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 | 陶荣教授:外周T细胞淋巴瘤规范诊治与研究进展

09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9月10日至14日,备受瞩目的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泉城济南盛大启幕。本届大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汇聚海内外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学者,旨在有力推动国内外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在淋巴瘤专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陶荣教授就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规范诊治与研究进展发表精彩报告。【肿瘤资讯】小编特对主要内容进行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陶荣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 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多学科 首席专家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擅长淋巴瘤的诊治,对NK/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PTCL诊疗现状:挑战与困境

 讲座伊始,陶荣教授回顾了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的流行病学数据。他指出,我国PTCL发病率相较欧美稍高,美国为6.1%,我国为21.38%。常见亚型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AITL)、NK/T细胞淋巴瘤(NK/TCL)。其中,欧美国家以PTCL-NOS最为常见,其次是ALCL;而中国则以NK/TCL更为常见。
 
PTCL整体治疗现状不佳,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ALCL应用CHOP类方案预后良好,治愈率达70%以上,其他亚型预后较差,患者5年总生存(OS)率不足30%,临床继续探索新药或新疗法改善患者的预后。

PTCL一线治疗探索与优化

陶教授表示,PTCL尚无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及信号通路抑制剂的研发,PTCL的治疗格局有所改善。ECHELON-2研究显示,在CHP方案基础上联合靶向CD30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维布妥昔单抗,可明显改善CD30阳性PTCL患者生存,尤其是ALCL患者,获益更显著,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更优的一线治疗选择。
 
针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PTCL一线巩固治疗的应用,陶教授指出,目前临床实践中对其时机和方法的选择仍存在争议。近年来,指南对ASCT的推荐趋于保守,通常只建议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进行 ASCT,而不建议用于部分缓解(PR)的患者。一项比较初治 PTCL 患者一线进行自体移植或异基因移植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两者在 CR 率、PFS和OS上并无显著差异。未来仍需深入探讨何种移植方式以及在何时进行移植,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复发/难治PTCL治疗研究进展

陶教授指出,复发/难治性 PTCL 的治疗探索正朝着更加精准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PTCL领域涌现出多类创新药物,在R/R PTCL领域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一项IIB期研究显示,HDAC 抑制剂西达本胺用于复发/难治性PTCL的客观缓解率(ORR)达46%,CR为 10.8%,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目前,已在国内临床应用十余年,使部分患者获益。

PI3K 抑制剂:针对 PI3K 靶点,多款药物正在积极探索中。陶教授介绍了PI3K 抑制剂Duvelisib的临床数据,该药用于复发/难治性PTCL患者ORR达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3个月。且在多中心、II期研究中,高剂量Duvelisib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提示临床中可采用高起始剂量,在获得应答后采用低剂量维持。此外,国产林普利塞用于R/R PTCL 亦展现出良好的疗效,ORR达48%,中位PFS为5.5个月,中位OS 为14.2个月,为复发/难治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EZH2 抑制剂:泽美妥司他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 PTCL 的 ORR 达 64.2%,CR 达32.8%,中位PFS10个月,目前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1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另外,他泽司他联合PI3Kδ抑制剂安迪利塞的II期研究显示,他泽司他联合安迪利塞用于R/R PTCL ORR为60.7%,特别是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中ORR高达85.7%,凸显了新药联合的治疗潜力。

JAK通路抑制剂:JACKPOT8研究显示,戈利昔替尼单药治疗R/R PTCL ORR达44.3%,中位PFS 5.6个月,中位OS为19.4个月。

有机砷剂:一项亚洲II期研究评估了Darinaparsin治疗复发/难治性 PTCL 的疗效,结果显示,ORR为19%,中位PFS和OS分别为3.3个月和13.7个月,展现了其潜在的治疗价值。

总结与展望

陶荣教授在总结中指出,PTCL异质性较高,目前,一线治疗最佳路径尚未明确。移植在一线巩固治疗中的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以明确最佳移植方式和时机。面对复发/难治性PTCL的挑战,诸多新型靶向药物已展现出巨大潜力。PTCL的未来研究方向应根据疾病发病机制、疾病亚型,充分利用生物标志物驱动靶向药物选择,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l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