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HA】徐雅靖教授:探索B-ALL移植预处理方案优化策略,贝林妥欧单抗桥接移植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06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6月12日~6月15日,第30届欧洲血液协会年会(EHA 2025)在意大利米兰盛大召开,来自全球的血液学专家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科研进展。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前体的高度侵袭性血液肿瘤。多数B-ALL患者可以通过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生存延长,但是整体复发率仍较高。移植前后的MRD状态对于移植患者的疾病复发和长期生存具有重大影响,而免疫治疗已被证实可持续清除MRD。在本次EHA大会上,多项重要临床研究聚焦于B-ALL治疗策略的优化,特别是在预处理方案选择、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应用以及移植后维持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对此,【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徐雅靖教授就B-ALL移植预处理方案的优化策略、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进行深入解析,详情如下。

移植前MRD状态的重要性与免疫治疗的突破:贝林妥欧单抗桥接移植的临床价值

徐雅靖教授:患者接受移植前的MRD状态对于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临床目前除了化疗以外,也已经拥有了包含免疫治疗在内的多种治疗选择,可帮助患者持续清除MRD。既往研究发现,B-ALL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桥接移植,虽然处于MRD阳性的完全缓解(CR)状态,但3年总生存(OS)率和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已经显著升高。如今在多种新型治疗选择的帮助下,B-ALL患者更有望在移植前实现MRD阴性的深度缓解,以获得更优的长期生存。

在B-ALL的移植后维持治疗探索中,去年ASH大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17例接受移植的B-ALL患者使用双特异性抗体贝林妥欧单抗维持治疗,与另外39例同一时间内移植后未使用维持治疗患者的数据相比,接受贝林妥欧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累积复发率显著降低(0.0% vs 39.5%,P=0.009),18个月LFS率显著提高(100% vs 60.5%,P=0.037),这表明使用贝林妥欧单抗维持治疗对于B-ALL患者移植后生存延长具有显著意义。

预处理方案的优化探索:克拉屈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白消安+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的临床研究

徐雅靖教授:本团队在2025 EHA大会上公布了一项关于“克拉屈滨和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白消安+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治疗成人高危B-ALL”的研究结果(摘要PF1052)。本研究旨在探讨白消安+环磷酰胺的基础上加用克拉屈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CBAC)方案对化疗后CR1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高危B-AL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历史接受传统全身放疗+环磷酰胺(TBI-Cy)方案的患者进行对比。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CBAC预处理方案allo-HSCT 的45例CR期高危B-ALL患者的临床数据。同时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接受传统TBI-Cy预处理方案的38例CR期高危B-ALL患者数据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案组的植入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复发及生存结局。

研究结果显示,CBAC组与TBI-Cy组中位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均为13(10-22)天(P=0.889),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9(10-38)天和13(10-31)天,移植后30天均达完全供者嵌合。两组在急性GVHD(aGVHD)、Ⅱ-Ⅳ级aGVHD、Ⅲ-Ⅳ级aGVHD、慢性GVHD(cGVHD)及中重度cGVHD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

CBAC组与TBI-Cy组的3年非复发死亡率(NRM)、累积复发率(CIR)、无病生存率(DFS)OS率分别为15.0% vs. 11.1%(P=0.576)、17.3% vs. 35.7%(P=0.077)、67.7% vs. 53.2%(P=0.235)和74.3% vs. 66.8%(P=0.482)。整体队列多因素分析显示,与CBAC相比,TBI-Cy增加了移植后复发风险(HR:2.544,P=0.049)。

移植时≥CR2(HR=7.103,P=0.001)、Ⅲ-Ⅳ级aGVHD(HR=13.612,P<0.05)是DFS的不良预后因素,也是OS的危险因素(≥CR2:HR=4.628,P=0.002;Ⅲ-Ⅳ级aGVHD:HR=7.803,P=0.001)。Ⅲ-Ⅳ级aGVHD较0-Ⅰ级aGVHD显著增加NRM风险(HR=6.240,P=0.003)。亚组分析显示,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中,CBAC组3年DFS率呈更高趋势(75.1% vs 52.6%,P=0.073);移植时MRD阳性患者中,CBAC组3年DFS率显著更高(60.0% vs 11.1%,P=0.018)。总之,CBAC预处理方案可在不增加NRM的前提下降低复发率,改善高危B-ALL患者预后,尤其是合并细胞遗传学高危因素或移植时MRD阳性的患者。

贝林妥欧单抗预处理方案的创新应用:降低复发风险与提高长期生存率

徐雅靖教授:本次EHA大会上,另有一项研究发现含贝林妥欧单抗的allo-HSCT预处理方案治疗低水平MRD阳性B-ALL成人患者,可有效降低低水平阳性MRD或持续存在融合基因患者的移植后复发风险并提高长期生存率(摘要号PF1089)。

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了短程含贝林妥欧单抗预处理方案在14例B-ALL患者(中位年龄33.5岁)中的疗效,这些患者在诱导/巩固治疗后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但持续MRD阳性(n=10)或达到MRD阴性但持续存在融合基因(BCR/ABL n=10,E2A-PBX1 n=2)。

研究结果显示,71.4%(10/14)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期间出现发热,7.1%(1/14)出现3级CRS。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达到MRD阴性的CR。BCR/ABL阳性患者(71.4%)中,50.0%(5/10)实现分子学缓解;E2A-PBX1阳性患者(14.3%)均达到分子学缓解。移植后1个月,所有患者维持CR/MRD阴性状态,并实现完全供体嵌合。42.8%(6/14)的患者发生aGVHD,主要累及皮肤。2例患者复发死亡:1例为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例为融合基因重新激活。1年cGVHD发生率为7.1%(1/14),无严重病例。截至2025年2月1日,85.7%(12/14)的患者仍未复发,2年PFS率和OS率均为85.7%。

总之,短程含贝林妥欧单抗预处理方案可有效降低低水平阳性MRD或持续存在融合基因患者的移植后复发风险并提高长期生存率,是一种安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allo-HSCT的预处理方案。

结合本中心的临床实践经验,目前主要采用贝林妥欧单抗作为MRD阳性B-ALL患者移植前的桥接治疗,尤其是对肿瘤负荷较高的患者,贝林妥欧单抗可快速实现MRD阴性缓解。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包括肿瘤负荷和经济状况等因素,我们采用差异化的治疗策略:对于肿瘤负荷较低或经济条件受限的患者,通常采用14天短程治疗,在达到MRD阴性后即行移植;对于肿瘤负荷较高的患者,则推荐28天为1疗程,应用1~2个疗程后再衔接移植。总体而言,给予足疗程、足剂量的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桥接移植,可显著降低患者移植后复发风险。

未来展望:B-ALL移植治疗策略的优化与创新方向

徐雅靖教授:展望未来,优化B-ALL患者移植治疗策略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与创新:

  • 针对allo-HSCT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探索新的药物组合、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时机等,以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移植成功率。

  • 移植后的维持治疗对于预防复发至关重要。未来可以探索更多创新的维持治疗方法,如使用新型免疫疗法贝林妥欧单抗或其他免疫治疗药物、联合使用靶向药物等,以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患者的基因突变、融合基因和MRD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存在特定基因突变(如TP53突变)的高危B-ALL患者,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同时,利用生物标志物监测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总体而言,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深入探索,贝林妥欧单抗等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在桥接移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

专家简历

徐雅靖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血液病学系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移植感染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湖南省血液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湖南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协作组组长
美国City of Hope国家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thil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王俊澔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