治NHL安全性良好,未观察到ICANS、GvHD以及3级以上CRS。疗效方面,3例患者均获得治疗缓解,其中,2例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所有患者均观察到UCART20×22细胞的体内扩增,为多线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BCMA通用型CAR-T
ALLO-715是一款靶向BCMA的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在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I期研究中,ALLO-715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初步疗效。
靶向CD7通用型CAR-T
黄河教授团队开发的一种针对CD7的通用型CAR-T产品RD13-02,用于复发/难治 T-ALL/LBL患者28天CR/CRi率高达82%,2个月时CR/CRi率为94%,且所有CR/CRi患者均实现MRD阴性。期待后续有更多的数据公布。
靶向CD70通用型CAR-T
I期COBALT-LYM研究显示,靶向CD70的通用型CAR-T产品CTX130用于复发/难治性T-LBL患者ORR为46.2%,CRS发生率为67%,3例≥3级;无≥3级ICANS发生,未见GvHD。
多元探索:新兴通用型CAR细胞疗法崭露头角
NK细胞
除T细胞外,NK细胞因其本身不含T细胞受体(TCR),无GvHD风险且细胞来源多等特点,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一项开放标签的I期研究评估了外周血来源通用型CAR-NK 细胞疗法NKX019用于复发/难治B细胞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显示,在NHL患者中ORR达71%,CR达57%,无ICANS、GvHD发生。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用脐带血来源的CAR-NK细胞疗法治疗既往接受多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NH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后,ORR达73%,CR率为64%,且未出现CRS、ICANS、GvHD。
此外,一项评估多能干细胞来源的CD19 CAR-NK细胞疗法FT596用于R/R B-LBL的I期研究显示,FT596治疗后患者ORR为 54%,CR为37%,其中滤泡淋巴瘤(FL)患者获益更显著,ORR达100%,CR为85%。而且安全性良好,无ICANS、GvHD发生。
NKT细胞
NKT细胞因其介于T细胞和NK细胞之间的特性而备受研究者关注。I期ANCHOR研究探讨了KUR-502用于复发/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纳入7例NHL,2例B-ALL,结果显示,2例NHL患者达到CR,1例B-ALL达到CR,仅1例患者发生1级CRS,无ICANS、GvHD发生,提示部分复发/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可从中获益。
γδT细胞
γδT细胞可广泛激活多种免疫细胞,且不依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方式激活细胞毒性,广泛识别多种抗原原子,天然避免GvHD。一项I期研究评估了ADI-001(靶向CD20 的通用型CAR-γδT细胞疗法)用于复发/难治性B-LB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ORR和CR均为78%,安全性方面未见≥3级CRS、ICANS发生,亦无GvHD发生。
病毒特异性T细胞
目前I期研究显示,通用型CAR EB病毒特异性T细胞疗法用于复发/难治性HL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巨噬细胞
CAR-巨噬细胞目前已在临床前试验以及晚期HER2阳性实体瘤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但血液肿瘤领域尚未进入临床阶段。
通用型CAR-T核心挑战与技术突破关键:“加减平衡”
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的核心挑战在于其异体来源所引发的两大免疫排斥反应:GvHD和宿主抗移植物排斥(HvGR)。刘教授指出,核心解决思路是“有加有减,此消彼长”,实现“加减有度”的疗效和安全性平衡。
降低GvHD的手段:将CAR基因插入TRAC位点破坏TCR表达;使用内质网保留技术抑制TCR表达。
降低HvG的手段:设计ADR受体靶向消除反应性免疫细胞;通过阿仑单抗加强清淋;敲除经典HLA-I表达HLA-E/G抑制NK细胞反应。
新型“糖盾”CAR-T:化繁为简的基因编辑新思路
刘林教授最后介绍了血液肿瘤领域的创新理念——“糖盾”CAR-T。该疗法摒弃了传统的多基因敲除,仅敲除SPPL3单个基因,通过在细胞表面构建一层特殊的“糖链屏蔽”,构建通用CAR-T细胞。在初步临床实验中显示出持久、有效且安全的抗肿瘤作用。
总结
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正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针对 CD19 和 CD22 等热门靶点,针对 BCMA、CD7、CD70 等靶点的临床研究,在MM 和 T-ALL/LBL 等疾病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早期数据,为更多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与此同时,血液肿瘤治疗的版图仍在不断扩展。CAR-NKT、CAR-γδT 和 CAR病毒特异性T细胞等前沿疗法也正在积极探索中。这些新兴技术正逐步展现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为血液肿瘤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共同描绘出更光明的未来。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l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