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医施荟】金洁教授与Döhner教授共话AML中的IDH1突变

06月2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医脉通

2025年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于6月12日-6月15日在米兰召开,值此学术盛会搭建国际对话平台,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金洁教授与乌尔姆大学医院的Döhner教授就AML中IDH1突变已经共识性的一些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度对话,本文融合前沿证据与国际顶级专家洞见,旨在为血液科同仁提供诊疗新视角。

问题一

金洁教授:临床实践中发现与伴IDH2突变的AML患者相比,伴IDH1突变的AML患者更难获得缓解,生存期也更短。您如何看待这两种突变对预后的不同影响?

Döhner教授:过去临床对IDH1突变与预后的关系观点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该突变直到较晚时期(2009年)才被证实与白血病相关,因此可用的数据较为有限;其次,许多混杂因素影响判断,如患者年龄、治疗类型(强化或非强化)、伴随突变以及部分研究将IDH1和IDH2合并分析,这些都会干扰结论的准确性。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更高质量的证据。2017年一项荟萃分析1纳入欧洲、美国、亚洲和澳大利亚33项研究数据,涉及近13,000例患者,结果显示,当合并分析IDH1/2突变时,对总生存期(OS)和无事件生存期(EFS)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当单独分析IDH1突变时,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2024年12月发表的一项分析2(涉及20项研究和6,561例患者)也得出了类似结论:IDH1突变明显影响生存,而IDH2突变未表现出这种负面影响。因此,在前IDH1抑制剂时代,IDH1突变与不良预后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IDH1抑制剂(如艾伏尼布)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方案的引入,对于可接受此种联合治疗的患者来说,该突变反而转化为“良好的”预后指标。因此,在2024版欧洲白血病网络(ELN)成人AML低强度治疗遗传风险分层建议3中,当采用艾伏尼布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时, IDH1突变可纳入低危组。

问题二

金洁教授:对于伴IDH1突变的AML患者,应如何制定临床治疗策略?

Döhner教授:这个问题需要结合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来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4纳入了2012年至2021年间563例新诊断的AML患者,其中119例存在IDH1突变。结果表明,无论接受强化化疗还是低强度化疗,这些患者的中位OS仅为12.6个月。VIALE-A研究5在431例不适合强化化疗的新诊断AML患者(包括34例IDH1突变)中比较了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VEN/AZA)与单用阿扎胞苷的疗效,VEN/AZA治疗组患者OS(10.2个月)长于阿扎胞苷单药组的患者,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IDH1抑制剂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了新选择。AGILE研究6比较了艾伏尼布联合阿扎胞苷与安慰剂联合阿扎胞苷的治疗方案,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的中位OS比阿扎胞苷单药治疗组长3倍以上(29.3个月 vs 7.9个月)。更重要的是,即使受体酪氨酸激酶(RTK)通路突变或RUNX1突变等高危共突变患者似乎也能获益7。2024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公布MD安德森癌症中心"艾伏尼布+维奈克拉±阿扎胞苷"三联方案的更新数据8,新诊断AML患者的复合完全缓解率达到94%,77%的应答者实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3年OS率为71.4%。在此背景下,由HOVON和AMLSG领导的白血病研究联盟9,计划开始一项随机研究,在伴IDH1突变的AML老年患者中比较艾伏尼布+阿扎胞苷(IVO/AZA)双药联合治疗与IVO/AZA+维奈克拉三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希望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同时,艾伏尼布单药在身体虚弱的患者中也显示出治疗潜力。2020年Blood发表的研究10显示,不适宜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接受艾伏尼布单药治疗后,复合完全缓解率为48%,中位OS为12.6个月。综上所述,在IDH1抑制剂问世前,这类患者预后确实较差,但如今通过艾伏尼布联合去甲基化药物的治疗,生存期已获得显著改善。未来我们期待HOVON/AMLSG对"3+7"强化化疗联合/不联合艾伏尼布治疗伴IDH1突变的AML患者的对比研究结果9。目前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只要患者符合条件,应优先考虑基于艾伏尼布的靶向治疗方案。

问题三

金洁教授:对于伴IDH1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AML患者,您有哪些治疗建议?

Döhner教授:这类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挑战性,但近年来的研究数据为我们明确了治疗方向。2020年EHA大会上公布的一项回顾性对照研究11显示,与传统化疗或挽救治疗(如再诱导方案)相比,艾伏尼布单药可延长复发或难治性患者的中位OS(8.8个月 vs. 5.4个月)。值得注意的是,艾伏尼布组患者基线具有更多不利预后因素(如更多继发性白血病和更高危突变),却达到了更好的生存期。即使在数据匹配调整后,艾伏尼布仍能降低27%至57%的死亡风险。这表明艾伏尼布单药治疗可突破传统治疗的“天花板”。

联合治疗方面,2024年ASH年会公布艾伏尼布联合维奈克拉±阿扎胞苷治疗13例复发或难治性患者8(中位年龄66岁),结果显示,复合完全缓解率为83%,MRD阴性率为78%,3年OS率为52.1%。因此,对于伴IDH1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患者,传统的挽救方案疗效有限,而基于艾伏尼布的方案(单药或联合治疗)可提高缓解深度和长期生存。

问题四

金洁教授:您如何看待伴IDH1突变AML的治疗前景?

Döhner教授: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蓬勃发展使IDH1突变相关治疗成为AML领域关注的热点。IDH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已展现出良好前景,尤其在老年AML患者中的优势突出。老年患者常因高龄、合并症多而难以耐受强化化疗,而IDH1抑制剂为这类患者提供了靶向精准、耐受性良好的新选择。

深入研究还发现,IDH突变的治疗价值并不局限于AML。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IDH1突变通常与白血病转化风险增加、生存受损和输血需求增加相关。早期识别并使用IDH1抑制剂干预此类患者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我们也须深入研究IDH1突变在AML发病中的分子机制,需要系统研究的关键环节包括其对细胞代谢、分化调控、表观遗传网络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等。这将为新型联合靶点发掘、现有治疗策略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方向。

目前,高通量测序检测(NG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多项研究表明,对于不适合的新诊断AML患者,适度等待以明确其生物学特征有助于优化治疗决策和改善预后。2025年AML患者体能状态评估ELN专家小组建议12也指出,需综合评估患者与疾病特征,诊断与评估过程可适当延长。为提升评估效率,应尽快普及针对可干预治疗靶点的快速分子筛查技术。

总体而言,IDH突变靶向治疗正从“可行性”走向“临床常规化”,未来发展方向必将结合个性化与组合疗法,实现机制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相互促进。

专家简介

金洁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名誉主任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终身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浙江大学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学科-浙一医院血液学科带头人
浙江省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省血液恶性疾病国际合作基地主任
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恶性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负责人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白血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抗癌协会血液疾病转化医学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健促会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浙江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会长

Hartmut Döhner
教授

德国乌尔姆大学医院(Ulm University Hospital)内科III部主任(主管血液病学、肿瘤学、姑息医学、风湿病学及传染病学)
国家肿瘤疾病中心西南分院(NCT-SW)执行委员会委员
乌尔姆综合癌症中心(CCCU)副主任

参考文献


1. Xu Q,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7 Aug 1;23(15):4511-4522. 
2. Qin H, et al. Medicine (Baltimore). 2024 Dec 6;103(49):e40565. 
3. Döhner H, et al. Blood. 2024 Nov 21;144(21):2169-2173.
4. Lachowiez CA,. Am J Hematol. 2022 Nov;97(11):1443-1452. 
5. Pratz KW, et al. Am J Hematol. 2024 Apr;99(4):615-624. 
6. St ´ephane De Botton,et al. ASCO Annual Meeting,2023.Poster 7012.
7. Stéphane De Botton, et al. ASCO Annual Meeting,2023.Poster 250.
8. Jennifer Marvin-Peek, et al. The 66th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2024,ORAL 219
9. https://www.cancertrials.ie/cti-trials/hovon-150/
10. Roboz GJ, et al. Blood. 2020 Feb 13;135(7):463-471
11. P. Paschka1,et al. 25th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2020,EP 540
12. Venditti A, et al. Blood Adv. 2025 May 13;9(9):2207-2220.

本内容仅供医学科学事务部科学沟通使用,不用做药品推广。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在作出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参考药监局核准的药品说明书。

本文转自:医脉通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沈杉杉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张钰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