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季冬梅教授:助力破局“骨转移”管理难题,地舒单抗为鼻咽癌骨转移“骨保护”提供优选

07月0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鼻咽癌是出现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1]。临床观察显示,晚期鼻咽癌患者易出现远处转移,其中骨骼是晚期鼻咽癌常见的转移器官[1,2],骨转移的发生易导致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等相关并发症,降低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1],为鼻咽癌患者带来严峻挑战。在骨转移的治疗策略中,骨保护药物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诸多选择面前,筛选出更优效的骨保护药物并有效管理骨保护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为深入探讨更“优”的临床实践路径,【肿瘤资讯】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季冬梅教授从多角度出发,围绕鼻咽癌骨转移的管理分享“复肿”经验,以期为广大医师同仁带来临床启迪。 

季冬梅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头颈肿瘤内科专科主任,研究生导师
喉癌单病种国家质控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甲状腺肿瘤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委员
发表多篇有关新药研究、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SCI文章,参编有关临床研究、肿瘤免疫治疗专著4部
第二届人民好医生 .金茶花计划优秀典范

严峻挑战下的破局之策:
从发现到治疗,

多维解读转移性鼻咽癌的临床应对策略

季冬梅教授介绍,鼻咽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挑战之一在于其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风险,约15%的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处于远处转移状态。此外,在鼻咽癌的各种远处转移形式中,骨转移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发生率高达54%~80%[2]

骨转移不仅会引起病理性骨折和骨相关事件(SREs),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研究发现,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4个月[2]。更进一步来看,多种临床特征与骨转移患者更差的生存率相关,包括年龄较大、N期较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较高、贫血、有多个骨转移部位以及未接受过放疗等 [2]。 

鉴于骨转移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对于鼻咽癌骨转移,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能有效预防骨折等骨相关并发症,缓解患者的症状和预后[2]。 

早期识别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以对骨转移的高危患者进行彻底的检查,进而助力患者可以在早期得到及时的治疗[2]。对于鼻咽癌患者,在多数情况下,临床上往往根据骨扫描、PET-CT或磁共振,并结合患者的病史以及EBV DNA情况,来识别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进而指导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而在转移性鼻咽癌的治疗上,主要采用全身治疗或放射治疗。近年来,针对转移性鼻咽癌治疗的研究较多且取得一定成效,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及放射治疗等,给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2]。但总的来说,转移性鼻咽癌的治疗仍存在未竟之需。一线治疗失败或化疗难治转移性鼻咽癌的治疗选择仍然有限,尚无优选二线标准治疗方案,仍需不断改进鼻咽癌治疗策略或引入新的治疗模式[4]。基于此,季冬梅教授强调了良好的一线系统治疗对于转移性鼻咽癌管理的重要性。

“优”选“护”骨方针:
骨保护药物在骨转移管理中至关重要,

地舒单抗为优选

季冬梅教授强调,针对鼻咽癌患者骨转移的干预,应采取以系统治疗为核心的多学科管理策略。尽管局部放疗和手术等干预手段仍有其重要价值,但考虑到骨转移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且常为多发病灶,单纯的局部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系统性药物治疗是解决骨转移问题的核心路径。骨保护药物可通过抑制骨吸收,延缓破骨细胞的形成进程,其合理使用尤为关键——不仅应及时、尽早启动骨保护药物的使用,更要审慎选择兼顾疗效与安全性的药物,这样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临床中对于骨保护药物的选择主要采用双膦酸盐类治疗药物和地舒单抗。地舒单抗是一款全人源单克隆免疫球蛋白G2(IgG2)抗体类骨保护药物,可通过特异性地与RANKL相结合,阻断 RANKL 的激活破骨细胞及其前体表面受体 RANK 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减少骨吸收,展现出良好的骨保护作用,同时还可增加患者的骨皮质和骨小梁的骨量和强度,从而提高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1]。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地舒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骨转移兼顾疗效与安全性,且优于双膦酸盐类药物。一项研究纳入60例晚期鼻咽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治疗,或地舒单抗治疗。结果显示,地舒单抗组总有效率达86.67%,高于双膦酸盐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地舒单抗组在疾病进展时间(TTP)、PFS、总生存期(OS)均高于双膦酸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提示地舒单抗疗晚期鼻咽癌骨转移的疗效显著,延长患者生存预后,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得益于地舒单抗是一款兼顾疗效与安全性的骨保护药物,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激活,降低骨吸收活性,由此改善患者机体的骨代谢水平,临床治疗中可推荐优选地舒单抗作为鼻咽癌骨转移的治疗药物,建议鼻咽癌骨转移患者应尽早优选地舒单抗进行‘护骨’治疗”, 季冬梅教授总结道。

行稳致远:
优化“护骨”相关不良反应预防,

护航构建鼻咽癌骨转移坚固防线

季冬梅教授指出,颌骨坏死是骨保护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不良事件。临床中,无论是双膦酸盐还是地舒单抗的使用,在各自的用药人群中均有颌骨坏死的报告。但总体来讲,在权衡风险与获益后,地舒单抗被认为是安全性特征良好的骨保护药物,极少有患者因为不良反应影响用药。研究证明,在骨保护药物引发的颌骨坏死中,地舒单抗治疗的患者约有40.4%可痊愈,而唑来膦酸组仅有29.7%的患者痊愈[5]。这提示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地舒单抗所致的颌骨坏死发生率处于可接受范围,且其可逆性和可管理性更强。

当然,在颌骨坏死的预防上同样有一些临床“小妙招”,季冬梅教授分享道,在使用相关药物前,建议肿瘤科医师邀请口腔科医师对患者进行口腔疾病筛查与预防性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口腔护理;用药期间,定期随访,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预防颌骨坏死的发生;若患者有拔牙等有创手术治疗需求,可与患者充分沟通拔牙等有创手术治疗的风险及收益,酌情决定是否暂停使用药物。

最后,季冬梅教授总结道:“临床工作中,我们始终将患者获益放在首位。多年临床经验让我深刻认识到,鼻咽癌骨转移治疗的‘成效’与不良反应管理紧密相连。为此,我们倡导在‘骨保护’治疗全程中,关注颌骨坏死这一相关不良反应。同时应秉持‘防大于治’的管理理念,在骨保护药物治使用前高度重视用药前口腔筛查与预防,并持续进行用药期间的监测与管理。这些综合性的把控措施,与地舒单抗在颌骨坏死方面所展现出的可管理性和高痊愈率相结合,必将为鼻咽癌患者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骨转移管理防线,从而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与耐受性,最终为他们争取到更优质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蓝清华,曾庆芳,肖威,等.地舒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骨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当代医药,2024,31(28):52-55+60.
[2]Yang X, Ren H, Yu W, et al. Bone metastases pattern in newly diagnosed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real‐world analysis in the SEER database[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0, 2020(1): 2098325.
[3]钟丽梅,金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治疗进展.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5;17(2):215-222.
[4]Wei-Wu Chen,et al. Denosumab combined with immunotherapy, radiotherapy,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case report. World J Clin Oncol. 2025 Feb 24;16(2):95642.
[5]Saad F, Brown JE, Van Poznak C, et al.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integrated analysis from three blinded active-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s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J]. Ann Oncol. 2012 May;23(5):1341-134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03日
栗小玲
邯郸市第一医院 | 神经内科
好好珍惜现在
07月02日
陈州华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鼻咽癌是出现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07月02日
李娟
六安市人民医院 | 病理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