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规范引领,春城领航丨2025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发布会暨巡讲全国启动会盛大召开

09月01日
来源:肿瘤资讯

食管癌是我国传统的高发恶性肿瘤,每年新发及死亡患者占全球一半以上,防控形势不容忽视。我国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在食管癌诊疗存在缺乏统一标准、新技术应用不均衡等问题,亟需权威性临床指南予以规范与引领。为此,在新一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专家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基于国内外食管癌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数据,精心撰写了适合我国国情的《2025年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为我国食管癌的诊疗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惠及广大患者!


为促进新版指南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与应用,助力我国食管癌诊疗规范化水平的提高,2025年8月30日上午,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的共同指导下,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举办的2025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发布会暨巡讲全国启动会于昆明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绿化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特别邀请CSCO办公室刘凌主任前来指导,汇聚CSCO食管癌专委会成员及国内食管癌领域大咖积极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与会专家就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就食管癌前沿进展及热点话题保器官展开讨论,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食管癌的临床诊疗行为,为广大患者带来更优的生存获益。【肿瘤资讯】特此整理发布会内容,以飨读者。

图片610.png

2025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发布会暨巡讲全国启动会合影

大会致辞

会议伊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担任大会主持,王绿化教授李印教授CSCO刘凌主任作为学会领导分别进行致辞。王绿化教授热烈祝贺2025年CSCO食管癌指南巡讲活动召开,高度赞扬以新任主委李印教授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认为其有力领导将为食管癌事业注入新活力。依托我国多学科团队协作优势及转化医学研究领先地位,中国食管癌诊疗事业必将迎来更辉煌发展。王绿化教授期望专委会在CSCO领导和李印主委带领下继往开来,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更好服务食管癌患者。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图片890.png

王绿化 教授

李印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食管癌治疗正处在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点,迎来了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体系和治疗规范的关键时代,李印教授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专家的优良传统,与全体委员并肩作战,共同推动事业发展。指南的全国巡讲是专委会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必须以更专业、更严谨的精神将其传承并做得更好。

图片1049.png

李印 教授

刘凌主任在致辞中回顾了CSCO自1997年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CSCO自2016年开启指南制定工作以来,已发布30余部高质量指南,这些指南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遵循严格的循证医学原则,已成为深入基层、指导临床的“贴身宝典”。并阐述了CSCO指南年度更新的严谨流程,以及通过专家共识来补充和完善指南内容的方法。最后,刘凌主任预祝本次巡讲启动会圆满成功,并热情邀请与会专家参加今年在济南召开的CSCO年会。

图片1257.png

刘凌 主任

恒瑞医药副总裁张秀铿先生指出,食管癌诊疗水平虽有显著提升,但地区间发展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权威指南的发布与推广对于推动全国诊疗同质化、让更多患者获益至关重要。恒瑞医药始终以支持学术研究为己任,将一如既往地为指南的落地与巡讲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真诚期待未来能与各位专家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为中国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方案。

图片1430.png

张秀铿 先生

随后,李印教授、刘凌主任、黄镜教授、曹国春教授、秦建军教授以及张秀铿先生作为学会、专委会以及企业代表在会议现场举行了隆重的2025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发布暨巡讲启动仪式。

图片1529.png

2025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发布暨巡讲启动仪式

Session I 指南更新解读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焦点,本环节由福建省肿瘤医院柳硕岩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葛红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曹国春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田子强教授联袂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秦建军教授、王鑫教授和张博教授分别就外科、放疗及内科领域的更新要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左滑查看更多现场照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秦建军教授详细解读了外科部分的五大关键更新:

  1. 首推微创术式:基于多项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新版指南首次将胸腔镜微创手术作为优先推荐的外科术式,明确其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


  2. 新辅助化疗方案证据补充:一项由我国8个中心共同完成的前瞻性Ⅲ期研究证实,TP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61.1% vs 51.6%,HR=0.79,P=0.0469)和5年无病生存(DFS)率(58.5% vs 46.2%,HR=0.71,P=0.0067),为临床广泛应用的TP方案提供了坚实的高级别证据支持。


  3. 新辅助免疫治疗地位提升:基于ESCORT-NEO研究的结果,“卡瑞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紫杉醇+顺铂”的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方案,从既往的注释部分正式移入Ⅱ级专家推荐,与2025版《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指南》保持一致,标志着免疫治疗在食管癌围术期治疗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图片2138.png


  4. 食管胃交界部癌(AEG)治疗策略调整:根据ESOPEC临床研究结果,将新辅助放化疗的推荐级别由Ⅰ级下调至Ⅱ级。基于MATTERHORN研究结果,新增“围术期FLOT方案+度伐利尤单抗+食管胃部分切除术”作为Ⅱ级推荐,为AEG患者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免疫联合治疗选择。


  5. 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推荐级别下调:鉴于CheckMate-577研究更新的OS数据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为保持严谨,指南将新辅助放化疗后非pCR患者的术后辅助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方案降为二级推荐

图片2369.png

秦建军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鑫教授系统梳理了放疗领域的四项重要更新,体现了向功能保护和精准治疗迈进的趋势:

  1. 保器官治疗策略升级:对于可手术的食管鳞癌,经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患者,其后续“密切随访+挽救性手术”的治疗策略,由Ⅲ级推荐提升至Ⅱ级推荐,为部分患者豁免手术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指南依据。


  2. 根治性放疗野范围明确:基于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指南推荐根治性放疗的照射范围采用累及野照射。


  3. 转化治疗后手术价值获肯定:对于初始不可手术的患者,指南新增多学科团队(MDT)讨论的推荐,强调若通过放化疗或药物转化治疗后能够达到R0切除,应积极评估手术的可行性,以改善患者预后。


  4. 寡转移治疗模式纳入:首次将寡转移食管癌的治疗策略纳入指南。推荐在有效的系统性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有望显著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图片2745.png

王鑫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博教授对内科药物治疗的更新进行了讲解,核心在于治疗的“精准化”和“创新化”:

1、一线治疗精准分层:

  • 鳞癌:基于PD-L1表达水平(CPS、TPS或TAP)进行更精细的分层推荐。对于CPS/TPS≥1,或TAP≥1%的患者免疫联合化疗作为I级推荐,对于CPS/TPS<1,或TAP≤1%的患者,免疫联合化疗降为Ⅱ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应用特点对化疗药物的选择在注释中进行补充说明;对特殊人群采用去化疗的一线治疗方案在注释中进行补充说明。


  • 腺癌:HER-2阴性腺癌一线治疗更新了基于PD-L1表达水平的分层推荐,将CPS≥5作为Ⅰ级推荐的分界点,对CPS<5的患者进行Ⅱ级推荐,实现了更精准的优势人群筛选; HER-2阴性腺癌一线治疗增加了新的药物选择,将“卡度尼利单抗+化疗”纳入Ⅰ级推荐;针对Claudin18.2阳性患者,新增“佐妥昔单抗+化疗”作为Ⅱ级推荐。

2、后线治疗方案丰富:在二线及以上治疗中,针对腺癌新增加了紫杉醇剂型;HER-2阳性腺癌将德曲妥珠单抗纳入Ⅱ级推荐,为后线患者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

图片3227.png

张博 教授

讨论环节,江苏省肿瘤医院朱向帜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杨升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蒋友华教授聚焦于食管癌治疗的进展与挑战展开讨论。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前食管癌诊疗中的热点问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图片3490.png

Session II 治疗前瞻

会议的后续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建群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祝淑钗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义富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仁泉教授联袂担任第二环节主持,共同探讨食管癌前沿展望与热点追踪。

左滑查看更多现场照片

上海胸科医院李志刚教授前瞻性地探讨了机器人手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与未来。李志刚教授通过对比机器人与传统腔镜手术,指出机器人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与精准性上具有显著优势,并有望转化为患者的生存获益。手术的未来方向在于追求更极致的微创,如全机器人腹腔操作以消除腹部切口,并探索保留贲门、迷走神经的节段性切除与重建新术式,从而根本性地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图片3820.png

李志刚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庞青松教授从放疗视角对SANO研究进行了深度剖析,庞青松教授认为该研究更侧重于延迟手术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保器官策略,并指出研究在患者选择、放疗剂量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优化策略,如采用化疗筛选敏感人群或应用“全程新辅助”等模式,以更精准地筛选出适合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未来的保器官治疗需要在战略层面进行调整,而非仅仅是战术上的完善。

图片4004.png

庞青松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骆卉妍教授系统展望了食管癌内科治疗的未来方向。骆卉妍教授指出,当前治疗策略正朝着更高效、更低毒、更精准的方向发展,具体策略包括:通过联合靶向、双免等“做加法”以扩大获益人群;为特定患者探索“去化疗”等“做减法”方案;利用多组学手段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实现精准免疫;并积极探索ADC药物、肿瘤疫苗、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以克服耐药并为后线治疗带来新突破。

图片4199.png

骆卉妍 教授

针对以上讲者汇报的内容,湖南省肿瘤医院王晖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许建萍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庄武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陈小波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他们的讨论聚焦于如何在手术、放疗、内科治疗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协同机制,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图片4332.png

Session III 热点追踪

第三环节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谭黎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快乐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廉建红教授联袂担任主持。

左滑查看更多现场照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何忠虎教授从统计学角度对SANO研究进行了严谨的审视与解读。何忠虎教授肯定了该研究作为RCT的价值,但同时深刻指出了其在设计层面的多重局限性,包括楔形设计带来的偏倚、样本异质性、cCR评估的准确性不足以及随访时间过短等问题,这些因素使得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存疑,尤其对中国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因此需要审慎解读其结果。

图片4807.png

何忠虎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姜宏景教授从外科医生视角对“保器官”治疗进行思考,并对SANO研究提出深刻质疑。姜宏景教授认为,尽管非手术是未来趋势,但当前时机未到。SANO研究在监测手段、患者入组、手术质量控制及生存获益解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其“放化疗优于手术”的结论难以成立,当务之急是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临床试验。

图片4977.png

姜宏景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慧教授从放疗视角对食管癌的保器官治疗前景进行了展望。刘慧教授指出,在保证肿瘤控制的前提下,保留食管结构和功能,旨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放疗在食管癌保器官治疗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无论是作为新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还是作为根治性治疗的选择。未来在于通过更精准的疗效评估、更有效的联合策略、更前沿的放疗技术以及更深入的多学科整合,在不牺牲生存效益的前提下,让更多合适的食管癌患者能够保留器官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图片5207.png

刘慧 教授

在以上讲者汇报的研究热点话题中,包括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内容。针对这些话题,四川省肿瘤医院冷雪峰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徐向升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韩璐教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些话题的临床意义,为食管癌治疗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图片5352.png

会议总结

会议尾声,李印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充分肯定了各专题环节的学术价值,并高度评价了专家们围绕食管癌治疗所展开的深入探讨。本次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临床医生带来了最新、最权威的食管癌诊疗指导,更通过深入的学术探讨,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随着全国巡讲的正式启动,2025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的精髓将被传递到更广泛的地区,必将有力推动我国食管癌诊疗的规范化、精准化和个体化发展,最终造福更多患者。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