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办的【十邑论坛】开播啦!论坛于每周四推出,带您用中文听原汁原味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研究。本期论坛聚焦症状科学和姑息治疗的快速口头摘要中精选的三项临床研究,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I)和强光疗法对乳腺癌治疗期间不适与疲劳症状的影响、对度洛西汀预防化疗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探索,及老年、患有基础疾病和/或虚弱的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Allo-HCT)受者的围移植期支持性与姑息性护理和/或合并症管理:一项II期和III期中期临床试验分析。【肿瘤资讯】特邀福建省肿瘤医院赵珅教授围绕以上精彩报告进行深度解读。
福建省肿瘤医院 腹部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委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委会 委员兼秘书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准医疗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肿瘤内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转化医学实验室主要成员
研究一:认知行为疗法(CBT-I)和强光疗法对乳腺癌治疗期间不适与疲劳症状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关注第一位讲者——莫纳什大学的Joshua F. Wiley带来的摘要编号为 12009 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探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I)和强光疗法对乳腺癌治疗期间不适与疲劳症状的影响。
这项研究有几个关键发现:对于正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来说,简短的 CBT-I在缓解失眠症状上非常有效,但对于疲劳的改善效果则不那么明显;令人意外的是,强光疗法在这项研究中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益处。值得一提的是,有四分之三的女性完成了整个干预过程,这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化疗等高强度治疗期间,选择低负担的行为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背景显示,乳腺癌患者群体中,高达62%的人有睡眠问题,而43%的人经历中度到重度的疲劳。虽然我们知道化疗会影响睡眠,但相关研究却非常少,因此研究团队希望探索这两种很有前景的非药物干预手段。
CBT-I是一种心理疗法,它针对那些可能导致你睡不好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比如你可能因为“我需要补觉”这个想法而感到焦虑,结果反而睡不着。强光疗法则是利用光线来调节我们的生物钟。它的目标就是调节昼夜节律,进而控制睡眠和疲劳。
这项研究采用了 2x2 析因设计,将强光疗法和CBT-I进行了完全交叉组合,产生了单独强光治疗、单独CBT-I、两种联合使用以及不进行任何干预,只接受睡眠卫生教育这四种不同的研究组(所有组患者均接受了睡眠卫生教育)。所有干预都是通过电话或线上健康咨询的形式进行,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家执行,为期6周,并通过邮件提供相应信息。
合格的参与者为正在接受化疗的任意分期乳腺癌患者。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一群体,是因为化疗对失眠和睡眠有显著影响。招募工作在澳大利亚五个主要城市及地区的癌症服务中心进行。
研究的主要双重结果指标是:通过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的失眠症状,以及通过 PROMIS 疲劳量表评估的疲劳症状。试验主要关注 CBT-I 的整体效应,即对比接受与未接受 CBT- I干预的患者,以及强光疗法的整体效应,即对比接受与未接受强光疗法的患者。
最终,我们随机分配了 219名患者。其中约四分之一患有转移性乳腺癌,平均年龄约51岁。约14%的患者来自乡村或偏远地区,64%的患者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基线时,患者的失眠症状评分在13至14分之间,属于中度失眠范围。
在结果方面,我们发现 CBT-I 的主要效应为 2.17分的降低,这表明接受 CBT-I 干预的患者其失眠症状得到显著减轻,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然而,强光疗法对失眠症状没有显著影响。
在预先设定的亚组分析中,CBT-I 的主要效应具有一致性,其影响范围在-2.31至-2.87之间。这些亚组包括:基线时有严重失眠症状的女性、患有转移性乳腺癌的女性、处于I至III期癌症的女性,以及那些干预依从性高且符合方案分析的参与者。
虽然强光疗法未显示出总体效果,但我们确实发现它对基线时有严重失眠症状的女性有帮助,这表明它可能对特定亚组有效。对于疲劳症状,我们既没有发现总体效应,也没有在任何亚组中发现显著影响。
在219名女性中,有165名完成了干预终点。尽管我们在统计分析中已考虑到依从性问题,但低依从性仍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限制。我们定义高依从性的参与者为:参与远程医疗咨询,并打开了超过一半的电子邮件,超过一半的时间佩戴了眼镜,同时完成了超过50%的日常睡眠记录。
在不同干预组中,参与者的依从性范围为48%~ 70%,这可能与不同干预措施的特点有关。由于研究设计,本研究未设置盲法。参与者招募自本地或农村地区,其中包含转移性癌症患者。未来的研究应优先关注这些特定人群。总而言之,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短暂的 CBT-I 能有效减少失眠,但对疲劳症状无影响,这一结论在所有亚组中均成立。强光疗法总体上未见获益,但对基线时失眠症状严重的女性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四分之三的女性完成了干预。
在干预的终点,研究者强调了患者参与的价值,并凸显了创建低成本干预措施的重要性。研究团队很荣幸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奖学金支持,这将使他们能够持续研究睡眠与肿瘤症状的关系,直到2030年。
研究二:度洛西汀预防化疗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效用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第二项研究。第二项研究来自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Ellen M. Lavoie Smith,他将讨论摘要编号 12010 的一项研究,主题为“度洛西汀预防奥沙利铂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
这项由国家癌症研究所资助的多中心合作研究发现,度洛西汀在预防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变方面并不比安慰剂更有效。我们的结果并未受低药物依从性影响,但可能因较高的安慰剂反应率而有所混淆,因此该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究。未来的研究不仅应纳入患者报告的结果,也应结合临床上可行的客观指标,如生物标志物,进行综合评估,并特别考虑安慰剂效应的影响。
我们知道,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由特定神经毒性药物引起,最常见的症状是感觉异常,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并与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及化疗剂量调整等不良后果相关。
根据我们的工作和 ASCO 临床实践指南,度洛西汀可以缓解已形成的疼痛性神经病变,但目前尚无已知的药物能够预防其发生。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这项二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两种不同剂量的度洛西汀,并寻找一个有前景的剂量,以便进入三期研究。
次要目的是描述度洛西汀的毒性。
研究方案比较了每日30毫克与每日60毫克度洛西汀的效果,如果能找到一个基于反应和毒性的理想剂量,则将直接进入III期研究。
研究对象为接受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如 FOLFOX 或 CAPOX 方案)的II至III期结直肠癌患者。主要终点评估是在完成4至6个周期的奥沙利铂化疗后,患者报告的神经病变结果,包括麻木、刺痛和疼痛等感觉症状。
研究响应目标是根据Loprinzi及其同事进行的神经病变预防研究来设定的。该研究使用了 CIPN 20评分量表,其中1代表无神经病变,4代表非常严重。如饼图所示,研究结果显示48%的患者出现了显著的神经病变,而52%的患者没有,这印证了我们在第6个周期后评估神经病变的时间点是合理的。
对“响应”的定义是:患者报告的麻木、刺痛或疼痛等最高评分为小于或等于2,即他们要么没有神经病变,要么只有轻微症状。我们的目标是将无神经病变患者的比例从52%提升至70%。
研究者从73个地点招募了199名患者。在没有发现人口统计学或临床特征差异的情况下,发现患者平均年龄为55岁,大多数为白人男性,并接受了FOLFOX治疗。
如幻灯片所示,安慰剂组的应答率非常高,在报告无或轻微感觉神经病变的患者比例上,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并未因药物依从性低而受到影响,因此III期研究被终止。
本幻灯片展示了研究药物最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恶心、头晕、口干、失眠和嗜睡。
该研究主要局限是与安慰剂的高应答率有关。由于我们之前有积极的研究结果,临床医生、工作人员和患者对该药物的期望值较高。此外,我们仅使用了患者自我报告的结果指标,这些指标更为主观,且易受安慰剂效应影响。我们没有使用客观测量,主要是因为其在大型多中心试验中难以实施、成本高昂,且当时还没有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如神经丝轻链蛋白可供使用。
综上所述,度洛西汀并未比安慰剂更有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未因非药物依从性而混淆,但可能受高安慰剂应答率的影响。
该领域仍待深入探索,未来的研究应结合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和可行的客观指标,并探索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同时,研究者也应考虑如何减轻安慰剂效应的影响。
研究三:老年、患有基础疾病和/或虚弱的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Allo-HCT)受者的围移植期支持性与姑息性护理和/或合并症管理:II期和III期中期临床试验分析
第三项研究来自弗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血液学与肿瘤学部临床研究部的Elizabeth Loggers,摘要编号12011,主题是“针对老年、患有基础疾病和/或虚弱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受者,在围移植期提供支持性与姑息治疗及合并症管理:II期和III期中期临床试验分析”。
研究的关键发现是:在老年、虚弱和/或患有基础疾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由专家管理的姑息治疗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并未显示出优于常规治疗的显著效果。这导致了II期和III期研究的终止。研究人员正在继续对III期研究的整体患者群体进行结果分析,并期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得到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通常会经历明显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下降,这使得我们的研究人群尤其值得关注。ACE BMT 研究旨在探索改善这一人群生活质量的新方法。今天,将再次介绍这项非盲随机对照的II期研究和III期中期主要结果分析,该研究在美国11个移植中心进行。
研究方案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四个组,分别为:专家提供的姑息治疗;合并症管理,包括体育锻炼、压力管理、营养等;姑息治疗和合并症管理的联合治疗;常规护理。
姑息治疗和合并症管理计划均在移植前2周开始,并持续至移植后至少8周。研究主要通过“癌症治疗功能评估”(FACT-BMT)量表来衡量从基线到移植后第90天的生活质量评分。该量表包含47个项目和4个子量表,用于评估身体功能、情感和社会幸福感,并涵盖移植患者在过去一周所经历的额外问题。量表总分范围为0至164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在FACT-BMT量表中,通常认为5分的变化具有临床显著性。ACE BMT试验被设计为一项优胜("pick-the-winner")研究,这意味着II期研究的胜出者将直接、无缝地进入III期研究进行比较。II期分析在纳入35名患者后进行,采用意向性分析,其中90天内死亡的患者FACT-BMT评分被设定为0。
研究者计算了90天与基线评分的差异,排除缺失数据后,结果显示,单独的姑息治疗相较于合并症治疗组或联合治疗组,带来了更小幅度的生活质量改善。因此,姑息治疗成为II期研究的获胜组,并进入III期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在此介绍的是,III期研究在分别纳入158名姑息治疗组受试者和153名常规治疗组受试者后,所进行的计划性中期分析。
幻灯片显示了三期研究的人口统计学和入组标准,表明两组间这些因素平衡良好。在平均随访362天后,每组各有45名患者死亡。我们发现,90天与基线间的平均生活质量差异,姑息治疗组为2.83分,常规治疗组为4.27分,其p值为0.43,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者还拟合了一个广义线性模型,纳入基线、第30天和第90天的数值,以检验两组间评分斜率是否存在差异。然而,结果p值为0.85,同样不具显著性。
根据研究设计,如果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将评估另一个主要终点——总生存期。正如幻灯片右侧所示, Kaplan-Meier,分析也显示,两组间的生存期没有差异,风险比(HR)为1.13。
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其启动于2019年夏季,并在期间遭遇了 COVID-19 大流行,导致非预期性的外部治疗延长、招募暂停和延迟。研究者正在考虑常规护理组或姑息治疗组可能已经接受了额外的姑息治疗,这或许是解释研究结果的一个潜在原因。
最后,研究者对研究团队、患者及其家人参与ACE BMT研究表达了感激。尽管这是一个阴性结果,研究者仍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完整的人群分析结果。
排版编辑:xiao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