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 | 陈晓辉教授谈NSCLC围手术期靶向治疗的规范与精准并举

09月22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9月11日-13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盛大召开。本届年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汇聚全球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肿瘤学继续教育。

9月12日上午,肺癌继续教育专场中,福建省肿瘤医院的陈晓辉教授分享了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靶向治疗方面的深刻思考与临床实践经验。本次报告聚焦于新辅助和辅助靶向治疗,旨在探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最新进展,为优化早期肺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一、早期肺癌治疗现状与挑战

早期肺癌的手术联合系统治疗是主要的治愈手段,尤其对于局部晚期患者,提高PFS和OS至关重要。尽管中国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仍有提升空间,尤其在III期肺癌方面。尽管大型医学中心通过规范化治疗,其治疗效果已接近国际水平,但各地市医院的整体治疗规范性仍有待改善,这也是CSCO巡讲关注的重点。陈晓辉教授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最新进展,提出了八个核心问题,涵盖新辅助靶向治疗的制定依据、方案选择、药物选择、术前停药时间及对手术影响、复发模式、靶向与化疗联合以及少见突变的应用等。

二、新辅助靶向治疗的制定依据与生物标志物评估

陈晓辉教授分享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失败病例:一名62岁左上肺腺癌伴肾上腺孤立转移患者,在接受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两个月后,出现爆发性全身骨转移和肝脏转移。这促使我们反思,在新辅助治疗方案制定时,是否需要对患者生物标志物进行更具策略性的全面评估。除了敏感突变,是否应结合抑癌基因的综合评估(如ACROSS 2研究中王洁教授团队的汇报)以及钟文昭教授提出的MNERVA评估体系。通过综合分析患者基因状态,可以更好地评估其对TKI治疗的适合程度,从而避免盲目选择导致治疗失败。陈晓辉教授强调,在围手术期,需要MDT团队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基因状态评估的准确性。

三、伴有敏感突变及PD-L1高表达患者的方案选择

临床中常见PD-L1高表达(≥50%)同时伴有TKI敏感突变的患者,此时新辅助治疗如何选择?是优先TKI还是免疫治疗?陈晓辉教授通过两个病例进行了探讨。第一个病例是RET融合伴PD-L1高表达(80%)的患者,MDT后选择免疫治疗并达到PCR。第二个病例是L858R突变伴PD-L1高表达(80%)的患者,免疫新辅助失败后,再次活检后发现仍为L858R,继而接受吉非替尼新辅助,取得良好效果。这两个对比病例提示,突变类型与丰度、PD-L1丰度,以及肿瘤微环境(TME)的全面分析,包括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类型,对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陈晓辉教授指出,一旦选择失误,患者可能失去后续最佳治疗机会。

四、TKI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性、毒性及药物选择

陈晓辉教授认为,TKI在新辅助治疗中需非常慎重,需考虑治疗深度和有效性,需获得深度缓解以实现疾病控制。关注客观缓解率(ORR)、主要病理缓解(MPR)或完全病理缓解(PCR)率,以及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关于药物选择,一代TKI的应用趋于保守,一代和二代TKI在ORR、MPR、PCR方面均有限。韩国NORA研究(奥希替尼新辅助)显示PCR率为0,ORR不足50%。NeoAD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的PCR率为9%,MPR率为25%,无论是靶向联合化疗还是单药靶向,MPR率无显著差异。这提示未来新辅助TKI方向,单药奥希替尼在有效性、不良事件和MPR效能方面均得到了验证,可能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新辅助靶向治疗的主流选择。

五、新辅助靶向治疗对手术的影响及停药时间

作为外科医生,陈晓辉教授高度关注围手术期治疗对手术的影响。与新辅助免疫治疗目前已趋于被广泛接受其对手术影响不大不同,新辅助靶向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部分中心认为,新辅助靶向可能增加手术难度,故对局部进展期病例持谨慎态度。

关于术前停药时间,neoADAURA研究中位停药时间为3天,日本基本直接手术不停药,NORA研究为0-3天,这方面争议不大。然而,陈晓辉教授分享了一个奥希替尼治疗后手术的病例,患者出现严重粘连和肺组织脆性,一碰即撕裂,导致手术无法继续。这提醒外科医生,新辅助TKI治疗后,需要充分的心理和技术准备,其对肺门粘连和肺纤维化的影响更大。

六、复发模式与TKI有效性

陈晓辉教授指出,新辅助TKI治疗后复发,是否影响后续TKI的有效性?目前结论普遍认为不影响,无论是新辅助治疗后,还是复发后再次启动TKI治疗,其PFS和ORR均不受影响。复发模式方面,目前已知的一代TKI治疗后,主要复发模式为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包括肺、骨和颅脑复发。对于三代TKI治疗后的复发模式,仍需长期观察和进一步评估。

七、靶向与化疗联合及罕见突变的应用

目前,对于围手术期治疗,相较于联合方案,单药靶向治疗已成为较为普遍的选择。对于罕见和少见突变,多个临床研究结果陆续公布。ALINA研究显示,ALK融合阳性患者术后辅助阿来替尼治疗可获得阳性结果。然而,2025年WCLC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克唑替尼辅助治疗ALK阳性NSCLC未取得显著生存获益优势。

八、辅助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辅助治疗方面,可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是否适合TKI辅助治疗。陈晓辉教授认为,辅助治疗与新辅助治疗仍存在差异,需更严谨的临床试验验证。目前,一代、二代、三代TKI在PFS方面均有贡献,但一代TKI在OS方面均为阴性结果。未来,辅助治疗的重点将集中在三代TKI的应用上,ADAURA研究的结果令人鼓舞,未来有望为患者带来DFS和OS的改善,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方面获益。

关于用药时长,目前普遍认可3年,那么5年用药是否会有更优的疗效?目前正在探索中。对于IB期辅助治疗,目前应用争议不大,特别是三代TKI辅助治疗,ADAURA研究结果也得到了认可;对于IA期用药,目前仍有争议。

小  结

陈晓辉教授的报告全面梳理了NSCLC围手术期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思考,强调了精准评估、个体化选择以及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情况,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yd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Nydi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22日
吴枫阳
湖北省肿瘤医院 | 消化内科
NSCLC围手术期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