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系统回顾与网络荟萃分析

08月12日
来源:肿瘤资讯

目的:与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GBM)不同,复发性GBM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所有当代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网络荟萃分析,评估各种治疗方案对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以探寻是否存在最优的共识治疗。


方法:研究者系统性地检索并纳入了所有关于复发性GBM的RCTs(每组至少20例患者)。采用频率论网络荟萃分析模型,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并根据其成为最佳治疗的概率进行排序,最后使用CINeMA框架评估了证据的置信度。


结果:共纳入15项RCTs,涉及2194名患者和29个独立的治疗臂,凸显了该领域治疗策略的高度异质性。

总生存期(OS):网络荟萃分析的概率排序显示,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联合抗VEGF抑制剂的组合,成为改善OS最佳治疗方案的概率最高(P=0.80)。


无进展生存期(PFS):抗VEGF抑制剂联合洛莫司汀的组合,在改善PFS方面排名第一(P=0.86),且与洛莫司汀单药相比有显著优势(HR 0.57, 95% CI 0.41–0.79)。


然而,由于试验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CINeMA框架对所有分析结果的置信度评级均为“低”至“极低”。


结论:该分析系统性地梳理了大量关于复发性GBM的临床试验,其核心结论是目前尚无任何一种疗法被证实优于其他疗法,从而成为公认的标准治疗。尽管该探索性结果提示联合治疗(特别是包含TTFields或抗VEGF药物的方案)可能具有潜力,但现有证据的质量和试验间的异质性限制了我们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未来的研究迫切需要在试验设计和报告方面进行更严格的标准化。

引言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最致命的原发性脑肿瘤。对于新诊断的GBM,Stupp方案(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是成熟的标准治疗。然而,肿瘤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复发。与一线治疗不同,复发性GBM的治疗领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争议,缺乏公认的最佳方案。临床实践中,治疗选择五花八门,包括再次手术、再次放疗、烷化剂(如洛莫司汀)、贝伐珠单抗以及各种试验性疗法。

为了系统性地评估和比较这些纷繁复杂的治疗方案,传统的配对荟萃分析(仅能比较两种疗法)已显不足。网络荟萃分析能够整合来自多个试验的直接和间接证据,对所有可用的治疗方案进行统一比较和排序。因此,研究者实施了这项系统回顾与网络荟萃分析,旨在为确定复发性GBM的最佳治疗策略提供当前最高级别的证据。

方法

文献检索与研究选择

研究者遵循PRISMA指南,系统检索了截至2019年7月的多个数据库。纳入标准为:(1) 针对复发性GBM的II期或III期随机对照试验;(2) 每组患者数≥20人;(3) 报告了OS或PFS的风险比(HR)。

数据分析

主要终点为OS,次要终点为PFS。研究者采用频率论网络荟萃分析模型,汇总了HR数据,并根据每种疗法成为最优选择的概率(P-score)对其进行排序。考虑到抗VEGF药物在评估PFS时可能存在的“伪缓解”问题,研究者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仅纳入使用RANO标准的研究,最后使用CINeMA框架对所有结果的证据置信度进行了评估。

结果

纳入研究特征

共纳入15项RCTs,涉及2194名患者和29个独立的治疗臂。这些研究涵盖了多种治疗模式,包括抗VEGF疗法、亚硝基脲类药物、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PD-1抑制剂等。对照组的设置也各不相同,反映了该领域缺乏标准对照的现状。纳入患者群体的分子标志物(如MGMT甲基化、IDH突变)报告率很低。

总生存期(OS)分析

网络荟萃分析显示,在所有可比较的治疗方案中,TTFields联合抗VEGF抑制剂的组合在改善OS方面排名第一,其成为最佳治疗的概率为80%(图4A)。与洛莫司汀单药相比,该组合的HR为0.51(95% CI 0.15–1.73)。

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

在PFS方面,抗VEGF抑制剂联合洛莫司汀的组合排名最高,其成为最佳治疗的概率为86%。与洛莫司汀单药相比,该组合能显著改善PFS(HR 0.57, 95% CI 0.41–0.79)。

证据置信度评估

尽管上述分析得出了一些排序结果,但CINeMA框架的评估显示,由于研究间的显著异质性、间接性和不精确性,研究者对OS分析结果的置信度为“极低”,对PFS分析结果的置信度为“低”。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是首个针对复发性GBM所有当代RCTs的网络荟萃分析。该分析清晰地揭示了该领域的两个核心现实:

第一,治疗策略的“百花齐放”与“群龙无首”。 纳入的15项RCTs测试了截然不同的治疗理念,使用了五花八门的对照组,这本身就证明了复发性GBM治疗缺乏共识。

第二,现有证据的局限性。尽管探索性分析提示,包含TTFields或抗VEGF药物的联合治疗可能在OS或PFS方面具有优势,但这些结论的证据强度非常薄弱。试验间的高度异质性(患者选择、分子特征、终点定义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任何强有力的结论都难以成立。

研究结果并非要推荐某一种“最佳”疗法,而是要强调当前证据的不足。它向我们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未来的临床研究必须致力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例如:

  • 设立标准化的对照臂。

  • 强制性地收集和报告关键分子标志物(IDH, MGMT等)。

  • 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终点评估标准(如RANO标准)。

研究者对复发性GBM的RCTs进行的网络荟萃分析,系统地展示了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但其核心结论是,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方案被证实优于其他方案,从而成为公认的标准治疗。考虑到GBM的异质性,联合治疗似乎比单药治疗更具潜力。然而,在得出任何确定性结论之前,迫切需要设计更优、更标准化的未来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Shervin Taslimi, Vincent C Ye, Patrick Y Wen, Gelareh Zadeh, Lessons learned from contemporary glioblastom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through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part 2 recurrent glioblastoma, Neuro-Oncology Advances, Volume 3, Issue 1, January-December 2021, vdab029, https://doi.org/10.1093/noajnl/vdab02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13日
王尚凯
封丘县人民医院 | 皮肤科
进行网络荟萃分析,评估各种治疗方案对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