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叶定伟教授:《中国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现状蓝皮书》MDT相关内容深度解读

09月0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疾病进展至晚期的关键标志,显著加剧了肿瘤负荷与疾病负担,导致患者生存期缩短和死亡风险上升。在这一背景下,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为患者制定系统、规范的个体化方案,已成为改善预后的重要策略。深入认识我国当前MDT实践现状、明确发展路径并展望其全面价值,对提升骨转移诊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中国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现状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应运而生,旨在梳理中国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的现状,分析当前主要问题,从循证医学角度提出改进建议。为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癌骨转移的MDT现状、痛点以及实践获益等内容,【肿瘤资讯】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详细解读,为临床提供科学、清晰的实践指导,推动我国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规范化发展。

叶定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肿瘤MDT首席专家

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前列腺肿瘤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CACA-GO)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CACA-GU)前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肿瘤学组副组长、CPCC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UCOG)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肿瘤杂志》副总编辑
NCCN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亚洲诊治共识专家委员会委员
晚期前列腺癌圣加仑共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亚太前列腺学会(APPS)前任主席
亚太冷冻外科学会副会长等

多学科协作尚未成熟,诊疗环节存在显著短板

叶定伟教授:当前,我国前列腺癌骨转移MDT模式仍处于不断发展与深化的阶段,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突破传统单一科室诊疗的局限,并提升关键学科之间的协同参与。目前很多医疗机构仍以专科独立诊疗为主,这种模式在骨转移的诊断、治疗、评估和全程管理中均存在明显不足

在诊断环节,常出现延迟与疏漏。由于单一科室医生对骨转移筛查和送检规范的重视不足,影像及病理学检查未能及时、规律开展,导致部分患者的骨转移病灶无法在早期被及时发现和精准判断。在治疗决策方面,综合治疗决策跨科协作不足,会增加患者负担。具体来说,针对骨转移患者本应综合骨保护药物、骨科手术和放疗等多种手段的治疗方案,因缺乏有效协同,患者不得不反复辗转于多个专科门诊,既延误治疗时机,也加重其身心与经济负担。

疗效评估同样存在专科能力局限。例如,泌尿外科或肿瘤科医生虽精于原发灶诊疗,却多不擅长影像学疗效判读;而影像科或核医学科医生虽精通影像技术,却对患者的整体治疗背景了解有限,难以独立完成全面评估。这种脱节可能导致错过最佳治疗调整时机。此外,在全程管理方面也存在防控盲区,如口腔科医生虽擅长颌骨坏死(ONJ)的防治,却因不了解患者原发肿瘤情况;而其他科室又对ONJ认识不足,致使ONJ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蓝皮书倡议构建规范化的MDT诊疗体系,提升诊疗协同与效率

叶定伟教授:新发布的蓝皮书针对当前MDT不足,提出多项关键倡议。其一,骨转移MDT的建立能够为患者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误诊率。倡议建立全院骨转移MDT模式,广泛纳入泌尿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骨科、口腔科、影像科及核医学科等多个关键科室,通过深度协作全面提升骨转移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与疗效评估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结局,减轻社会与家庭负担

另外,倡议开展骨转移MDT专病门诊。调研显示,约45%接受骨手术的骨转移患者此前仅接受单纯抗肿瘤治疗,且很多患者在转诊至骨科等其他科室后,失去了泌尿外科的持续跟踪。通过设立MDT门诊,可实现从规律随访、精准诊断到规范治疗的全流程管理,既整合各科资源提升效率,也确保患者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连贯、规范且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最终改善生活质量和治疗结局。

此外,蓝皮书还倡议全面提升我国前列腺癌骨转移MDT的综合能力。建议借鉴一二线城市医院的成熟经验,积极推动MDT模式在三四线医院的建立与普及。同时加强不同医院MDT团队间的交流合作,通过经验共享与技术帮扶,整体提高全国范围内骨转移的早诊早治、方案制定与疗效评估水平,最终实现诊疗服务的同质化与规范化发展。

响应“健康中国2030”,MDT实践推动医患共赢与系统升级

叶定伟教授:规范实践骨转移MDT模式,是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系统优化肿瘤诊疗服务能力的关键举措。该模式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医疗资源,在临床、效率、国考及患者获益等多个层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在临床层面,MDT模式有效整合了泌尿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骨科及口腔科等多学科资源,建立起覆盖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的全周期诊疗路径。这不仅有助于实现骨转移的早发现和精准干预,为患者提供多元化、个体化的治疗选择,还有效解决了传统单科诊疗中资源分配不均、治疗手段有限、患者辗转多科的痛点,显著提升诊疗连续性和患者获得感

在效率层面,MDT通过标准化流程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数据显示,该模式可缩短临床决策时间,使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1~2天,床位周转效率提升50%,住院均次费用降低15%,在保障疗效的同时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国考角度看,MDT的深入实施有效推动医院核心指标全面提升。实施后病例组合指数(CMI)提升20%,出院患者手术占比提高超1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约25%,住院及门诊满意度分别提升超20%和30%。MDT还促进专科中心建设与科研转化,助力年均3~5篇高质量科研产出,优化流程改善医护配比约15%,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学科人才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从患者最终获益角度看,MDT模式不仅实现对骨转移灶的精准控制、有效预防骨相关事件,更通过多学科协同制定全身性治疗策略,统筹原发与转移灶管理,在延长生存时间的同时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功能状态。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一项研究证实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地舒单抗治疗可有效逆转骨转移导致的免疫抑制,显著增强对骨外病灶的控制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该研究结论将骨保护药物的临床认知提升至新的高度,即地舒单抗不仅可抑制骨破坏,同时扮演了免疫增强剂的角色,使其临床获益从局部拓展至全身。



参考文献

[1]Cheng JN, Jin Z, Su C, Jiang T, Zheng X, Guo J, Li X, Chu H, Jia J, Zhou Q, Ding X, Zhang Y, Xu S, Dong F, Zhang Q, Yang X, Yang T, Cheng X, Zha H, Chen D, Wan YY, Liu X, Ye L, Tang H, Symonds ALJ, Li QJ, Jia Q, Zhu B. Bone metastases diminish extraosseous response to checkpoint blockade immunotherapy through osteopontin-producing osteoclasts. Cancer Cell. 2025 Jun 9;43(6):1093-1107.e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BJ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