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 年会】殷咏梅教授:详解乳腺癌靶向与免疫治疗新进展

09月24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2025年9月10日至14日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本届年会汇聚全球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在9月13日的乳腺癌专场,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带来了题为《乳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系统梳理了从分子分型时代到当前靶向、免疫治疗新格局下,乳腺癌各亚型的治疗突破与未来方向。【肿瘤资讯】特此整理部分重点内容,与读者分享。

BNudJrbwZ4bBCBwb84w6P7bjKVfZJImK.png

开启精准:21世纪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靶向诊疗时代

21世纪初,乳腺癌的治疗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000年,Perou等学者通过基因芯片技术首次将乳腺癌划分为管腔样(Luminal-like)、HER2过表达型、基底样(Basal-like)和正常样(Normal-like)四大分子亚型,开启了依据肿瘤内在生物学特征进行“分型治疗”的新模式。2011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进一步达成共识,采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增殖指数四项免疫组化指标来指导临床分型,奠定了现代乳腺癌精准诊疗的基石。在分子分型的指引下,截至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了26款靶向新药用于治疗乳腺癌,极大地丰富了临床医生的“武器库”。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进化,从“有的放矢”到“百步穿杨”

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经历了从单抗、双抗、小分子TKI到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持续进化,疗效不断突破。

cVxEiHYRqnhCrH9kzUDXY51dZP6yWXsA.png

ADC药物重塑治疗格局:DESTINY-Breast03研究确立了德曲妥珠单抗(T-DXd)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中的标杆地位。研究结果显示,与T-DM1相比,T-DXd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从6.8个月显著延长至28.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也从42.7个月延长至52.6个月,展示了优异的疗效。

重新定义HER2表达边界:DESTINY-Breast04和DESTINY-Breast06研究颠覆了传统认知,证实T-DXd对HER2低表达乃至超低表达的患者同样有效,极大拓展了靶向治疗的获益人群。基于此,T-DXd已于2025年1月获FDA批准用于HR+/HER2低/超低表达乳腺癌。

国产HER2-ADC进入收获期:以恒瑞医药的SHR-A1811、科伦博泰的A166、荣昌生物的RC48为代表的国产HER2-ADC药物亦展现出优异疗效,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收获期。

新兴疗法与耐药策略:HER2双抗(如KN026)、HER2双抗ADC(如JSKN003、TQB2102)等新型药物正在临床研究中探索更优的治疗选择。同时,针对HER2靶向治疗耐药,HER3-DXd(Patritumab deruxtecan)在HERTHENA-Breast-01研究中显示出巨大潜力,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HR阳性乳腺癌:后CDK4/6抑制剂时代的“破局之道”

随着CDK4/6抑制剂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如何应对其耐药后的疾病进展,已成为当前临床面临的核心挑战。多项研究为此提供了破局之道。


靶向通路新选择

  • AKT抑制剂:CAPItello291研究显示,卡匹色替联合氟维司群可显著改善患者PFS,尤其在PAM通路改变的人群中获益更佳。

  • PI3Kα抑制剂:对于PIK3CA突变患者,INAVO120研究表明,伊那利塞联合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作为一线治疗,mPFS高达15.0个月,远超对照组的7.3个月。

CDK4/6抑制剂再挑战与新一代药物:postMONARCH研究证实,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继续使用阿贝西利联合氟维司群仍能带来PFS获益(6.0 vs 5.3个月)。此外,新型高选择性CDK4抑制剂(如Atirmociclib)在Ⅰ/Ⅱ期研究中也展现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新型内分泌治疗

  • 口服SERD:EMERALD研究数据显示,口服SERD药物艾拉司群(Elacestrant)在ESR1突变患者中显著改善PFS,并已于2023年获FDA和EMA批准上市。

  • ER PROTAC:作为新一代降解剂,ARV-471(Vepdegestrant)在VERITAC-2研究的ESR1突变亚组中,也显示出相较于氟维司群的显著PFS优势(5.0 vs 2.1个月)。

ADC药物的应用:TROP2-ADC药物,如戈沙妥珠单抗(TROPICS-02研究)和Dato-DXd(TROPION-Breast01研究),以及国产的芦康沙妥珠单抗(SKB264,OptiTROP- Breast02研究),均为经多线治疗的HR+晚期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后线治疗选择。

RyTav8A4CDfEitcJQgdDa0k4pLrrrSUK.png

三阴性乳腺癌(TNBC):免疫联合ADC开启“逆旅新章”

TNBC因其高免疫原性,成为免疫治疗率先取得突破的亚型,ADC药物的加入更是开启了治疗新篇章。

晚期TNBC一线治疗

  • 免疫+化疗:KEYNOTE-355研究确立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PD-L1 CPS≥10人群中的标准地位。国内的TORCHLIGHT研究也证实,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在中国PD-L1 CPS≥1的人群中显著延长PFS,并显示出OS获益趋势,成为我国首个获批用于晚期TNBC一线治疗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免疫+ADC:ASCENT-04研究探索了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方案,在PD-L1阳性患者中取得了11.2个月的mPFS,显著优于化疗联合免疫组(7.8个月),预示着“去化疗”时代的可能。目前,ASCENT-C04研究正在中国人群中探索戈沙妥珠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疗效,其结果备受期待。

早期TNBC新辅助/辅助治疗

KEYNOTE-522研究的成功,使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早期高危TNBC围手术期治疗的标准方案。国内的CamRelief研究也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显著提升pCR率,目前EFS结果尚未成熟。与此同时,ADC药物正积极探索向早期治疗领域的迈进,多款TROP2-ADC已布局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早期TNBC的研究,其前移策略能否改写治疗格局,值得高度关注。

E023RjVAhnG1TYiSLHeTDZDt7V6zg79V.png

小结

当前随着PD-(L)1/VEGF双抗等新机制药物的涌现,以及ADC与免疫疗法联合策略的不断探索,乳腺癌治疗正迎来更多协同增效的希望。在政策改革和本土企业研发实力崛起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正加速迈入“中国智疗”时代。无论是填补TNBC免疫治疗空白的特瑞普利单抗,还是改写治疗指南的吡咯替尼、达尔西利等国产原研新药,均彰显了“中国创新”重塑国内乃至全球治疗格局的强大力量。

未来,乳腺癌的“智疗”将由三大引擎共同推动:技术驱动(多组学与AI深度融合)、学术智慧国际化(向世界输出“中国标准”)以及全球联动生态共建,共同为全球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27日
李云龙
磐石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前沿知识,获益良多,谢谢分享。
09月27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详解乳腺癌靶向与免疫治疗新进展
09月27日
谭国正
昌乐县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一点,进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