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年会 | 周可树教授:套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09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秋风送爽,群贤毕至。2025年9月10日-14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济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汇聚海内外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学者,旨在有力推动国内外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在淋巴瘤专场,河南省肿瘤医院周可树教授分享了“套细胞淋巴瘤治疗新进展”专题报告。本文特对主要内容进行整理,以飨大家。

周可树
博士、主任医师、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人民好医生淋巴瘤领域杰出贡献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淋巴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委员
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河南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
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获临床型博士学位,师从全国著名的淋巴肿瘤专家邱录贵教授。擅长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多项课题,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
近几年作为PI主持了100余项淋巴瘤相关的国际及国内多中心的新药临床试验

新药驱动变革:套细胞淋巴瘤治疗回顾

周可树教授在报告伊始指出,套细胞淋巴瘤(MCL)曾因其相对较低的发病率而未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诊断水平的提高,MCL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回顾MCL治疗的历史,周教授表示,从最初的化疗时代,到CD20单抗的应用,再到以BTK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型靶向药的突破性进展,每一次的飞跃都显著提升了MCL患者的生存率。在报告中,周教授强调,以BTK抑制剂为代表的新药是推动MCL治疗变革的核心力量。泽布替尼、奥布替尼等国产BTK抑制剂的上市,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医生的武器库,让更多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

MCL一线治疗:从化疗到靶向的范式革新

新药的涌现让MCL的一线治疗策略面临新的优化课题,其核心在于如何让患者在初始治疗中获得最佳疗效和最长生存期。周教授强调MCL一线治疗需要基于风险分层治疗。

年轻患者治疗:对于年轻患者,一项前瞻性II期临床试验(NCT05992597)显示ZR2诱导治疗序贯R-DHAP±ASCT巩固+泽布替尼维持治疗方案在初治MCL中获得高完全缓解(CR)率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周教授还介绍另一项去化疗方案±ASCT方案在初治MCL中的疗效,结果显示,BTK抑制剂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ZR)去化疗方在治疗3周期后便达到了94.9%的ORR,5周期治疗后ORR高达100%。周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探索性临床研究,评估了含泽布替尼方案治疗初治MCL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初步结果显示,BTK抑制剂+CD20单抗的无化疗方案在老年患者中取得了100%的ORR和接近90%的CR率,而在年轻高危患者中ORR也达到了100%,CR率高达84.6%。这些研究数据共同表明,年轻MCL患者在“减化疗”甚至“无化疗”方案治疗模式下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进一步丰富了一线患者的治疗选择。
 
老年高危患者治疗:对于老年高危MCL患者,免疫化疗方案不断优化。周教授介绍,BTK抑制剂+BR治疗老年高危MCL 相比BR方案显著改善PFS;目前,BTK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伊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BOVen方案(泽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维奈克拉等无化疗方案在老年高危MCL患者中均展现出较好的疗效。

维持治疗和移植:在维持治疗方面,周教授强调MCL的治疗必须是“整体治疗”,维持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是公认的标准方案,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BTK抑制剂维持治疗的疗效,初步研究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生存获益。关于移植的地位,周教授引用了经典的Triangle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在诱导治疗阶段联合BTK抑制剂后,无论是否进行自体移植,两组患者的疗效均无显著差异,甚至不进行移植的患者可能因安全性更好而获益更多。这一发现强力挑战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MCL一线治疗中的地位,靶向药物维持治疗价值凸显。

复发/难治性MCL:多线突围,安全为先

对于复发/难治性MCL患者,周教授表示,十年前该类患者几乎“无药可救”,而现在,随着多种新药和新疗法的涌现,MCL的治疗选择已十分丰富,包括共价BTK抑制剂、非共价BTK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等。

对于治疗策略的选择,周教授指出,如果患者一线未使用过共价BTK抑制剂,优选共价BTK抑制剂。共价BTK抑制剂治疗失败后,可考虑BTK抑制剂与BCL-2抑制剂的联合方案。MAIC分析显示,维奈克拉联合伊布替尼的PFS优于单药BTK抑制剂和免疫化疗,且安全性良好。此外,非共价BTK抑制剂或BTK降解剂,以及CAR-T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在复发/难治性MCL中都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有效选择。在CAR-T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均可选择的情况下,周教授建议,可优先考虑CAR-T治疗,若失败后仍可选择双抗,有效率依然很高。 

总结

新药不仅是治疗手段的补充,更是MCL治疗格局的根本性变革,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存机会。MCL的治疗模式已从传统的化疗时代彻底转向靶向治疗时代,其中BTK抑制剂是基石,它在一线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周教授提出,在新药时代,MCL的治疗需要分层与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预后因素和身体状况制定最优方案。对于年轻患者,趋势是“减化疗”;对于老年患者,则是“去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地位正受到挑战,靶向药物维持治疗的价值日益凸显。

对于复发难治患者,治疗选择已变得空前丰富。无论是共价BTK抑制剂、非共价BTK抑制剂,还是BTK降解剂、CAR-T、双抗等,都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随着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必将能够“活得更长,同时活得更好”。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l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