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学术周看点|2025 WCLC | OCELOT:奥希替尼治疗初治携带罕见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

08月23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8月18日~2025年8月24日,肿瘤资讯一周要闻。

1. 2025 WCLC | OCELOT:奥希替尼治疗初治携带罕见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    

Session Type

Mini Oral

Session Title

MA08. Common and Uncommon EGFR Mutations, New Treatments in the Horizon

摘要号

MA08.07

英文标题

OCELOT: A Pan-Canadian Study of Osimertinib for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Naive Advanced NSCLC with Uncommon EGFR Mutations

中文标题

OCELOT:奥希替尼治疗初治携带罕见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泛加拿大研究

讲者

Daniel Breadner, Associate Professor

讲者机构

London Health Sciences Centre

背景

基于FLAURA研究,奥希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两种“常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EGFR+)晚期非小细胞肺癌(aNSCLC)患者中广受欢迎且耐受性良好。高达25%的患者携带罕见EGFR突变(非19号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但奥希替尼对此类人群的疗效尚未明确。目前小型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病例系列表明,奥希替尼在罕见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结论

奥希替尼在携带罕见EGFR突变的aNSCLC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疗效和良好耐受性。OCELOT研究支持将奥希替尼作为此类人群的标准治疗选择。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探索与未来展望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传统治疗手段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对于化疗耐药的病例,尤其是侵袭性极强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有效治疗手段仍然十分有限。过去,乳腺癌因免疫原性较低被归为“冷肿瘤”,免疫治疗应用受限。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TNBC中存在丰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这一发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机遇。本文结合该领域的综述文章[1],系统梳理 ICIs 在不同亚型乳腺癌治疗中的关键临床进展,深入探讨其从单药治疗到联合治疗策略的演进历程,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11项研究、近3000例患者的汇总分析:揭示mCRC一线治疗疾病进展风险,优化监测策略

近日,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IF 65.4)发表了一项由德国AIO和意大利GONO两大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导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对11项大型随机临床试验中近3000例患者数据的汇总分析,旨在探索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一线治疗期间疾病进展(PD)的风险规律。研究发现,疾病进展风险并非随时间线性增长,而是在治疗开始后的6~8个月内出现高峰。BRAF突变、右半结肠、体能状态不佳等是早期进展的关键风险因素,而早期肿瘤缩小(ETS)则是强有力的良好预后指标。这一发现为制定更精准、个体化的影像学评估策略提供了高级别证据,有望优化患者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负担。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AML治疗不必“争分夺秒”?研究结果荣登血液学国际高分期刊!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通常被视为一种肿瘤急症,临床上普遍认为应尽快对患者进行治疗。然而,这一传统观念常与完成评估AML 患者生物学特征所需的时间相冲突。尽管先前针对接受强化疗AML患者的研究报告显示,从诊断到开始治疗的时间(TDT)对其生存结局无影响,但在接受去甲基化药物(HMA)联合维奈克拉这一低强度方案治疗的患者中,TDT的影响尚不明确。

一项在美国多中心开展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接受HMA联合维奈克拉治疗的新诊断AML患者,TDT延长,并未导致其生存率恶化。【肿瘤资讯】特将该项研究的主要结果整理如下。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5. IA期肺腺癌:肺段切除术与楔形切除术的生存预后分析

在IA期肺腺癌患者中,肺段切除术和楔形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确实尚未有定论。目前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术式在肿瘤学结果上大致相当,但具体到总生存率等关键指标,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明确。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大小、位置、患者肺功能及合并症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这两种术式的深入比较和研究,将有助于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坚实的循证依据,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聚焦IA期肺腺癌患者,共纳入6598例患者。依据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平衡混杂因素,匹配变量涵盖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分期等,以1:1比例匹配。借助Kaplan-Meier曲线与Log-rank检验评估术后总生存率差异,同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旨在精准探究肺段切术与楔形切除术这两种手术方式的生存预后差异。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6. HR+/HER2-乳腺癌患者是否需要关注gBRCA1/2状态?标准治疗下不同突变状态患者的生存获益如何?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R+/HER2-)亚型占转移性乳腺癌的 70%以上,是最常见的亚型。近年来,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成为该亚型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然而,种系 BRCA1/2 突变(gBRCAm)作为乳腺癌常见的遗传易感因素,虽已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但其对 HR+/HER2- 患者接受CDK4/6抑制剂治疗预后的影响尚未明确。2025 年 7 月The Breast期刊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整合现有证据,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7. 识别MSI-H/dMMR转移性肠癌免疫治疗的原发耐药    

基于KEYNOTE-177[1]和CheckMate 8HW研究[2,3]的结果,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无论是抗PD-1单药,还是抗PD-1联合抗CTLA-4方案,均已成为微卫星不稳定高度(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与化疗相比,免疫治疗在总体疗效上显著优越,但临床中仍有10%~30%的患者在治疗早期即出现疾病进展,即所谓原发耐药。如何识别并应对这一群体,正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8. 冷雪峰教授&Wilk教授TOP TALK:食管癌治疗新视野,关于新辅助治疗、器官保留与全球合作

食管癌的治疗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以手术为中心模式,逐步向结合新辅助治疗、精准监测和器官保留的个体化策略演进。本次TOP TALK特邀中国四川省肿瘤医院冷雪峰教授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Berend J. van der Wilk教授,共同探讨食管癌治疗的前沿进展。对话聚焦于以SANO和SCIENCE研究为代表的新辅助治疗与器官保留策略的最新成果,以及循环肿瘤DNA(ctDNA)在疗效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两位专家分享了各自中心的研究数据,并就东西方食管癌流行病学差异、免疫疗法的整合、临床试验设计以及外科医生对器官保留策略的接受度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全球食管癌领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合作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24日
武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肿瘤外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8月24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
08月23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