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学术周看点|ADC药物的崛起——重塑TKI耐药后治疗格局的“魔法子弹”

09月0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9月1日~2025年9月7日,肿瘤资讯一周要闻。

1. ADC药物的崛起——重塑TKI耐药后治疗格局的“魔法子弹”

在亚洲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率高达40-60%[1-3]。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模式[4-6]。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7-9]。然而,获得性耐药的出现仍是不可避免的临床挑战,限制了患者的长期获益[10]。当前,应对奥希替尼耐药的研发方向主要包括开发第四代EGFR-TKI、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以及探索创新的联合治疗方案[11]。在这些新兴疗法中,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为攻克三代TKI耐药难题带来了新的曙光,有望重塑耐药后的治疗格局。基于此,本文旨在结合最新的专家共识与前沿研究进展,系统性地探讨EGFR-TKI耐药后的ADC的临床应用价值。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1993-2016年英格兰47.5万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女性的继发癌症风险:基于人群的观察性队列研究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且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多国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如英格兰50万女性患者的5年乳腺癌死亡风险较1993-1999年下降三分之二。随着乳腺癌幸存者数量增加及辅助治疗强度提升,明确其长期继发癌症风险及影响因素,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优化临床管理意义重大。

2025年8月27日,the BMJ期刊发表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结果,该研究纳入1993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间47万余名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旨在分析其第二原发癌(非乳腺癌)和对侧乳腺癌的长期风险。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STTT|复旦中山团队领衔的ZSAB-TOP研究:替雷利珠单抗+TIGIT抑制剂+化疗一线治疗BTC,ORR 51.2%,mOS 17.4个月

2025年8月21日,国际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IF 52.7)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团队牵头开展的ZSAB-TOP II期临床研究结果,樊嘉教授、周俭教授和施国明教授为该研究的通讯作者。研究发现,针对晚期胆道恶性肿瘤(BTC)患者,采用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TIGIT抑制剂ociperlimab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emCis)化疗的四药联合一线治疗方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数据显示,该方案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达51.2%,优于25%的历史对照数据(P=0.000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7.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达到17.4个月。该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创新的联合治疗策略在晚期BTC中展现出极具潜力的临床抗肿瘤活性和生存获益,且安全性可控,有望成为未来一线治疗的优化选择。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贝林妥欧单抗引领B-ALL治疗变革:从疗效突破到临床实践优化,多维度探索未来方向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治疗正迎来“免疫时代”的重大变革,其中,贝林妥欧单抗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B-ALL适应症的CD19×CD3双特异性抗体,既往已有研究证实其治疗成人或儿童B-ALL均具有显著疗效优势。近日,发表于ASCO Educational Book的一项综述研究,系统梳理了贝林妥欧单抗在成人、儿童及婴儿B-ALL中的循证学数据,不仅证实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提升长期生存率,更直面药物给药、毒性管理及公平可及性等现实挑战,为优化临床实践、探索未来治疗策略提供了关键指引。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5. 重磅!PFS翻4倍!Gedatolisib三联方案获FDA实时肿瘤审评资格,剑指PIK3KCA野生型HR+/HER2-晚期乳腺癌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同意,将根据其“实时肿瘤审评(RTOR)”项目,审评Gedatolisib的新药上市申请(NDA),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且PIK3CA基因为野生型(wild-type)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此项申请主要基于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 VIKTORIA-1 的优异顶线数据。数据显示,对于PIK3CA野生型患者队列,Gedatolisib联合氟维司群和哌柏西利的三联疗法,相较于氟维司群单药,能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76%。【肿瘤资讯】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6. 樊嘉院士团队重要突破,GOLP方案给不可切除胆管癌病人带来新希望

胆道恶性肿瘤(BTC)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且侵袭性强的疾病,它虽然只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但在我国等亚洲国家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且近年来还在上升。它的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手术是治愈早期BTC的唯一手段,但由于其早期症状隐蔽,仅有10% 左右的患者初诊时具有手术机会切除肿瘤。

2025年8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外科与肝脏移植科樊嘉院士团队在《柳叶刀·肿瘤》(Lancet Oncology)(IF:35.9)期刊上报道一篇题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和GEMOX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胆道恶性肿瘤多中心、II期研究[Conversion therapy of tislelizumab plus lenvatinib and GEMOX in un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 (ZSAB-TransGOLP):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phase II study]》的临床研究成果,创新提出“GOLP 转化方案”,给这些“无法手术”的胆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7.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NSCLC口服靶向药宗艾替尼获NMPA批准上市

8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勃林格殷格翰与中国生物制药申报的1类创新药宗艾替尼片(商品名:圣赫途)上市,该药单药适用于治疗存在HER2(ERBB2)激活突变且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8. 不止于缓解!CAR-T与双抗引领MM治疗迈向持续MRD阴性新时代

多发性骨髓瘤(MM)因其固有的异质性与高复发风险,临床治疗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以CAR-T细胞疗法与双特异性抗体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正推动MM治疗范式发生深刻变革。一篇系统性综述阐明,当代MM的治疗目标已转向实现并维持微小残留病(MRD)阴性。CAR-T疗法以高达80.8%的12个月持续MRD阴性率展现了深度缓解的潜力,而双特异性抗体则凭借“即用型”优势迅速成为临床重要选择,二者共同引领MM治疗迈向追求持久缓解的新纪元。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07日
贾原菊
宜城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9月07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
09月07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