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ASCO中国之声 | 李志铭教授团队:抗CCR8抗体治疗R/R CTCL初显成效,未来可期

05月23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一年一度的ASCO大会是备受肿瘤学领域专家关注的顶级学术盛宴,来自世界各地的肿瘤学专家、研究人员和医疗专业人士在此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进展。在众多引人注目的报告中,今年,来自我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志铭教授及其团队所开展的一项关于抗CCR8抗体在R/R皮肤T细胞淋巴瘤(R/R CTCL)患者中的剂量递增阶段研究初步结果入选了2025 ASCO的Rapid Oral Abstract Session(摘要号2514),在国际舞台上唱响了中国之声,引起了广泛关注。现摘要公布之际,【肿瘤资讯】特此第一时间将该研究进行整理,分享给广大读者。

16-9.jpg原标题: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he dose-escalation stage of a phase I trial of an anti-CCR8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R/R CTCL)

第一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李志铭教授 

研究背景

蕈样霉菌病(MF)和Sézary综合征(SS)是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CCR8在皮肤驻留记忆T细胞中表达。ICP-B05(CM369)是一种靶向CCR8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具有强大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活性。在2025 ASCO大会上将报告ICP-B05在1期研究剂量递增阶段的安全性、疗效以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果。

研究方法

R/R CTCL患者接受了150 mg、300 mg、450 mg和600 mg的ICP-B05静脉注射,每2周一次。这些患者至少接受过一种既往的标准系统治疗方案。研究主要终点包括ICP-B05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最大耐受剂量(MTD)和推荐的2期剂量(RP2D)。次要终点包括PK/PD以及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

研究结果

截至2025年1月6日的数据截止日期,共有13例R/R CTCL患者接受了治疗,其中150 mg组4例,300 mg、450 mg和600 mg组各3例。11例患者被诊断为MF,1例为SS,1例为pcALC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6岁,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3(2~6)。13例患者中有10例(76.9%)存在淋巴结受累,1例SS患者(7.7%)在基线时外周血中Sézary细胞比例超过90%。

12例(92.3%)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3级TEAEs发生在6例(46.2%)患者中。最常见的≥3级TEAEs是血液学不良事件,包括淋巴细胞减少(8.3%)、中性粒细胞减少(8.3%)和血小板减少(8.3%)。2例患者(16.7%)报告了严重的TEAEs,包括SS患者报告的水肿和心力衰竭(评估为与ICP-B05无关),以及MF患者报告的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未报告有致命的TEAEs。

共有12例患者接受了至少一次根据改良的皮肤病变评估工具(mSWAT)的皮肤病变评估。12例患者中有4例(33.3%)达到部分缓解(PR),7例(58.3%)被评估为病情稳定(SD),且皮肤病变有所减少(中位数:-27%)。6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82.5%(95% CI:46.1%-95.3%)。在基线时,13例患者中有11例对皮肤病变中的CCR8+进行了评估(中位数:8.38%,范围:3.22–49.6%)。在CCR8+水平超过10%的5例患者中,4例(80%)达到PR。

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随着剂量的增加,血清暴露量(Cmax和AUC0-14D)也随之增加。药效学分析显示,CTCL皮肤病变中表达CCR8的细胞显著减少。在C3D1时,与基线相比,皮肤病变中CCR8+恶性T细胞减少了80%,CCR8+调节性T细胞(Treg)减少了68%。在外周血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药效学效应,与基线相比,CCR8+恶性T细胞平均减少了91%,Treg减少了16%。

研究结论

本研究是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项关于抗CCR8靶向治疗CTCL患者初步疗效数据的报告。ICP-B05在皮肤病变和外周血中清除CCR8+细胞的药效学效应支持了其有效性。ICP-B05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其安全性特征使其成为适合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受累的CTCL患者联合治疗的良好候选药物。
 

参考文献

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44348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