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国好声音】房佰俊教授团队深度解读GPRC5D靶向免疫疗法,展望后BCMA时代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蓝图

09月2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治疗虽因靶向BCMA的疗法而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但疾病复发与获得性耐药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临床挑战,凸显了开发新靶点的紧迫性。G蛋白偶联受体C类5组成员D(GPRC5D)凭借其在恶性浆细胞上高度特异性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极微的独特优势,正迅速成为继BCMA之后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免疫治疗靶点。为系统梳理这一前沿领域,河南省肿瘤医院房佰俊教授团队近日在国际血液学权威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发表重要综述,深入阐述了GPRC5D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价值,全面盘点了靶向GPRC5D的各类免疫疗法(包括双特异性抗体、CAR-T/NK细胞、ADC药物等)的最新临床进展。【肿瘤资讯】将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截屏2025-09-21 14.34.39.png

后BCMA时代来临,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亟需新突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恶性肿瘤,其治疗在过去数十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克隆演变以及骨髓微环境介导的免疫逃逸,大多数患者仍无法避免疾病的复发。以BCMA为靶点的免疫疗法,如CAR-T细胞和双特异性抗体,虽已显著改善了复发/难治性MM(RRMM)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部分原因在于靶抗原的丢失或下调¹。因此,寻找能够克服现有耐药机制、提供持久缓解的新型治疗靶点,成为推动MM治疗继续向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此背景下,GPRC5D作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新靶点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其为MM的免疫治疗,尤其是在BCMA靶向治疗失败后的患者群体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图1)。

截屏2025-09-21 14.37.45.png

图1.GPRC5D 通过 TM4 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头对头同聚体。每个亚基包含七个跨膜结构域(TM1-TM7)和一个 N 端。这种排列方式使抗原表位靠近细胞膜,有可能增强免疫疗法中 T 细胞的结合作用

高选择性与低脱靶风险兼具:GPRC5D作为免疫治疗新星的生物学基础

GPRC5D之所以被视为一个理想的免疫治疗靶点,源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高度肿瘤特异性表达:与BCMA相比,GPRC5D在恶性浆细胞中呈现出极高的表达水平,而在正常的造血干/祖细胞中几乎不表达²。其表达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从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到冒烟型MM(SMM),再到症状性MM,呈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疾病的演进过程³⁻⁴。

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局限:GPRC5D在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非常有限,主要局限于毛囊、甲床等角质化上皮结构,而在大多数重要器官中表达极低⁵。这种高度组织限制性的表达谱为靶向GPRC5D的疗法提供了广阔的治疗窗口,有望最大限度地减少“脱靶”毒性。

作为BCMA治疗失败后的有效补充:GPRC5D与BCMA的表达调控机制不同,即使在BCMA靶向治疗后出现抗原逃逸的患者中,GPRC5D仍可能维持表达,这使其成为序贯治疗的理想选择,为BCMA耐药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从双抗到CAR-T再到多靶点策略:GPRC5D靶向疗法百花齐放

基于GPRC5D优异的靶点特性,多种创新免疫治疗策略应运而生,并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图2)。

  • 双特异性抗体(BsAbs)开创先河:
    塔奎妥单抗是首个获批的靶向GPRC5D和CD3的双特异性抗体,能有效连接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介导T细胞杀伤肿瘤。在关键的MonumenTAL-1研究中,Talquetamab在经过多线治疗(包括既往接受过T细胞重定向治疗)的RRMM患者中,实现了约70%的总缓解率(ORR)⁶。值得注意的是,Talquetamab也表现出独特的、与GPRC5D在皮肤和黏膜组织表达相关的毒性特征,如皮疹、甲沟炎和味觉障碍,但通常级别较低且可管理。

  • CAR-T细胞疗法追求深度缓解:靶向GPRC5D的自体CAR-T细胞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同样表现出色。OriCAR-017在一项I期研究中,于10名可评估的RRMM患者中达到了100%的ORR,且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或更佳疗效⁷。这些结果显示,GPRC5D CAR-T疗法有潜力在重度经治患者中诱导深度且持久的缓解。

  • 多靶点策略旨在克服耐药:为应对单靶点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抗原逃逸问题,靶向GPRC5D和BCMA的双靶点CAR-T细胞以及三特异性抗体等创新设计正在积极开发中。这些策略通过同时识别两个或多个肿瘤抗原,有望更全面地覆盖异质性的肿瘤细胞群体,降低因单一抗原丢失导致的复发风险,为实现更持久的疾病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截屏2025-09-21 14.38.58.png

图2.针对GPRC5D的免疫治疗策略

编者按

尽管前景广阔,但GPRC5D靶向疗法在走向广泛临床应用的道路上仍面临挑战。抗原丢失(通过基因缺失或表观遗传沉默)和T细胞耗竭是导致治疗抵抗的关键机制⁸。此外,如何精准管理其独特的“在靶、脱瘤”毒性,以及如何将其与现有疗法(如免疫调节剂、其他单抗等)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疗效最大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聚焦于开发更智能的CAR设计(如逻辑门控、可切换CAR)、探索表观遗传药物逆转抗原沉默的可行性,以及通过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来确定GPRC5D靶向疗法在MM治疗路径中的最佳定位,无论是作为后线补救,还是前移至高危新诊患者的治疗中。

GPRC5D的出现,无疑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治疗版图增添了至关重要的一块。从双特异性抗体到CAR-T,再到更复杂的多靶点平台,靶向GPRC5D的各种疗法在临床前及早期临床研究中均展现了巨大的潜力。随着更多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创新疗法将很快融入MM的标准治疗体系,为广大患者带来更持久的生存希望。

参考文献

1. Lee H, Neri P, Bahlis NJ. BCMA- or GPRC5D-targeting bispecific antibodies in multiple myeloma: efficacy, safety, and resistance mechanisms. Blood. 2024;143(13):1211-1217.
2. Smith EL, Harrington K, Staehr M, et al. GPRC5D is a target for the immunotherapy of multiple myeloma with rationally designed CAR T cells. Sci Transl Med. 2019;11(485):eaau7746.
3. Atamaniuk J, Gleiss A, Porpaczy E,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D in the bone marrow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Eur J Clin Investig. 2012;42(9):953-960.
4. Verkleij CPM, Broekmans MEC, van Duin M, et al. Preclinical activity and determinants of response of the GPRC5DxCD3 bispecific antibody talquetamab in multiple myeloma. Blood Adv. 2021;5(11):2196-2215.
5. Mailankody S, Devlin SM, Landa J, et al. GPRC5D-targeted CAR T cells for myeloma. N Engl J Med. 2022;387(13):1196-206.
6. Chari A, Touzeau C, Schinke C, et al. Safety and activity of talquetama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MonumenTAL-1):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1-2 study. Lancet Haematol. 2025;12(4):e269-e281.
7. Zhang M, Wei G, Zhou L, et al. GPRC5D CAR T cells (OriCAR-017)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POLARIS): a first-in-human, single-centre, single-arm, phase 1 trial. Lancet Haematol. 2023;10(2):e107-e116.
8. Ma S, Xia J, Zhang M, et al. Genetic and epigenetic mechanisms of GPRC5D loss after anti-GPRC5D CAR T-cell therapy in multiple myeloma. Blood. 2025;146(2):178-190.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23日
雷昕奕
永州市中心医院 | 胃肠外科
展望后BCMA时代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蓝图
09月22日
李明德
阳谷县七级镇中心卫生院 | 中西医结合科
这种情况是多发骨髓瘤患者的福音!
09月21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塔奎妥单抗是首个获批的靶向GPRC5D和CD3的双特异性抗体,能有效连接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介导T细胞杀伤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