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分子早检+核药影像,双轮驱动泌尿系肿瘤精准诊疗

09月10日


近日,泌尿肿瘤领域的一场高质量学术交流圆满收官。与会专家围绕尿路上皮癌、肾癌等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早期筛查与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分享与务实探讨。

本次交流中,尿路上皮癌早筛早诊项目启动以及全球核药研发进展专题报告,集中呈现了我国在早筛早诊、精准医疗与核药创新的全链条布局上的积极探索与阶段性成果。


开幕启新章

四基因检测助推早筛早诊项目全国落地


尿路上皮癌具有“隐匿起病、复发率高”的特点。要真正改变结局,关键在于把诊断关口前移,用规范化、可复制的精准早检技术把高危人群尽早纳入管理。此次“尿路上皮癌早筛早诊项目”的发布,正是面向这一痛点给出的系统解决方案。

该项目由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共同发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领衔,旨在构建覆盖全国的跨区域协作筛查网络,为高危人群提供无创、便捷、可重复的分子检测服务。

(从左往右:朱绍兴教授,齐隽教授,徐丹枫教授,邢金春教授,魏强教授,何志嵩教授,叶定伟教授,周利群教授,朱刚教授,魏少忠教授,刘卓炜教授,邹青教授)

项目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四基因联合检测技术,通过同步检测FGFR3/TERT基因突变和ONECUT2/VIM基因甲基化,实现对膀胱癌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识别。该检测模型在1080例前瞻性临床试验中表现优异,敏感性达92.5%,特异性约95.8%,尤其对低级别肿瘤和早期病灶也具有较高检出率,弥补传统膀胱镜和尿液细胞学检查的局限。注册临床研究发布在国际权威期刊《Molecular Cancer》上,该技术成功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2024》,《膀胱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获得国内外权威认可。

未来,该项目计划推广至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超过200家医疗机构将陆续接入,通过统一标准与规范路径,助力更多高危人群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全面提升我国尿路上皮癌防控水平。


亮点聚焦

微创外科与核药研发共绘精准医疗新图景

在“泌尿肿瘤微创外科分会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宏召教授带来主题报告《尿路上皮癌精准诊疗与泌尿肿瘤核药的全球研发进展》,李教授指出:

尿路上皮癌基因靶点百花齐放,驱动精准诊疗迈入新阶段。FGFR3/TERT基因突变联合ONECUT2/VIM甲基化检测在提供尿路上皮癌辅助诊断的同时,可为精准靶向治疗提供有效指导,助力尿路上皮癌全病程获益。

68Ga-PSMA-11在前列腺癌诊断、分期、精准核素治疗中带来全程获益,标志着诊疗一体化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入新纪元,未来更多新型放射性诊疗药物(如177Lu-HuJ591)将重塑前列腺癌的诊疗格局。

靶向肾癌CA9的放射性示踪剂(如TLX250CDx)及尿路上皮癌Nectin-4等诊疗一体化产品,不仅可实现肿瘤负荷的精准可视化,也为患者开辟个体化治疗新路径。


共筑生态

携手推进泌尿肿瘤全程化管理新时代

多位专家在圆桌交流中形成共识:以“早筛查、精分层、强联合、重评估”为核心,系统构建覆盖全病程的诊疗生态。一方面,以四基因检测等创新技术将关口前移;另一方面,基于分子分层科学组合免疫、靶向、ADC等治疗,并以核药诊疗一体化贯穿疗效评估与个体化随访,构建“筛查–定位–治疗–评估”泌尿肿瘤全程化管理生态。

主办方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多学科团队、科研机构及产业伙伴的协作,推进更多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加速创新技术与药物的规范应用与可及性,最终为患者提供整合型、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本次学术交流虽已落幕,但创新与协作的步伐不会停歇。期待相关成果尽快转化落地、惠及更多患者,也期待与同道再次相聚,共同见证我国泌尿肿瘤防治的新跨越。


审核:戴波

评论
09月11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分子早检+核药影像,双轮驱动泌尿系肿瘤精准诊疗
09月11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尿路上皮癌具有“隐匿起病、复发率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