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EHA速递】竺晓凡教授、阮敏教授:强化疗为基石,“组合拳”打出新希望——儿童AML治疗双诱导方案亮相国际舞台

06月1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以髓系原始细胞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儿童AML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15%~20%,但其总生存(OS)率为60%~70%,因此,改善患儿预后始终是儿科血液肿瘤领域的重大挑战。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3+7”方案)方案的问世和应用为AML患者带来希望,已成为一线诱导治疗的基石方案。

儿童AML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并尽可能根治疾病。权威专家共识推荐AML患儿的诱导治疗可在以阿糖胞苷为主的骨架治疗方案基础之上,联用其他靶向药物等进行治疗,以进一步改善生存结局[1]。顺应这一趋势,在近期召开的欧洲血液学年会(EHA)上,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评估了在强化疗方案基础之上联合BCL-2抑制剂治疗新诊断儿童AML的疗效与安全性。为深入解读该研究的临床价值,【肿瘤资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阮敏教授对此研究数据进行分享,并由该院竺晓凡教授对结果进行精彩点评,详情如下。

竺晓凡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组长
天津市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金蜗牛罕见病医学贡献奖、五洲女子科技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

主编《小儿血液学》、《血液科医师效率手册》、《儿童血液病疑难病例解析》,参编《罕见医学》等多部专著

阮敏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儿童血液与肿瘤诊疗中心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整合医学学会干细胞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儿童血液病联盟儿童AML工作组秘书
从事儿童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工作十数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
主持和参与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点击观看阮敏教授完整视频

肿瘤资讯:在儿童AML的一线治疗中,实现高质量的深度缓解是决定远期预后的关键。一项在2025EHA大会上报告的研究,探索了在强化疗方案(伊达比星+阿糖胞苷)基础之上,联合BCL-2抑制剂双诱导方案(VIA方案)治疗新诊断儿童AML的疗效。请您结合该研究的结果,谈谈VIA诱导方案在帮助初治AML儿童患者实现深度缓解方面,展现出了哪些优势?

阮敏教授:

在2025年EHA大会上,我们团队公布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强化疗方案的双诱导治疗方案——VIA方案(维奈克拉联合伊达比星和阿糖胞苷)在儿童初诊AML(ND-AML)的治疗中展现出明确的临床优势。该项前瞻性研究共入组66例儿童初诊AML患者,其中65例患者接受了VIA方案治疗,并纳入疗效与安全性评估。研究的诱导治疗周期为2个周期。
 
从现有的研究数据来看,VIA方案治疗儿童初诊AML患者具有以下几点显著优势:
 
首先,其能够高效诱导深度缓解。研究数据显示,在完成第1周期治疗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达90.8%,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率达78.5%。这一数据表明该方案起效迅速,能有效清除肿瘤负荷。完成2周期诱导后,CR率与MRD转阴率分别进一步提升至96.8%和87.3%。而MRD转阴率提升是患者实现深度缓解的关键标志,通常预示着更优的远期预后与更低的复发风险。

其次,VIA方案诱导的高质量缓解为后续巩固治疗,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截至2024年12月,共26例儿童患者成功桥接至HSCT,并且达到MRD阴性的CR状态。同时,所有移植患者均未发生植入失败或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也从侧面反映了VIA方案在展现强效抗白血病活性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保证了后续治疗的顺利实施。

最终,上述疗效优势已初步转化为具有潜力的生存获益。尽管目前的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2.6个月,尚处于早期阶段,但VIA方案的生存数据已呈现出令人鼓舞的趋势。预期12个月总生存(OS)率与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达到了94.9%和79.2%,这充分提示,儿童初诊AML患者可通过VIA双诱导方案获得深度缓解状态,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综上所述,VIA双诱导方案治疗儿童AML的优势体现在一条逻辑递进、环环相扣的完整证据链上:以高水平的MRD阴性缓解率为起点,成功实现了对后续治愈性巩固治疗的优化桥接,并初步转化为有前景的早期生存获益。该研究结果证实了以强化疗方案为基础,联合靶向治疗的双诱导模式,有望成为提升儿童初诊AML疗效、改善其预后的潜在治疗策略。

肿瘤资讯:在儿童AML中,不同分子亚型可能对治疗的反应有所差异,例如核心结合因子(CBF)AML。该项前瞻性研究也探索了VIA双诱导方案在这些特定患儿中的表现。基于该研究数据,请您谈谈VIA方案治疗CBF AML在疗效(如深度缓解率、OS)与安全性方面,具体展现了哪些优势?

阮敏教授:

CBF-AML是一种具有独特遗传学改变的AML亚型,具体指伴有t(8;21)和inv(16)/t(16;16)染色体易位的AML,分别导致RUNX1-RUNX1T1和CBFB-MYH11融合基因阳性,也就是传统的M2b和M4Eo亚型。研究发现,高达40%的CBF-AML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复发,这表明该AML亚型存在高度异质性。虽然M2b和M4Eo都涉及CBF易位,但二者在临床特点和基因组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早期治疗反应相似的状态下,M2b呈现易复发、长期预后差的特征,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本次EHA中报告的前瞻性研究数据清晰地展示了VIA双诱导方案在应对这一治疗挑战的显著优势,尤其在提高缓解深度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潜力。首先,对于预后相对更优的M4Eo亚型,VIA方案展现了优异且迅速的疗效。研究数据显示,该亚型患者在接受第1个诱导治疗周期后全部达到了CR且MRD阴性的状态,表明VIA方案可在早期迅速且有效地清除肿瘤负荷,诱导高质量深度缓解。第2个周期后,患者的CR率和MRD转阴率仍保持100%,进一步证明了VIA双诱导方案在CBF-AML中疗效的持久性。

其次,也是VIA双诱导方案更重要的优势所在,其在预后较差、治疗更具挑战性的M2b患者中仍能取得卓越的成果。传统治疗面临的难题在于如何有效深化M2b患者的缓解,以降低其固有的高复发风险。而在本项研究中,M2b患者在接受VIA方案第1个周期后CR率高达95%,MRD转阴率高达90%。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第2个诱导周期后,该亚型患者的CR率与MRD转阴率均达到了100%。虽然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治疗效果,但融合基因定量下降幅度尚不理想,提示该治疗方案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总体而言,基于强化疗为基础的VIA双诱导方案在CBF-AML治疗中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其对两种主要亚型均展现出较高的疗效。但这些卓越的缓解数据能否最终转化为EFS和OS的显著获益,仍有待更长期的随访数据来进一步验证。

肿瘤资讯:因疾病异质性和患儿的特殊性,儿童AML的治疗始终面临着如何平衡疗效与安全性这一核心挑战。上述前瞻性研究同样对VIA双诱导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请您具体谈谈,VIA方案在AML儿童患者中的整体安全性数据如何?这项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医生在儿童AML中实践以强化疗为基础的双诱导治疗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阮敏教授:

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确实是AML治疗中重要的议题之一。此项前瞻性研究不仅验证了基于强化疗的VIA双诱导方案的卓越疗效,同时其安全性数据也为临床医生及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总体而言,VIA双诱导方案在儿童初诊AML患者中展现出整体可控且符合预期的安全性特征。
 
研究数据显示,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AE)主要集中于血液学毒性及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这在AML的强化疗诱导治疗中属预期之内,并且通过标准化的支持治疗与感染控制,临床上是可控的。尤为重要的是,研究中并未观察到有肿瘤溶解综合征(TLS)以及与治疗相关的死亡。这一结果表明,在精心设计的方案与风险管理下,基于强化疗方案引入BCL-2抑制剂形成的双诱导方案安全性良好且可控。
 
综合来看,这项研究的安全性结果对于临床医生在儿童AML中实践以强化疗为基础的双诱导治疗策略,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研究结果证实,在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这一标准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BCL2抑制剂对于AML儿童患者是安全可行的。这一治疗组合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望为AML儿童患者带来更优的风险-获益比,即拓宽治疗窗口,使更高程度的疗效获益成为可能。另外,这一研究结果也为后续开展更大规模的III期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并为未来将此类双诱导方案写入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专家点评

竺晓凡教授:

这项在2025年EHA大会上报告的前瞻性研究,其临床价值是多维度且层层递进的。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双诱导方案在儿童AML中的卓越疗效,更重要的是,其可能为该类患者的治疗范式带来了新启示。


首先,这项研究为儿童AML的一线诱导治疗带来了有潜力的选择。研究中,患者在VIA双诱导方案治疗1个周期后即达到超过90%的CR率和接近80%的MRD阴性率,并在2周期后将MRD阴性率提升至近90%。这不仅大大缩短了患儿暴露于高风险疾病状态的时间,也为降低复发风险、实现长期生存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该研究证实VIA方案在新诊断儿童AML中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尤其对高危亚型患者效果显著,为儿科AML一线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需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方案优势,并探索个体化治疗(如根据基因突变调整用药)的可能性。同时,长期安全性和生存质量评估仍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最后,所有卓越的疗效都必须建立在可控的安全性的基石之上,这项研究同样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研究中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5级毒性事件),且未观察到TLS,最主要的3-4级AE是可预期的、临床可管理的血液学毒性。

总结而言,这项研究的整体临床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其不仅证明了VIA双诱导方案本身是一个具有前景的治疗选择,更重要的是,其成功验证了“强化疗基石+协同靶向药物”这一治疗模式在儿童AML中的可行性、高效性与安全性。这无疑为未来儿童AML治疗指南的更新,以及后续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血液肿瘤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肿瘤学组,等.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专家共识(2024)[J]. 中华儿科杂志,2024,62(10):909-919. DOI:10.3760/cma.j.cn112140-20240722-00500
[2]. Wang, S., Jiang, Y., Wang, Y., et al. (2025, June). Venetoclax plus idarubicin and cytarabine treatment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newly diagnosed pediatric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bstract PF489). Retrieved from EHA Library.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PP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