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G+Talk胃部肿瘤中外学术交流会议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娟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联教授和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医院Kohei Shitara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邀请国内领域大咖,聚焦胃癌精准治疗与创新药物进展,通过主题讲座、病例分享与高端对话形式,深入探讨了胃癌精准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展望未来方向,为推动胃癌诊疗水平提升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曲秀娟教授、刘联教授和Kohei Shitara教授作为大会主席依次发表致辞。曲秀娟教授指出,胃癌治疗已迈向精准治疗时代,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实现真正的精准治疗、优化多靶点共表达时的治疗顺序,以及如何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从后线向前推进等;刘联教授认为,DESTINY-Gastric04研究成果为HER2阳性胃癌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回顾了HER2靶向治疗的发展历程,强调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涵盖前沿讲座与病例分享,必将为与会者带来深刻的启示与收获;Kohei Shitara教授首先感谢大会邀请,肯定了中国药企在胃癌领域引领新药研发的地位,并表示期待与大家交流讨论。
Part1 主题讲座
破局胃来:从后线到一线,ADC药物开启HER2阳性胃癌治疗新纪元
Kohei Shitara教授首先介绍了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并详细对比了T-DXd与T-DM1的结构差异。T-DXd拥有更高的药物抗体比(DAR≈8)和独特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载荷(DXd),其可裂解的连接子能释放出高渗透性的载荷,从而产生强大的旁观者效应,有效杀伤周围的肿瘤细胞。临床前研究证实,T-DXd在多种肿瘤模型中显示出比T-DM1更优的抗肿瘤活性,并对T-DM1耐药模型同样有效。
他表示,DESTINY系列研究奠定了T-DXd的临床地位。DESTINY-Gastric01研究确立了T-DXd在亚洲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3线治疗中的疗效,其mOS达到12.5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DESTINY-Gastric02研究则在西方人群中验证了其优异疗效,cORR达42%,与DESTINY-Gastric01研究数据一致。
DESTINY-Gastric04研究作为本次2025 ASCO的重磅研究,直接对比了T-DXd与标准二线方案(雷莫西尤单抗+紫杉醇)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T-DXd组的mOS显著延长至14.7个月(vs 11.4个月, HR=0.70),2年OS率翻倍(29.0% vs 13.9%);同时,mPFS(6.7个月 vs 5.6个月)和cORR(44.3% vs 29.1%)也显著更优。该研究的阳性结果或将改写HER2阳性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格局。
基于T-DXd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协同作用机制,DESTINY-Gastric03研究前线探索了一线联合治疗方案,其中T-DXd 5.4mg/kg联合化疗和帕博利珠单抗的方案显示出可观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目前,更大规模的III期DESTINY-Gastric05研究正在进行中,旨在评估T-DXd在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安全性管理方面,Kohei Shitara教授特别强调了间质性肺病(ILD)的管理,这是T-DXd需要重点关注的不良反应,他分享了ILD的监测、诊断及分级处理策略,强调早期发现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此外,Kohei Shitara教授还分享了另一款在中国已获批的HER2 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它在联合免疫和化疗的一线治疗探索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活性。
2025 ASCO胃癌治疗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锁爱莉教授系统梳理了2025年ASCO年会上胃癌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早期胃癌的围术期治疗以化疗为主,RESOVLE研究随访进一步奠定SOX方案的基石地位。免疫联合化疗已进入早期治疗探索阶段,MATTERHORN研究作为首个取得阳性结果的胃癌围手术期免疫联合治疗III期研究,该研究证实,在FLOT化疗基础上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HR=0.71;P<0.001),并将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从7%提升至19%,且未增加额外毒性,是早期胃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KEYNOTE-585研究本次公布了亚洲与非亚洲人群的亚组分析结果,无论在哪个亚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均能提高pCR率。在非亚洲人群中,EFS也得到显著延长;但在两组中,OS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研究设计的差异(化疗方案、治疗周期)可能是其与MATTERHORN结果不同的原因之一。
此外,中国学者开展的一项II期研究评估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SOX方案在局晚期胃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也显示出优异的pCR率和生存数据,并发现MHC-II高表达可能是筛选新辅助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晚期胃癌则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领域,锁教授再次强调了DESTINY-Gastric04研究的里程碑意义,它为T-DXd在二线的应用提供了高级别循证证据。此外,她还介绍了国产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和化疗/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不同HER2表达局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II/III期C027研究,该研究显示了令人振奋的ORR数据,特别是在HER2中低表达人群中,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和化疗组的ORR达71.4%。双特异性抗体泽尼达妥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4年随访数据显示,cORR达76%,mOS长达36.5个月,显示出优异的疗效。
针对新型靶点Claudin 18.2的探索也如火如荼。一项回顾性研究探讨了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共表达模式,发现Claudin 18.2阳性在HER2阴性和PD-L1阴性患者中更为常见,但Claudin 18.2表达情况与整体OS获益无显著差异。新型疗法方面,靶向Claudin 18.2的CAR-T疗法(CT041)和新型ADC药物(TQB2103)均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此外,GZMK+Tpex细胞浸润被发现是预测CT041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G Talk之巅峰论道
巅峰论道环节,刘联教授主持会议,并邀请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陈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以及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张风宾教授就HER2阳性胃癌的诊疗策略与Kohei Shitara教授展开交流。
Q1.免疫治疗已逐步开始探索早期胃癌阶段,MATTERHORN是目前唯一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临床研究,您如何看待该结果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专家们一致认为MATTERHORN研究是里程碑式的进展。邱红教授和张风宾教授指出,尽管KEYNOTE-585研究的OS为阴性,但两项研究均一致地显示了pCR率的提高和EFS的获益趋势,这本身就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Kohei Shitara教授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认为EFS是围手术期治疗中一个衡量“治愈”的有效终点,其阳性结果足以支持改变临床实践。专家们也强调,未来需要通过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如CPS、MHC-II)来筛选最能从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
Q2.HER2阳性胃癌在一线抗HER2治疗进展后,二线缺乏标准抗HER2方案,DESTINY-Gastric04是目前唯一对比SOC,显著提升OS的研究,您如何看待该结果?以及未来如何考量来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排兵布阵?
与会专家公认,DESTINY-Gastric04研究支持T-DXd作为HER2阳性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新标准。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动态活检的必要性。Kohei Shitara教授分享了他的临床策略:尽可能进行二次活检以确认HER2状态;若活检困难,可借助ctDNA检测HER2扩增情况;如果两者均不可行,也可考虑使用其他方案(如雷莫西尤单抗+紫杉醇)治疗,因为部分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可能再次出现HER2表达,从而为T-DXd的使用创造机会。
Q3.随着胃癌迈向精准化治疗,不同生物标志物可能存在共表达情况,如HER2,PDL1,CLDN18.2,在您临床实践中,如何考虑共表达的情况以及如何制定治疗方案?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当前临床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张风宾教授和邱红教授均提到,在缺乏高级别证据的情况下,对于共表达患者的治疗选择充满挑战。先用靶向治疗可能改变肿瘤微环境,为后续免疫治疗创造更有利的条件。Kohei Shitara教授则根据PD-L1 CPS评分给出了他的选择策略:对于CPS评分高(如>10)的患者,他倾向于优先使用免疫治疗;而对于CPS评分低的患者,则优先考虑靶向治疗(如Claudin 18.2)。专家们一致认为,探索这些靶点的联合治疗方案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Part2病例分享 教科书级实践:德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胃癌
会议还特别设置了病例分享环节,在曲秀娟教授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敏教授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海燕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的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典型病例。
第一个病例为一例61岁男性患者,初诊即为胃贲门癌IV期,伴双肺、肝、腹腔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IHC 2+/FISH+)。经一线(SOX+PD-1+曲妥珠单抗)、二线(AS+PD-1+曲妥珠单抗)及三线(伊立替康)治疗后,四线接受T-DXd治疗,4周期后,患者肿瘤标志物迅速恢复正常,影像学显示病灶显著缩小,目前仍在持续获益中。
第二个病例为一例57岁男性患者,确诊为胃食管结合部腺癌(cT3N2Mx),HER2阳性(IHC3+)。经一线(曲妥珠单抗+化疗,后联合阿帕替尼)、二线(入组KN026+化疗临床试验)、三线(信迪利单抗+呋喹替尼)、四线(信迪利单抗+维迪西妥单抗)治疗后,五线接受T-DXd治疗6周期,部分病灶达PR,多数为SD,OS达5年8个月。
随后,在曲秀娟教授的主持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伟教授、湖北省肿瘤医院梁新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永琨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向芳教授与Kohei Shitara教授针对上述病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分析。专家们强调了HER2异质性和全程、动态抗HER2治疗的重要性,并就寡进展的局部治疗策略、ADC药物的联合与序贯以及HER2-TKI在胃癌中的潜在价值等前沿问题交换了意见,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曲秀娟教授、刘联教授和Kohei Shitara教授分别发表总结致辞。三位教授对各位讲者和讨论嘉宾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专家们的解读高屋建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Kohei Shitara教授还表示从中国同行的经验和研究中也学到了很多,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合作。本次G+Talk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胃癌精准治疗领域的最新突破,也通过中外专家的智慧碰撞,促进了各方在胃癌精准治疗、新型药物应用以及临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深入沟通与合作。随着以ADC药物和新型靶向免疫疗法为代表的创新力量不断涌现,胃癌治疗正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