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张博教授:精准分层与多元选择——2025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内科治疗新篇章

09月07日
来源:肿瘤资讯

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内科治疗因此成为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手段。在备受瞩目的2025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中,内科治疗部分迎来了多项重要更新。这些更新不仅体现了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精准治疗的深化,也纳入了更多创新药物与治疗策略。这些变化将如何影响我国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实践与治疗格局?【肿瘤资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博教授就新版指南的内科治疗亮点与临床影响进行深度解读。

张博 教授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国际食管疾病学会中国分会(CSDE)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肝癌整合防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
曾获202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聚焦前沿,精益求精:
新版指南内科治疗的重大更新

张博教授:内科治疗在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及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综合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5版指南的更新充分体现了“精准化”和“个体化”的理念,主要亮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食管鳞癌治疗的精准分层与“去化疗”探索

基于PD-L1表达水平的精准分层推荐:这是本次食管鳞癌一线治疗重要的更新。基于多项大型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新版指南将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方案更改为完全基于PD-L1表达水平的分层推荐。研究证实,对于CPS<1或TPS<1的患者,免疫联合化疗的生存获益(尤其是OS)并不确切。因此,指南将这部分人群接受免疫联合化疗的推荐级别降为Ⅱ级推荐,推动了精准免疫治疗的临床实践,避免了潜在的无效治疗和资源浪费。

新增“去化疗”治疗选择:考虑到部分高龄、体弱或主观上拒绝化疗的特殊患者人群,指南在注释中增加了“去化疗”方案,如双免疫疗法或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这一补充为不耐受化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填补了临床实践中的一块空白。

食管腺癌治疗方案的丰富与优化

HER2阴性一线治疗迎来新组合:卡度尼利单抗作为一种双靶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联合化疗方案在CPS相对较低的患者群体也显示出治疗潜力,为更多患者带来了获益机会;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相较安慰剂联合化疗虽然显著改善了Claudin18.2表达阳性的胃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OS,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占比较小,且两项研究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亚组的OS获益并不确切,因此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Ⅱ级推荐。

后线治疗方案获得重要补充:基于今年ASCO大会公布的Ⅲ期DESTINY-Gastric04临床研究的最新结果,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德曲妥珠单抗被纳入腺癌二线治疗的Ⅱ级推荐,为后线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新选择;基于一项非劣效性Ⅲ期研究结果,为提升治疗的便利性,紫杉醇口服溶液被纳入后线治疗的可选方案中。

总结而言,新版指南的内科治疗更新充分体现了三大趋势:一是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治疗理念已深入人心;二是创新药物正加速涌现,并逐渐从后线治疗向一线治疗前移;三是更加关注特殊人群的治疗需求,提供了更精细、前沿的个体化指导。

重塑格局,启迪未来:
指南更新引领晚期食管癌治疗新方向

张博教授:本次指南的更新,无疑将对晚期食管癌的整体治疗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首先,确立了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精细化分层治疗模式。过去,食管鳞癌一线治疗领域,免疫联合化疗时统一的推荐方案。新版指南将PD-L1检测正式纳入推荐分级,使其成为晚期鳞癌一线治疗决策前必须考量的关键生物标志物。这不仅推动了临床医生对生物标志物检测的重视,更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审慎地评估免疫联合化疗的潜在获益与风险。在腺癌领域,抗HER2、Claudin 18.2等靶向治疗的成熟应用,更预示着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将走得更深、更远。

其次,治疗选择更加多样化,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一方面,对于鳞癌患者,新纳入的“去化疗”方案充分考虑了化疗不耐受或拒绝化疗的患者,使治疗覆盖面更广。另一方面,无论是双免联合化疗、新型抗体药物,还是ADC药物的引入,都极大地丰富了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为改善患者生存带来了更多可能。

另外,我们也应看到,食管癌后线治疗的选择总体仍然有限,尤其是在鳞癌领域。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多新型药物及治疗组合,如ADC类药物在晚期鳞癌后线治疗中的潜力,力求为患者建立起标准、有效的全程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2025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通过推动“分子分型的精细化”和“治疗方案的多样化”,让晚期食管癌患者不仅可能活得更长,更有希望活得更好,为我国食管癌诊疗水平的提升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