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高明教授:“赋甲义方”赋能基层,助推甲状腺癌诊疗均衡发展与理念升级

07月15日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随着分子医学、精准治疗和多学科协作理念的深入推进,中国甲状腺癌诊疗体系正加速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推动规范诊疗进一步落地,由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发起的“赋甲华夏行”项目应运而生,聚焦共识构建、真实世界研究、临床教育与技术转化,致力于打造覆盖全周期的诊疗体系。
7月4日项目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科普讲座,名医查房和义诊,增强患者认知;7月5日专家论坛则聚焦RAIR-DTC治疗、新辅助策略与护理管理,体现中国诊疗模式的最新进展。【肿瘤资讯】特邀天津市人民医院(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明教授,全面解析中国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关键成就、待解难题与未来蓝图。

高明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天津市人民医院 (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党委书记,院长
国家卫健委首批国家杰出医师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及候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国际头颈肿瘤联盟委员
亚太甲状腺外科协会委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天津首批海河医学学者

中国甲状腺癌治疗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接轨

高明教授:近年来,在全国专家同道共同努力下,中国甲状腺癌诊疗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用当下更为准确的表述,应称之为“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早筛早诊的普及显著提高了早期病例的发现率;另一方面,病理与分子分型技术的不断细化,尤其是在外科治疗技术层面,中国专家始终走在国际前列。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成熟推广,进一步推动了核医学、内分泌、影像、病理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甲状腺癌诊疗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最具标志性的成就体现在五年生存率的持续提升。回顾15年前,全国甲状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约为67.5%,而目前已接近93%,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成为衡量我们进步的重要成果。

尽管成绩显著,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在基础研究投入、诊疗规范一致性以及区域发展均衡性方面仍存在差距。部分关键靶点的基础机制研究仍显薄弱,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实现更加精准化、全周期的管理体系方面,还需持续发力。

“赋甲华夏行”:推动规范诊疗与理念赋能的多维平台

高明教授:“赋甲华夏行”项目的设立,源于我们对于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系统推进的长期思考与实践积累。早在十余年前,我们在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率先启动“甲状腺癌中国行”项目,巡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致力于将专家共识、诊疗指南落地到基层一线。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又相继开展了“红色中国行”等针对医学资源薄弱地区的公益项目。十年历程成果丰硕,而“赋甲华夏行”正是在此基础上的再升级。

“赋甲义方”项目不仅仅是学术传递,更是一种系统化赋能的理念重塑。从“共识制定”到“实践转化”,从“理念赋能”到“临床落地”,我们希望借助“华夏行”平台,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诊疗理念传导至基层医疗网络,推动学术教育、数据共享与指南共建的全面发展。

目前项目已经启动全国多中心的真实世界研究,覆盖患者全周期管理模式,并正在规划新版诊疗共识的构建。我们希望通过一站一站的知识传递,真正实现“赋甲义方”的专业使命,为每一位患者带来可及、可负担、可持续的治疗模式。

国产靶向药崛起:安罗替尼引领晚期甲状腺癌治疗新格局

高明教授:近年来,晚期甲状腺癌治疗成为推动五年生存率提升的关键领域。过去,我们对局部晚期或全身转移患者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疗效亦不尽如人意。然而自2009年起,靶向治疗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格局。

从最初的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国际多靶点TKI的临床应用,到近年来以安罗替尼为代表的国产原研药物进入临床并广泛应用,中国晚期甲状腺癌的治疗体系已进入自主创新的新阶段。

作为国产TKI的杰出代表,安罗替尼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其在ALTER-01032研究中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40.54个月,是目前公开数据中最长的一项;而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7%,这一成果在国际范围内亦属领先。

更值得强调的是,安罗替尼的临床价值并未局限于传统晚期治疗。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其在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合免疫治疗策略,探索治疗窗口前移的可行性。这种理念的转变,将有望为中晚期甲状腺癌患者打开更多手术可能性,为生存获益争取时间与机会。

多元协作驱动创新生态建设:基础研究与真实世界并举

高明教授:推动甲状腺癌诊疗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多元力量的协作融合。在我看来,临床专家不仅是治疗的执行者,更应是科研推动者与体系建设者。因此,我们强调“从时间到空间”的全流程管理理念,倡导从疾病起点到终末的全周期治疗体系建设。

这一过程中,基础研究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深入探究甲状腺癌的分子病因学,挖掘更多潜在靶点。与此同时,通过真实世界研究平台的建设,实现全国多中心的数据共享,为难治型患者制定更系统的策略。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临床—科研—企业”三方协作,围绕新药开发、治疗策略优化、患者管理工具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推动从“共识制定”走向“指南落地”,从“理念发布”走向“标准执行”。

尤其是在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赋甲华夏行”项目,将标准化、系统化的诊疗路径传递给更多基层医生,提高其对共识、指南和最新理念的掌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全国甲状腺癌的整体管理水平。

dfa1a5d2e8a8e9c3f876fc4fb65d013.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