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杨光海教授:我们希望指导患者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得到更好的治疗结局

05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如今,随着新型治疗理念及治疗手段的发展,肺癌的诊疗模式也同样发生着变化。对于早期患者,术后的新型辅助治疗有望带来更长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另一方面,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成为了临床医生更关注的议题。本次“百家争鸣话标行”——2025 肿瘤全周期规范化管理项目,【肿瘤资讯】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光海教授于百忙之中接受采访,分享新型诊疗模式为临床带来的改变,从临床经验出发探讨如何优化患者管理流程,给予患者更好的生活质量。

杨光海教授简介

杨光海 教授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
擅长肺结节,肺磨玻璃结节,多原发肺癌,纵隔肿瘤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及个体化治疗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
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
主持湖北省卫健委面上项目一项
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点击观看杨光海教授完整采访视频

早期肺癌中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手术治疗模式已今非昔比

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杨光海教授格外强调手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价值。杨光海教授指出:“对于仍处在早期、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肺癌,手术切除是帮助患者达到治愈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早期肺癌的治疗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

然而,杨光海教授也坦言,一些患者因为恐惧手术的风险或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倾向于保守治疗,比如观察、随访、中药调理等。这可能导致错失最佳的治疗窗口,甚至导致原本可以避免的转移。谈到患者错失得到治愈的机会,杨光海教授的脸上浮现出惋惜的神情。

杨光海教授指出,当前的肺癌手术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在胸腔镜、微创等先进技术的帮助下,肺癌手术可以做到创伤小、恢复快,很多患者在术后3~5天即可出院,2~4周即可恢复日常的生活,长期肺功能的损失通常低于10%。另一方面,手术中获取的病理标本也是进一步了解肿瘤的重要依据,通过标本可以明确肿瘤的分子分型,基因突变的状态,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为是否需要辅助治疗提供关键的依据。

杨光海教授:作为医生,我们尊重每位患者的选择权,但是更希望通过专业的指导,帮助大家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

新理念、新药物改变术后治疗模式,定期随访才能降低复发风险

如今,随着新型诊疗理念的发展与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案的普及,手术患者的管理模式也已经发生了转变。杨光海教授指出,对于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而言,成功切除肿瘤只是康复之路的起点。如今,肺癌随访已从单纯的疾病监控发展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规范的术后随访不仅能早期发现复发的征兆,更能保证长期更好的生活质量。

关于术后随访方案的制定,杨光海教授强调了“个体化”的原则,指出方案的制定需按照肿瘤的分期、分型等因素,制定分层、分阶段的随访计划。术后前两年的关键复发窗口期需保持高频率复查,每3~6个月复查一次,术后3~5年则可延长至每6~12个月复查,术后5年以后则保持每年1次的复查频率。

另一方面,杨光海教授也介绍了精准医疗理念及新型药物为临床实践带来的改变。杨光海教授指出,如今,基因检测已经逐渐成为常规检测项目,对于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可以使用三代EGFR-TKI的辅助治疗,其他患者也可考虑辅助化疗、辅助免疫治疗等。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通过APP可以帮助患者做好复杂的提醒事项,包括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的记录等。

杨光海教授:我们希望帮助每位患者都做好规律的定期随访,尽量杜绝复发的风险,走向治愈的美好未来。

自主三代EGFR-TKI获批辅助治疗适应症,成为EGFR+NSCLC术后治疗新选择

对于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意义,杨光海教授表示,肺癌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辅助治疗可以通过消灭手术无法切除的危险的残留病灶,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从而延长患者的DFS和OS。

传统的辅助治疗以辅助化疗为主,但可以为患者带来的获益,较为有限,五年的生存率约提高5%。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新型的术后辅助治疗模式已经成为了临床新标准。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通常会选择辅助免疫治疗,而对于一些特定的驱动基因型患者,例如EGFR、ALK阳性的患者,则可以辅助选择靶向治疗。目前,第三代的EGFR-TKI已经在临床研究中验证了为患者带来的DFS和OS获益,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在近期获批了辅助治疗适应证,为患者带来了辅助治疗新选择。

对于国内自主研发的三代EGFR-TKI在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杨光海教授表示非常期待,更指出,相比较传统化疗,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精准性,能够在有效控制肿瘤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耐受性也更好,配合度更高,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杨光海教授:如今,多学科协作和个体化精准治疗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放疗科医生、病理科医生、影像科医生等各专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断、治疗决策、随访管理,这种多学科的协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在不同的治疗阶段都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肺癌治疗将会更加精准、有效、个体化,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负面心理状态不利于肺癌患者康复,杨光海教授分享患者心理呵护经验

从临床前沿的发展谈到对患者心理的呵护,杨光海教授的态度有些转变,他摇摇头,指出,肺癌确实是一种对患者的身心都有巨大影响的疾病。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因复发、用药不良反应或功能恢复不佳等原因出现一些负面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心理状态,并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因此,我们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内心的呵护,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勇敢地面对病魔。”杨光海教授强调。

具体于对患者进行心理呵护的方法,杨光海教授则从不同层面分别进行了叙述。对于患者本人,杨光海教授强调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在与患者沟通时要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担忧和恐惧,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杨光海教授也强调了向患者传递正确、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才能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此外,杨光海教授也指出,这一过程需要患者的家人、朋友、专业的心理科室的帮助,例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专业手段进行干预。对于如果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指导下使用药物来帮助改善情绪状态。

杨光海教授:总之,肺癌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心理的支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专业的心理干预,运动与娱乐,以及一些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希望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康复的信心。

杨光海教授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六上午(协和医院本部)

周一下午(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

杨光海教授线上问诊

问诊码.png

特别鸣谢

微信截图_20250519175241.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TanRongbi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