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学术年会丨梁军教授:双免协同,规范先行,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为肝癌治疗注入中国力量

09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济南盛大启幕,此次会议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有力推动国内外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会中,肝癌免疫治疗成为关注焦点,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肝癌免疫治疗的前沿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值此盛会,【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展开深度对话,分享了肝癌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与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中国本土肿瘤创新药的未来前景与国际竞争力,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前沿洞见,共同推动中国肝癌治疗的规范化与精准化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9-12_205014_561.jpg

梁军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执行院长 党委书记 肿瘤中心主任 北京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胃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姑息和康复专业委员会(CRPC)副主任委员
国家抗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管理与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肿瘤药物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肝癌专家治疗组专家组成员

规范先行,价值凸显:中国肝癌双免治疗迎来标准化新篇章

Q1:您与秦叔逵教授共同牵头制定《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注射液临床用药指导原则》,请问这一举措在中国肝癌免疫治疗领域具有怎样的临床和学术意义?它将为临床医生带来哪些具体的价值?

梁军教授:《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注射液临床用药指导原则》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学术意义这部指导原则的制定意义重大。

首先,它针对中国肝癌患者特殊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特征,为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这一“双免”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明确规范,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减少不合理的用药

其次,标准化的用药流程和管理,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患者筛选、疗效评估以及不良反应处理等关键环节上做出更精准的决策,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水平;

在学术层面上,该指导原则的发布将有力推动中国肝癌免疫治疗领域的本土化研究与数据积累,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助力我国肝癌治疗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声音”。

对临床医生而言,其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1. 辅助个体化决策: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明确不良反应管理:为处理不良反应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增加了医生使用新药的信心,降低了医疗风险。


  3. 加速新疗法普及:节省了医生自行摸索和学习的时间成本,加速了新疗法在临床的普及和应用,让更多患者能尽早获益。


  4.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全国范围内的医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学术语言和交流平台,便于病例讨论和经验分享。

创新设计,增效减毒: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独特优势深度解析

Q2:您认为,相较于传统的“O+Y”、“D+T”或AK104等其他免疫疗法,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艾托组合”)在疗效、安全性及患者适用人群上有何独特优势?

梁军教授: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艾托组合”)是全球首个基于MabPair®抗体工程技术开发的PD-1/CTLA-4双功能组合抗体,它通过2:1的固定比例同时阻断PD-1和CTLA-4双靶点,实现了“增效减毒”的核心目标。其独特优势源于精巧的抗体工程设计:

  1.  PD-1部分优化:采用更为主流的IgG4骨架,避免了ADCC和CDC效应,从而保护了活化的CD4+和CD8+T细胞不被清除,有助于维持T细胞的长期存活和功能,并在肿瘤微环境中产生更高浓度的干扰素γ(IFNγ),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能力。


  2. CTLA-4部分巧思:选用IgG1骨架,使其在与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的CTLA-4结合后,能有效触发ADCC效应,精准清除抑制肿瘤免疫反应的Treg细胞,从而增强抗肿瘤疗效。其Fc段经过精心改构,降低了与FcRn的结合亲和力,将药物半衰期缩短至一周。这一改动在确保疗效的同时,降低了因CTLA-4长时间抑制而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风险

与传统的“O+Y”、“D+T”或AK104等免疫疗法相比,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这种双靶点协同阻断的设计,不仅增强了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强度,更通过精细化的抗体工程显著拓宽了治疗窗口。因此,它在疗效上可能更为持久,安全性更为良好,并拓宽了适用人群范围,尤其对那些既往免疫联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也展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

本土崛起,展望未来:中国创新药的国际竞争力与组合抗体的广阔前景

Q3:您如何看待中国本土创新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您认为组合抗体未来有哪些应用前景?

梁军教授:近年来,中国在肝癌的基础与转化研究、药物开发及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部分创新药物已进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阶段。由中国学者主导、结合本土患者特征的免疫治疗新方案,正有力推动全球肝癌治疗模式向着多元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新型免疫组合、细胞治疗及生物标志物的不断突破,中国有望在全球肝癌治疗领域实现创新模式和标准的引领。

组合抗体作为新一代治疗模式的代表,其应用前景极为广泛。在肝癌治疗中,未来可能基于现有双靶点协同阻断的原理,尝试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局部治疗等疗法联合使用,借助多机制协同作用来增强抗肿瘤效果,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改善。

与此同时,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及免疫逃逸机制研究的深入,组合抗体或将朝着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迈进。例如,通过分析患者肿瘤组织的特定生物标志物,筛选出最适合该类药物治疗的群体,并为其制定个体化方案。

此外,组合抗体的技术平台也为其他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期待它能在更多的癌症类型中发挥独特作用,推动肿瘤免疫治疗迈向一个更高效、更安全、更精准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