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年会|张小田教授:胃癌诊治的中国贡献——内科视角

09月18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9月10日至14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在泉城济南盛大召开。此次盛会汇聚了国内外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肿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与未来方向。在胃癌综合诊治专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以“胃癌诊治的中国贡献——内科”为题,“新药物”、“新理念”、“新范式”和“新思考”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内科在胃癌诊疗领域的贡献。【肿瘤资讯】特整理讲题内容,以飨读者。

立足本土,贡献全球

中国胃癌新发和死亡病例数均占全球近半,且在病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子特征等方面与西方人群存在差异,这决定了其诊疗策略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经验。面对巨大的临床需求,中国肿瘤内科医生立足本土国情和科研优势,在胃癌领域的药物研发、临床策略、理念创新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就。

贡献一:新药物:从自主研发到引领前沿

中国胃癌新药研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RATIONALE-305研究为代表,这项由中国学者牵头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证实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晚期一线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该研究的成功,使国产PD-1抑制剂成为全球胃癌一线治疗的标准选择之一。GEMSTONE-303研究则进一步明确了精准免疫治疗的理念,研究显示,对于PD-L1 CPS≥5的患者,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能将中位总生存期(mOS)从12.6个月延长至15.6个月,证实了生物标志物在筛选优势人群中的关键作用。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中国自主研发的维迪西妥单抗(RC48),一种靶向HER2的ADC药物,取得了革命性突破。C-008研究显示,RC48不仅对传统HER2阳性患者有效,更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证实了对HER2低表达这一庞大人群的疗效,扩大了靶向治疗的获益人群,开创了胃癌治疗的新领域。

细胞治疗:针对消化系统肿瘤的重要靶点CLDN18.2,中国研究者开发的CAR-T细胞疗法(CT041)在实体瘤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发现,CLDN18.2阳性肿瘤具有富含CD8+ PD1- T细胞的免疫微环境,更适合CAR-T治疗。在全球首个实体瘤CAR-T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CT041疗法相较于传统治疗,可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3%,并展现出持久的生存获益。临床案例显示,即使是腹膜转移的晚期患者,在接受CT041治疗后也能达到临床治愈,充分展示了这一前沿疗法的巨大潜力。

贡献二:新理念:超越药物,优化全程管理

除了开发新药,中国内科医生更注重通过优化治疗策略和管理模式,来提升患者的总体获益。

确立新辅助治疗理念RESOLVE研究是内外科协作的典范。从内科角度看,该研究证实了将有效的全身治疗前移至术前,能够更有效地清除微转移灶,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这一“先内后外”的理念,已成为中国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核心思想之一。

深化全程管理理念:中国学者率先在国内开展三项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精细化化疗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以及在治疗后采用毒性更低的单药维持治疗,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同时,降低死亡风险,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实践精准免疫治疗理念:在GEMSTONE-303研究中,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PD-L1表达水平(CPS≥5)是预测免疫联合化疗获益的关键。这强调了即便是在看似广泛适用的免疫治疗时代,通过生物标志物进行精准的人群筛选,对于实现个体化获益最大化至关重要。

贡献三:新范式——构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桥梁

为应对胃癌的高度异质性,中国顶尖肿瘤中心正在积极构建一个整合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全新范式:

建立高质量研究体系:构建了包含4.2万份样本的精准患者样本库和拥有320例模型的拟人化模型库(包括PDX、PDO等)。

实施多组学深度分析:利用多组学多维检测平台,对模型进行基因组、转录组、空间蛋白组学等深度分析,揭示肿瘤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异质性。

加速成果转化:通过这一“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B to B)的闭环模式,研究者可以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如耐药),在实验室模型中验证机制、筛选新药,最终将成果带回临床进行验证,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

贡献四:新思考:直面异质性,迈向个体化未来

当前胃癌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肿瘤的高度异质性,包括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和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对此,中国学者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从单一标志物到多维度“患者画像”:未来的精准治疗,需要超越单一的分子标志物(如HER2、PD-L1、CLDN18.2)。必须为每一位患者构建一个整合了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分子特征和肿瘤微环境状态的多维度“画像”,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亚组划分和治疗决策。

针对异质性的动态监测与适应性治疗:利用液体活检等技术,动态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分子演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肿瘤的耐药和进化。

结论

从药物创新到理念优化,再到研究范式的构建和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中国肿瘤内科医生在胃癌领域的贡献是全方位的。通过深刻理解中国胃癌的独特性,中国学者不仅为本土患者带来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更在免疫治疗、ADC药物和细胞治疗等多个前沿领域,为全球胃癌研究和临床实践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中国力量。未来,直面并破解肿瘤异质性这一核心难题,将是中国学者持续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Sky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ky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18日
龙桂华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 药剂科
奥沙利铂替雷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