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丽春教授:PD-L1阴性仍获益超一年!舒格利单抗联合治疗为难治性肺鳞癌点亮希望

09月0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期。然而,对于初始手术后复发、PD-L1低表达且合并间质性肺炎等基础疾病的肺鳞癌患者,后线治疗仍充满挑战,治疗选择有限且毒副反应风险高。如何为这类复杂人群制定安全有效的多线治疗策略,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期,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王丽春教授分享了一例晚期肺鳞癌患者的诊疗经验。该患者在经历术后复发、多周期化疗及疾病进展后,接受了以舒格利单抗为基石,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多线治疗,成功控制了疾病进展,为类似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参考。现将病例诊疗过程整理如下,并邀请王丽春教授教授对病例进行点评,以飨读者。

王丽春 教授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 肿瘤内一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
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肿瘤MDT(多学科诊疗)分会常务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肿瘤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防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肺癌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青年委员会委员
大同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病例简介

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患者男,68岁。

主诉:2023年5月中旬出现“气短”。

现病史:2022年10月因“痰中带血”就诊。患者于2022年10月在外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存在不规则厚壁空洞(3.4x2.1cm),同时伴有双肺间质性肺炎。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22年11月2日接受了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后未进行任何治疗。2023年5月,患者出现气短症状,复查CT发现疾病复发。

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0余年。KPS评分80分。

辅助检查

其他检查(2022年11月):术前头颅MRI、腹部超声及ECT未见明确转移。

术后病理(2022年11月):右肺周围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伴坏死。肿瘤侵犯肺膜,可见肿瘤浸润血管壁。肺门淋巴结(3/3)见癌转移。

免疫组化(IHC)(2022年11月):P40(+++),CK7(++),TTF-1(-),NapsinA(-),HER-2(阴性),p53(++),CK20(+),Ki-67(60%),ALK(-)。PD-L1表达TPS < 1%。

胸部CT(2023年5月29日):右肺中叶前脏胸膜外及下叶背段胸膜下病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改变;右肺下叶局限性间质性改变;两肺散在小结节;主动脉及肝脏动脉粥样硬化;右侧胸膜局限性肥厚。患者病情复发。

图片1.png

胸部CT基线(2023年5月29日)

初步诊断

1.右肺鳞癌术后(pT1N1M0, II期) ,伴右肺门淋巴结转移。

2.高血压2级(极高危)。

3.2型糖尿病。

4.间质性肺炎。

治疗经过

一线化疗:患者复发后,于2023年6月开始接受化疗。先予以“白蛋白紫杉醇400mg  D1+奈达铂120 mg   D2    Q21D”方案1周期,因神经毒性较重停用。2023年7月12日-2023年8月29日,患者改用“吉西他滨1.8g  D1、8+注射用卡铂400mg  Q21d”方案完成3周期化疗,期间出现3级骨髓抑制和2级消化道反应。4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

图片2.png

2024年4月初,患者复查CT提示胸部病灶增大并出现肝转移。

临床诊断

1.右肺鳞癌术后复发(rT2N1M1,IV期),伴右肺门淋巴结和肝转移。

 2.高血压2级(极高危)。

3.2型糖尿病。

4.间质性肺炎。

二线治疗:于2024年5月21日至7月26日,给予“白蛋白紫杉醇400mg d1+ 奈达铂100mg d2 +舒格利单抗1200mg d1  q3W”方案治疗4周期。期间出现3级骨髓抑制和2级消化道反应,4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D)。

图片3.png

考虑到患者从化疗联合免疫中获益,于2024年9月5日至11月7日,调整为“舒格利单抗1200mg d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210mg 72h  q3W”方案治疗4周期。2周期复查疗效评价SD,4周期后评价为疾病缓慢进展。于2024年11月29日开始,治疗方案调整为“舒格利单抗1200mg d1+安罗替尼10mg Qd d1-14 q3W”。截至2025年3月6日复查,疗效评价为SD。

图片4.png

病例小结

图片5.png

专家点评

本病例为一名68岁男性,诊断为右肺鳞癌术后复发并进展至IV期,同时合并间质性肺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病,且PD-L1表达为阴性。患者在一线化疗取得PR后进展,后续接受了以舒格利单抗为核心的联合治疗。通过联合化疗、更换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安罗替尼)的策略,患者的病情在超过一年的时间内得到了持续控制,目前仍处于疾病稳定状态。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在后线治疗中,以免疫治疗为基石、灵活联合其他疗法的“免疫+”模式在控制肿瘤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

本例患者的诊疗过程极具代表性,其核心难点在于:

  • 1. 肺鳞癌术后复发,一线化疗后再次进展,后线治疗选择困难 ;

  • 2. 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炎,使用ICI,尤其是PD-1抑制剂,引发或加重免疫性肺炎的风险较高 ;

  • 3. PD-L1表达阴性(<1%),通常被认为对免疫治疗不敏感。

考虑到患者的间质性肺炎史,该例患者的治疗优先选择了PD-L1抑制剂舒格利单抗。一项荟萃分析显示[1],与PD-1抑制剂相比,PD-L1抑制剂引发的所有级别(1.3% vs 3.6%)和≥3级(0.4% vs 1.1%)肺炎的发生率均更低,安全性更优。GEMSTONE-302研究[2]也证实了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其≥3级免疫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仅为0.9%,为合并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更安心的选择。

舒格利单抗的III期临床研究GEMSTONE-302是全球首个覆盖IV期鳞癌和非鳞癌NSCLC并取得成功的III期研究。数据显示[2, 3],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能够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25.4个月。尤为重要的是,即使在PD-L1<1%的亚组中,舒格利单抗组的4年OS率也达到了23.2%,优于对照组的16.6%。这为本例PD-L1阴性患者选择舒格利单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当患者在含铂双药化疗联合舒格利单抗治疗后病情稳定但无法获得进一步缓解时,该例患者的治疗策略增加了抗血管生成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通过“正常化”肿瘤血管,改善肿瘤微环境,从而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两者存在正反馈循环[4]。因此,尽管舒格利单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后出现缓慢进展,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更换为安罗替尼后再次达到疾病稳定,至今获益已超过一年,说明持续免疫治疗联合不同抗血管药物的模式是可行且有效的。

综上所述,该病例的成功诊治,证实了对于PD-L1低表达且合并间质性肺炎的晚期肺鳞癌患者,以安全性更佳的PD-L1抑制剂舒格利单抗为治疗基石,并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联合化疗及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是一种有效的多线治疗策略。这种模式不仅成功控制了肿瘤进展,也兼顾了患者的安全性与耐受性,为破解复杂肺癌人群的后线治疗困局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临床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Khunger M, et al. Chest . 2017;152(2):271-281.
[2]  Zhou C, et al. Nat Cancer. 2023 Jun;4(6)860-871.
[3] Zhou C, Wang Z, Sun M, et al. 1318P. Ann Oncol. 2024;35:S839.
[4] Huang Y, et al. Nat Rev Immunol. 2018 Mar;18(3):195-20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展思懿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03日
史渊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09月02日
林颖
沈阳市苏家屯区妇婴医院 | 儿科
舒格利单抗联合治疗为难治性肺鳞癌点亮希望
09月02日
夏月琴
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盐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盐城市职业病防治院) | 肿瘤内科
PD-L1阴性仍获益超一年!舒格利单抗联合治疗为难治性肺鳞癌点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