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纳入宫颈癌一、二线治疗:楼寒梅教授解读 2025 版指南关键更新

07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 年《复发转移性宫颈癌诊疗指南》的发布为妇科肿瘤领域注入新动能,其中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艾托组合抗体;QL1706)首次被纳入一、二线治疗推荐引发行业关注。作为指南编纂专家组成员,浙江省肿瘤医院楼寒梅教授从循证证据、机制创新及临床实践角度,深度解析这款双抗药物如何改写复发转移性宫颈癌(r/mCC)的治疗格局,为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权威参考。

楼寒梅
浙江省肿瘤医院 妇瘤放疗科 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青委会主委
浙江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分会妇科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分会妇科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分会近距离放射治疗学组委员

2025 版指南架构解析:全链条规范 r/mCC 诊疗路径

楼寒梅教授:《复发转移性宫颈癌诊疗指南(2025 版)》整体架构全面且系统,涵盖了r/mCC诊疗的各个关键环节。在诊断部分,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多种手段,准确判断疾病是否复发以及是否发生转移,明确疾病分期。治疗部分则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分层分类给出了全面且细致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方式选择;放疗的具体实施方法、剂量分割以及不同放疗技术的应用;化疗药物的选择、联合化疗方案的制定;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的应用时机和具体方案等。
 
该指南的发布对r/mCC的规范化治疗意义重大。它为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提供了统一、权威的诊疗标准,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医生在面对r/mCC患者时,能够遵循相同的科学规范进行诊断和治疗,减少因医生个人经验差异或地区医疗水平差异导致的治疗不规范现象。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整体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推动我国宫颈癌规范化治疗水平迈向新的台阶。

艾托组合抗体二线突围:循证证据与机制创新双驱动

楼寒梅教授:本次指南新增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艾托组合抗体;QL1706)单药用于r/mCC的二线及后线治疗(2A类推荐),且不受PD-L1表达状态限制,其循证依据主要源于DUBHE-C-206关键注册研究(NCT05557565)。该开放标签、单臂II期研究纳入148例一线含铂化疗±贝伐珠单抗治疗失败且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r/mCC患者,给予艾托组合抗体单药治疗(5.0 mg/kg,Q3W)。2024年ESGO大会公布的中位随访11个月数据显示: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价的客观缓解率(ORR)为 33.8%(95% CI: 26.2%-42.0%),疾病控制率(DCR)为 64.9%(95% CI: 56.6%-72.5%),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 5.4个月(95% CI: 3.9 - 6.9),这一数据在目前已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表现突出,无论是与现有的PD-1/PD-L1单抗还是双抗类药物相比,均展现出数值上的优势,为二线治疗患者带来了更长的PFS。在安全性方面,24.3% 的患者发生了≥3 级 TRAE,其中最常见的是贫血、GGT 升高、脂肪酶升高,艾托组合抗体整体耐受性良好1
 
从作用机制看,该药物通过全球首创的MabPair®平台研发生产,包含抗PD-1抗体(艾帕洛利单抗,IgG4亚型)和抗CTLA-4抗体(托沃瑞利单抗,IgG1亚型)两种独立组分,经静脉给药后,两种组分可各自独立发挥药效活性且互不干扰。药代动力学分析验证了抗 PD-1 组分和抗 CTLA-4 组分 2:1 的最佳比例组合,抗CTLA-4组分设计为IgG1亚型,在保留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以清除肿瘤微环境中CTLA-4高表达的调节性T细胞(Treg)、增强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又通过优化Fc段缩短抗CTLA-4抗体的半衰期,显著降低了传统抗CTLA-4抗体的免疫毒性风险,极大地提高了治疗安全性。这种创新设计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未来新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单癌种到全领域:艾托组合抗体的潜力版图与诊疗新方向

楼寒梅教授:随着《复发转移性宫颈癌诊疗指南(2025 版)》的发布,艾托组合抗体同时被纳入宫颈癌的一、二线治疗。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艾托组合抗体在宫颈癌治疗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从DUBHE-C-206和DUBHE-C-204研究结果来看,它在不同治疗线数中均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r/mCC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希望。未来,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和研究的持续深入,艾托组合抗体发展潜力十分可观。一方面,该药物已在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领域启动探索性研究,随着相关临床试验的推进,有望通过更多积极研究结果的公布,进一步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福音。另一方面,针对艾托组合抗体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方案优化研究也至关重要,如与不同化疗药物、靶向治疗等的联合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在宫颈癌诊疗领域,仍有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在治疗方面,深入研究肿瘤的异质性,通过精准的分子分型,实现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药物,尤其是针对目前治疗效果不佳的特殊类型宫颈癌;加强对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以便更精准地筛选出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避免无效治疗和不必要的不良反应。此外,在免疫后时代,抗体偶联药物也显示出治疗潜力,如 innovaTV204(ENGOT‐cx6/GOG‐3023)、innovaTV301(ENGOT‐cx12/GOG‐3057)、DESTINY‐PanTumor02 等研究。同时,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各学科之间的协作流程和模式,提高整体治疗效率和质量,也是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

结语

从指南架构的系统性革新到双抗药物的机制突破,楼寒梅教授的解读揭示了 r/mCC 诊疗从“经验医学”向“循证精准”的转型路径。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的跨线应用不仅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更推动中国原研药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随着 ADC 药物、分子分型等前沿领域的深入探索,宫颈癌诊疗正迈向“全程管理、精准施策” 的新时代,为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贡献肿瘤领域的创新力量。

参考文献

1. Hanmei Lou, Yun Zhou, Dapeng Li,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paromlimab And Tuvonralimab In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2 Clinical Trial (DUBHE-C-206). 2025 ESGO #25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