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SMO GI | 复旦肿瘤彭俊杰教授FIND研究入选LBA:非转移性CRC术后动态ctDNA甲基化监测能有效提高复发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07月02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胃肠道肿瘤大会(ESMO GI)于7月2~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最重磅的摘要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彭俊杰教授的一项研究入选(LBA)该研究发现,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术后标准监测方案中纳入循环肿瘤DNA(ctDNA)甲基化监测,能更有效地提高复发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20250521-180657.png

Session Title

Proffered Paper session

摘要号

LBA1

英文标题

Dynamic circulating tumor DNA methylation monitoring guiding postoperative surveillance in non-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Interim analysis of FIND trial


汇报者

彭俊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背景

非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监测对早期发现复发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循环肿瘤DNA(ctDNA)甲基化分析可比标准影像学方法更早检出微小残留病灶。FIND研究旨在评估ctDNA甲基化指导的监测方案相较标准监测能否改善非转移性CRC患者的预后。

方法

FIND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III期试验。术后患者随机分配至ctDNA甲基化监测组或标准监测组。ctDNA检测采用单管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mqMSP)技术,靶向10种甲基化标志物,最低可检测出0.01%等位基因频率的肿瘤DNA。实验组联合ctDNA监测与标准影像学检查:ctDNA阳性立即触发CT扫描;若影像学阴性,则每2月进行CT扫描并每季度重复ctDNA检测;连续2次ctDNA阴性后恢复标准影像学频率。主要终点:术后2年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复发患者比例。

结果

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共随机入组728例患者(363例ctDNA组,365例标准组)。截至2025年2月,中位随访12个月。ctDNA组和标准组分别发生74例和70例方案偏离。意向治疗(ITT)和符合方案(PP)分析显示累积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671 ITT;P=0.738 PP)。但ctDNA指导的监测显著提高了复发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比例[50.0%(95% CI 31.4%~68.6%) vs. 22.6%(11.4%~39.8%);相对风险2.214(1.060~4.780);P=0.034]。

结论

FIND研究的中期分析表明,基于ctDNA甲基化的术后监测方案较标准影像学随访能显著提高非转移性CRC复发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Lin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