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塔拉妥单抗联合PD-L1抑制剂一线维持ES-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

09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模式重塑了现代医学的诊疗路径,肺癌作为研究更新较为迅速的疾病,集中体现了精准医学的诊疗进展。【肿瘤资讯】定期总结权威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帮助同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了解前沿进展。

塔拉妥单抗联合PD-L1抑制剂一线维持广泛及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非随机、1b期临床研究(DeLLphi-303研究)

图片7.png

研究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侵袭性强,预后差,含铂双药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这部分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4~6周期后,如果患者未出现疾病进展,需要接受单药维持治疗,但患者可在短期内快速出现进展,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5个月左右和12~13个月。临床研究显示,芦比替定联合阿替利珠单抗作为一线维持治疗带来生存获益。本研究是一项多队列、Ib期临床研究,评估塔拉妥单抗(一款针对DLL3和CD3的双特异性连接器)一线单药或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维持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组织病理学确认的ES-SCLC患者,且一线接受4-6周期含铂双药联合免疫治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该队列中,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标准剂量的塔拉妥单抗治疗联合联合阿替利珠单抗(1680 mg,每4周一次)或者度伐利尤单抗(15000 mg,每4周一次),治疗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或患者撤销知情同意。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及后续推荐给药剂量或明确最大耐受剂量。

研究结果

共纳入88例患者,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度伐利尤单抗组分别纳入48例、40例患者,全组患者脑转移占比为25%,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组分别有19%和33%, 一线接受4周期、5周期、6周期诱导治疗的患者占比分别为83%、7%、10%。整体人群的中位PFS为5.6个月,6个月、12个月PFS率分别为47%、34%;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的中位PFS分别为5.6个月、5.3个月;整体人群的中位OS为25.3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OS率分别为82%、75%,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联合度伐利尤单抗的中位 OS分别为25.3个月、未达到。

图片8.png

疗效数据

安全性:100%的患者均出现任何级别、全因不良反应,其中,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较常见的为低钠血症10%、贫血8%、中性粒细胞缺乏7%,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较常见的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24%、发热7%、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ICANS) 5%、肺炎5%。因不良反应导致塔拉妥单抗治疗中断的比例为39%,剂量降低的比例为1%。超过20%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56%、乏力31%、发热25%、食欲下降20%。多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均为1级43%或2级11%,只有1%的患者出现3级以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没有患者出现4级以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所有患者均在支持治疗,包括给予托珠单抗治疗后,症状得以控制,平均时间为3天。

研究结论

在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未进展的情况下,给予ES-SCLC塔拉妥单抗联合免疫维持治疗,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支持开展III期临床研究。

思考和启示

这项研究聚焦于SCLC的维持治疗。含铂双药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ES-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策略,经过4-6周期含铂双药化疗后未进展的患者,接受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但免疫单药维持治疗的效果较差。

今年ASCO年会公布的芦比替定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ES-SCLC的III期临床研究发现,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免疫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4个月和2.1个月,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6%,两组从维持治疗开始计算的OS分别为13.2个月和10.6个月,降低死亡风险27%,ORR分别为19.4%和10.4%, 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1%和38.0%。

与塔拉妥单抗的联合则代表了另外一个研究方向,但需要注意联合治疗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与安罗替尼联合的代表性研究是DURABLE,该研究中维持治疗阶段给予安罗替尼治疗后,可将患者从免疫单药治疗的1.9个月提高至5.4个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也有所提高,从单药组的12.5%提高至24.2%。

参考文献

DOI:10.1016/S1470-2045(25)00480-2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YF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