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榜样!改写鼻咽癌、肺癌、胃癌诊疗实践!这三位专家年度成就获表彰

09月12日
来源:CSCO动态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秦苗 管颜青 发自济南) 9月11日,济南第28届CSCO学术年会上,三位专家的杰出成就获CSCO肯定和表彰,成为中国肿瘤学界又一个高光时刻。

从一篇篇诞生于中国的研究亮相国际顶刊,改写国内外瘤诊疗实践,到首位中国学者担任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席,——今天的中国肿瘤学界,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向世界发出铿锵之声。

回望来路,肿瘤学前辈,怀着满腔热忱仰望国际、孜孜追随;如今,新一代领军者已勇立潮头,以原创研究和临床突破引领全球浪潮。变的是在世界学术舞台上的价值,不变的,是一代代为每年480万中国新发肿瘤患者寻找“生命出路”的初心。

如今又一代肿瘤学者已成长为参天大树——不仅通过重大研究推动临床实践飞跃,更以传承带教、团队协作和学术共享,滋养着一批批后来者。这群中流砥柱,正用自己的肩膀,托举起更多年轻面孔;用今天的引领,照亮明天中国肿瘤学更加璀璨的未来。

荣誉时刻

CSCO监事长马军教授、CSCO指导委员会主委秦叔逵教授宣读荣誉获得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为2025年度成就奖代表颁发荣誉。

640.jpg

打开“优生存”的鼻咽癌治疗新纪元

对于华南高发的鼻咽癌,他坚持攻关,为提升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披荆斩棘。他两度牵头CSCO及美国ASCO联合制定了中美鼻咽癌国际诊疗指南及中国、美国、欧洲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实现了中国鼻咽癌临床研究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其今年的突破性研究,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对比传统放疗的研究于国际医学顶刊《CA》发表,该研究成果显著降低了放疗后遗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鼻咽癌治疗实现从保生存到优生存到跨越式的突破。

他就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马骏 院士

马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
专业领域:放射肿瘤学
科学贡献:①提出了鼻咽癌临床分期国际新标准,指导了精准治疗
②提出了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化疗可重塑抗肿瘤免疫新理论,制定了放化疗
联合PD-1增效治疗新策略
③制定了豁免同期化疗及缩小照射范围的新策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学术任职:
国际鼻咽癌Gordon大会候任主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种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美国 AJCC 鼻咽癌临床分期委员会核心成员,美国ASCO科学审查委员会成员
发表论文(最后通讯):
CA、NEJM、Lancet(3篇)、JAMA、BMJ(2篇) 顶级医学期刊8篇
Nat Med、Cancer Cell(2篇)、Lancet Oncology(7篇)、 JCO(2篇)
科技奖励(第一完成人):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协生命科技十大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重大进展共七项,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全国首届创新争优奖奖状

以“中国方案”惠及全球患者

在肺癌诊疗精准化遇到瓶颈,中国患者生存获益亟待提升的关键阶段。他30载坚守与创新,书写了肺癌领域中国速度传奇。首任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席的中国学者,牵头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其成果登上国际医学顶刊,促进多款创新药物上市,惠及了百万以上的患者。

推动中国方案从跟随迈向引领,其今年突破性研究,依沃西单抗对比帕博丽珠单抗治疗PD-L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一项在中国开展的随机对照双盲的多中心研究,发表在《柳叶刀》正刊,使得晚期非小细胞癌肺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至11. 1个月。这项研究成果成功地改写了临床诊疗指南,标志着肺癌免疫治疗2.0时代已经开启。以依沃西单抗为代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正在重塑肿瘤治疗格局,中国患者将率先获益于全球领先的治疗方案。

他就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周彩存 教授

周彩存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席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学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转化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 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 副理事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 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 副主任委员

终结CAR-T是否能治实体瘤的国际争论

许多年来,她基于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设计主导的一系列原创的临床研究与转化研究,7项研究成果改写了NCCN、ESMO、日韩等国际指南,30项研究改写或纳入CSCO等国内权威指南。仅2024年9月至今,她主导完成了4项重磅研究,分别发表于《柳叶刀》《JAMA》《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等著名的期刊上,在世界的肿瘤学舞台上再次发出中国声音,打破了实体瘤细胞治疗的瓶颈,实现了精准的免疫和靶向治疗,赢得了学术界高度的评价。她的CLDN18.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与研究者选择治疗方案对比,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G/GEJC),这项随机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研究,被认为是来自中国的临床研究首次证实了CAR-T细胞治疗在实体瘤当中的有效性,实现了0到1的突破,在难治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终结了CAR-T治疗实体瘤的国际争论,开启了新的篇章。

她就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沈琳 教授

沈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学者、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慢病专项首席科学家
消化肿瘤内科主任、I期临床病区主任
实体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历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临床肿瘤专业委会主任委员
长期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与转化研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


感言:薪火相传  为了中国肿瘤患者


“非常激动、非常荣幸。”沈琳教授作为代表发表了感言。她说:


“回首在CSCO的近三十载,我亲眼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这个平台的蓬勃发展——从早年汲取国际经验的学习者,到如今能与世界前沿平等对话、共同交流,CSCO不仅显著提升了中国肿瘤诊疗的整体水平,也为像我一样的无数医者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沃土。

消化道肿瘤是我国高发肿瘤,作为投身这一领域的医生,我始终追随着肺癌、鼻咽癌、乳腺癌等领域的前辈专家。今天能站在这里,意味着中国在胃癌、食管癌领域的努力获得了认可,但这一领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正因如此,创新研究愈发活跃。我相信,随着CSCO的不断发展,中国研究不仅会引领国际进步,更重要的是惠及我们国家的患者。

最后,我要感谢CSCO平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历任领导的支持,尤其感恩我们消化内科和Ⅰ期临床病房的全体团队成员。是大家的团结协作、持之以恒向领先领域学习的精神,共同推动了中国消化道肿瘤治疗的进步。让我们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为中国患者的生存获益、为世界肿瘤事业的进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他们不仅是中国临床肿瘤学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学者以智慧、坚韧与协作精神推动人类医学进步的生动写照。这些中流砥柱仍在通过CSCO这样开放、共享、创新的平台,持续推动学科传承与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并为全球肿瘤防治事业注入强劲的中国动力。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CSCO动态订阅号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