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前沿解读·国际对话 | 2025免疫肿瘤新进展高层会成功召开,全球大咖深度解读CM577研究

07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为推动肿瘤免疫治疗的科学研究实力与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交流与合作,2025年6月9日,由北京健康促进会联合全国肿瘤临床医疗机构举办的“2025免疫肿瘤新进展高层会”以国际直播的形式召开。


本次大会由中国食管癌领域知名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于振涛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韩泳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谭黎杰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坚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了CheckMate 577研究的全球PI、美国达拉斯贝勒大学医学中心Ronan Kelly教授,带来2025 ASCO年会上该研究最新数据的权威解读与临床思考;同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分享了纳武利尤单抗在胸部肿瘤领域的研究布局及临床应用经验。会议特设国际对话环节,中外专家围绕CheckMate 577研究的最新数据和食管癌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kv.jpg

开场致辞:聚焦食管癌免疫辅助治疗新进展

会议伊始,四位大会主席分别发表开场致辞。于振涛教授表示,很高兴邀请到CheckMate 577研究全球PI Ronan Kelly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希望通过本次在线讨论,激发全球同仁对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策略的全新思考。韩泳涛教授高度认可CheckMate 577研究为新辅助放化疗后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开辟了免疫辅助治疗的“新赛道”,作为该领域首个国际大型III期研究,其长期数据备受瞩目,特别是无病生存期(DFS)与总生存期(OS)终点呈现的差异值得深入探讨,期待通过此次会议,为中国临床研究和工作带来新启发。谭黎杰教授表达了对CheckMate 577长期生存结果的持续关注,并分享了他所在中心也参与了该研究并持续随访患者,对术后免疫治疗在未接受术前免疫治疗患者中的长期生存获益充满期待。胡坚教授强调了中外食管癌人群差异对研究结果解读的重要性,并提出是否有必要在中国专门开展针对食管鳞癌(ESCC)的免疫辅助治疗研究这一重要命题。

1.jpg

ASCO热点速递:

CheckMate 577全球PI深度解读及思考

美国达拉斯贝勒大学医学中心Ronan Kelly教授对CheckMate 577研究的5年随访最终分析结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他强调,主要终点DFS 5年随访持续稳定获益和其他多个关键终点的显著获益,次要终点OS未达到统计学阈值(绝对延长16.4个月,具有明确临床价值),进行“两阶段法”统计学事后校正分析显示OS具有统计学意义(HR 0.73),进一步巩固了纳武利尤单抗在食管癌辅助治疗中的治疗地位。

主要终点DFS获益持续且稳健,奠定临床价值基石:

在中位随访长达78.3个月后,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展现出持续且稳定的DFS获益。纳武利尤单抗组的中位DFS为21.8个月,相较于安慰剂组的10.8个月,实现了近乎翻倍的延长(HR 0.76)。这一结果与早期数据高度一致,证实了其长期疗效的可靠性。

次要终点OS绝对获益明显,虽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但临床意义重大:

两组的中位OS虽未达到预设的统计学显著性,但纳武利尤单抗组的中位OS达到51.7个月,较安慰剂组的35.3个月,绝对延长了16.4个月(HR 0.85)。同时,5年OS率也提升了5%(46% vs 41%),具有明确临床价值与意义。

CM577后续交叉治疗是影响OS统计学结果的关键因素:

后续治疗的严重不均衡是解读OS结果的关键。安慰剂组有高达60%的患者在复发后接受了后续抗肿瘤治疗,而纳武利尤单抗组仅为46%。更重要的是,安慰剂组接受后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比例远高于纳武利尤单抗组,这种交叉治疗效应极大地稀释了OS的组间差异。在采用“两阶段法”校正后续治疗的混杂效应后,事后分析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可能带来更明显的OS获益,校正后HR降至0.73。

CM577显著改善DMFS,有效降低远处转移:

纳武利尤单抗在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上持续显示出优势,中位DMFS从安慰剂组的14.6个月显著延长至27.3个月(HR 0.75)。鉴于远处转移是食管癌患者死亡的主要驱动因素,DMFS的显著改善强有力地证明了纳武利尤单抗在清除微转移病灶、预防复发方面的关键作用。

辅助精准人群获益启示, PD-L1阳性人群优势明显:

在PD-L1 CPS≥1的患者中,OS获益趋势更为明确(HR 0.79)。尤其在ESCC亚组中,观察到了更明显的生存改善(OS HR 0.69)。这些发现强调了基于生物标志物(尤其是PD-L1表达和组织学类型)进行患者选择的重要性。

长期随访安全性良好,支持临床广泛应用:

长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低,整体耐受性良好,为一年的辅助治疗提供了安全性保障。

2.jpg

3.jpg

国际对话:深度剖析CheckMate 577研究

长随访数据的重要意义

在国际对话环节,中外专家围绕CheckMate 577研究的最新数据和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4.png

Q1:如何解读辅助治疗临床研究的DFS与OS终点的差异及其临床价值?

韩泳涛教授:CheckMate 577研究长随访数据揭示了多个关键信息:首先,新辅助放化疗仍然是治疗ESCC非常有效的方法,地位依然稳固;其次,PD-L1阳性患者从辅助免疫治疗中的获益更明确。最后,尽管OS未达统计学显著性,但16.4个月的绝对延长差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Ronan Kelly教授:对CheckMate 577研究OS数据的解读必须进行精细化分层分析。研究明确显示,在ESCC亚组中,纳武利尤单抗带来了19.3个月的中位OS延长,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OS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PD-L1状态、组织学类型(鳞癌或腺癌)及交叉治疗效应等。解读数据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混杂因素,才能准确评估治疗的真实价值。

Q2:在不同的新辅助治疗背景下,如何制定个体化及精准化辅助治疗策略?

于振涛教授:临床实践中存在多种新辅助治疗方案,如以放化疗为主的CROSS方案和以强化疗为主的FLOT方案。这些不同的术前治疗模式,是否会对后续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决策产生影响?

Ronan Kelly教授:不同新辅助方案的强度和毒性谱各异,治疗决策必须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和肿瘤分期。对于年轻且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可考虑更激进的术前治疗方案(如FLOT);对于高龄或体弱的患者,则需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方案。应积极利用PET-CT、MR联合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为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如MRD阳性患者在治疗后9~10个月内复发风险较高。

Q3:针对中国ESCC高发特点,未来的食管癌临床研究应如何布局?

胡坚教授:CheckMate 577为一项全球性III期研究,其入组患者以腺癌为主(71%),鳞癌占29%。鉴于这两种亚型在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反应上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更精准的疾病分层。建议未来针对鳞癌和腺癌分别设计专门的临床研究。中国作为ESCC高发国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优势,开展具有国际引领作用的高质量临床研究。

Ronan Kelly教授:赞同胡坚教授的观点。期待并支持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开展更多针对ESCC人群的研究,为全球食管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

Q4:ctDNA-MRD检测在指导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角色?

谭黎杰教授:精准治疗是未来的方向。在未达到pCR的患者中,CheckMate 577研究是否根据肿瘤残留程度进行了分层分析以明确哪些患者更能从辅助免疫治疗中获益?ctDNA作为监测MRD的有力工具,在指导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决策方面的应用前景如何?

Ronan Kelly教授:CheckMate 577研究的一大遗憾是未收集血液样本进行ctDNA分析。然而,借鉴其他实体瘤(如肺癌、结肠癌)的研究经验,ctDNA-MRD阳性已被证实是术后复发的高危信号,此类患者是免疫治疗的潜在优势人群。期待未来的临床试验能将ctDNA-MRD等生物标志物整合进来,以实现更精准的治疗。

纳武利尤单抗在胸部肿瘤中的研究布局及应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指出,在2025 ASCO年会上纳武利尤单抗在胸部肿瘤领域的数据亮眼,大放异彩。CheckMate 816研究的OS结果以LBA形式发布,其高达65%的5年OS率,为早期肺癌的治愈带来了突破性希望。在食管癌领域,CheckMate 577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引发全球关注。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纳武利尤单抗是目前中国唯一拥有可切除NSCLC新辅助、围手术期治疗双适应证的免疫药物。CheckMate 816研究确立了其新辅助治疗的标杆地位,而CheckMate 77T研究则成功复现了CheckMate 816研究的疗效,证实围手术期免疫方案可使1/4的患者达到pCR,在中国人群中pCR率高达35.1%。

在食管癌领域,纳武利尤单抗是目前中国唯一获批食管癌晚期一线和辅助治疗双适应证的免疫药物。基于CheckMate 648研究,它是目前唯一证实了2年生存率超30%的进口PD-1抑制剂。里程碑式的CheckMate 577研究,其严谨设计(如对PD-L1表达等关键因素的充分分层)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并成功达到了主要终点,证实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可将中位DFS翻倍,并显著降低33%的复发/死亡风险,从而奠定了其辅助治疗的标准地位。

对OS终点的严谨剖析可为未来的研究设计提供极具价值的启示与方向。CheckMate 577中OS统计学结果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部分PD-L1阴性患者的数据稀释效应,二是对照组更高比例患者接受了后续免疫治疗,三是cut off值设置。建议未来将鳞癌与腺癌进行独立研究以精准评估获益,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标准(如cut-off值),并积极探索将免疫治疗更早地应用于术后的治疗时机。

总体而言,从CheckMate 816到77T,从648到577,这一系列高质量、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也为全球胸部肿瘤患者带来了切实的生存获益。

5.jpg

6.jpg

思辨求真,明晰征程:

开启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新篇章

大会主席在总结致辞中对本次会议的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不同维度对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于振涛教授指出,CheckMate 577为食管癌辅助治疗领域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希望未来能够在其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开展更多针对中国高发ESCC人群的高质量研究,从而为免疫治疗在食管癌领域的精准应用构建起更加清晰的脉络。韩泳涛教授高度赞誉CheckMate 577研究为新辅助治疗后未达pCR的患者开辟免疫辅助治疗“新赛道”的思路,是研究设计的一次创新,为领域树立了标杆。激励中国同道以此为契机,汲取肺癌研究的成功经验,在现有成果之上不断探索与超越,推动中国食管癌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奏响更强音。胡坚教授指出食管癌研究相较于肺癌仍有较大差距,希望中国研究者肩负起时代使命,将CheckMate 577带来的启示转化为本土创新实践,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在食管癌研究领域产出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证据,推动领域的整体进步。

本次高层会以CheckMate 577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为核心,揭示了纳武利尤单抗作为食管癌辅助治疗标准的基石地位。研究不仅证实了其在主要终点DFS和DMFS上长期、稳健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获益,更通过长达16.4个月的中位OS绝对延长,PD-L1阳性人群的精准获益为未来辅助治疗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研究探索方向带来启示,展现了其为患者带来生命延伸的重要临床价值。


2025年ASCO CheckMate 577关键数据速递

主要终点DFS:

5年随访持续和稳定获益(HR 0.76),中位DFS从安慰剂组的10.8个月延长至21.8个月,实现翻倍改善;

次要终点OS:

  • 中位OS达51.7个月,较安慰剂组35.3个月延长16.4个月,数据有临床意义;

  • 去除后续治疗混杂因素,OS有统计学意义(HR 0.73):后续治疗可能对OS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安慰剂组60%的患者接受后续治疗,纳武利尤单抗组仅46%,其中接受后续免疫治疗的比例分别为15%和5%;在校正后续治疗的混杂效应后,事后分析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可能带来更明显的OS获益(HR 0.73)。

亚组分析:

在PD-L1 CPS≥1的患者中,OS获益更为明显(HR 0.79);

研究地位:

CheckMate577目前仍然是全球唯一大型III期辅助临床研究,欧狄沃是目前全球唯一获批辅助适应症的免疫治疗药物,并获得全球指南NCCN及JES指南唯一推荐治疗药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niko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