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年会|杨宏英教授:2025版CSCO 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更新概要

09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2025 年 9 月 10 日至 14 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与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 28 届 CSCO 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成功召开。在9月12日的妇瘤专场中,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肿瘤医院杨宏英教授带来了《CSCO 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更新解读》,【肿瘤资讯】特此整理更新要点,以飨读者。

根据2024年 Cancer statistics 数据,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首次超过宫颈癌,跃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其死亡率亦首次进入女性恶性肿瘤前 10 位,且首次超过卵巢癌,疾病负担持续加重。

图片10.jpg

从临床治疗现状来看,子宫内膜癌虽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免疫、靶向及激素等综合治疗,多数早期患者诊断后预后良好,但晚期及复发性患者面临预后极差、治疗手段有限的困境,亟需新的治疗方案打破瓶颈。

图片12.jpg

在此背景下,《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 2025》从子宫内膜癌筛查与诊断、分子分型与预后、早期高危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早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以及复发或转移性患者系统治疗等关键方向进行更新, 本文特此整理部分更新内容。

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预后与治疗效果

新版指南进一步强化分子分型的核心地位,不仅明确“所有患者需行分子分型检测”,更优化分型术语与定义。修改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注释a,明确采用2020版WHO命名方案,将子宫内膜癌划分为四大亚型:POLE超突变型(POLE mutation)、MSI-H型或错配修复系统缺陷型(MSI-H/MMR deficiency,dMMR)、无特异性分子谱(non-specific molecular profile,NSMP)、p53 突变型或高拷贝型(p53 abnormality,p53 abn);同时删除注释“b”中“(错配修复缺陷)”表述,将“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统一修订为“dMMR”,实现术语规范化,为临床预后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及研究数据对比提供统一标准。

图片2.jpg

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

对于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紫杉醇+卡铂+帕博利珠单抗(Ⅲ-Ⅳ期,癌肉瘤除外)”方案的推荐级别由Ⅱ级提升至Ⅰ级;同时在Ⅱ级推荐中新增“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Ⅲ-Ⅳ 期,伴可测量病灶)”方案;注释p增加“术后残留”改为“对于子宫内膜癌Ⅲ-Ⅳa期术后残留有可测量病灶或Ⅳb期患者”。

图片1.jpg

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新版指南从适应证和治疗方案两方面进行细化更新。

在适应证方面,指南将“高分化(G1)”特征整合至原有适应证第(3)点,并修改第(4)点为“影像学检查证实肿瘤局限在子宫内膜”;同时新增第(5)点“ER、PR 均为阳性表达”,进一步严格筛选适合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提升治疗安全性。

在治疗方案方面,指南在Ⅲ级推荐中新增双孕激素治疗方案;在基于GnRH-a的非口服孕激素方案Ⅰ级推荐中,补充“部分有选择的患者”适用范围,并新增注释指出“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肝功能异常、高凝倾向或血栓病史时,GnRH-a 联合方案作为Ⅰ级推荐”,为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图片3.jpg图片4.jpg

晚期、复发和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系统治疗

  • 复发一线治疗中,“卡铂+紫杉醇+帕博利珠单抗(癌肉瘤除外)”调整为I级推荐,修改注释a为“建议进行TMB-H检测(如果既往未检测过),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TMB-H(≥10突变/Mb)的患者”,并调整参考文献和其他注释的位置和顺序。

  • 复发一线治疗Ⅱ级推荐中,“卡铂+紫杉醇+曲妥珠单抗(适用于HER2阳性的子宫浆液性腺癌)”修改为“卡铂+紫杉醇+曲妥珠单抗(适用于HER2阳性的子宫浆液性癌或癌肉瘤)”。删除Ⅲ级推荐“卡铂+紫杉醇+曲妥珠单抗(适用于HER2阳性的癌肉瘤)”。

  • 复发二线及后线系统治疗的II级推荐中,新增“呋喹替尼+信迪利单抗和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两个方案

  • 复发二线及后线系统治疗的III级推荐中,新增多西他赛,仑伐替尼和吉西他滨,
    并补充参考文献[27][28]

  • 删除注释 b、c、d、j(与表格描述内容重复),调整其他注释位置和顺序。

  • 新增注释“r:这些药物和方案推荐用于既往未使用过的患者。”

  • 将【附1】改为“常用的子宫内膜癌系统治疗方案”,增加“呋喹替尼+信迪利单抗和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两个方案的用法。

图片5.jpg

注:本文图源CSCO大会现场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in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