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PFS24或可作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重要预后指标

04月2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但极具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随着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C-ASCT)的应用,PCNSL患者的总生存(OS)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如何早期识别长期生存者仍然是一个挑战。近期,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杂志上的回顾性研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答案。

图片20.png
 
PCNSL的治疗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HDC-ASCT的引入,使得患者的7年OS率超过了50%。然而,目前对于PCNSL患者的长期生存预测仍缺乏有效的早期指标。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24个月无进展生存(PFS24)已被证明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标志物,与普通人群相当的总生存率相关。然而,在PCNSL中,PFS24的意义尚未明确。此前的荟萃分析虽然提示PFS可以作为OS的替代终点,但纳入的HDC-ASCT数据有限,且随访时间较短。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PFS24对PCNSL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并识别PFS24失败(noPFS24)的预测因素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共纳入了146例新诊断的、接受MATRix类方案治疗且符合移植条件的PCNSL患者,这些患者来自14家医院。主要研究终点是评估PFS24对OS的影响,次要终点包括识别PFS24失败的预测因素。PFS24定义为自治疗开始后24个月内无复发/进展且存活。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

表1.患者基线特征

图片21.png

总体生存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146例患者的2年PFS率为50.4%,2年OS率为65.6%。在139例可进行PFS24分析的患者中,70例(51.1%)达到了PFS24。值得注意的是,达到PFS24的患者,其随后的5年OS率高达96.7%。相比之下,未达到PFS24的患者中位OS仅为6.0个月。
 图片22.png

图1.PCNSL患者随时间推移的复发和/或死亡风险。(A)随时间推移的死亡和进展的平滑风险图;(B)根据PFS时间点的OS率(PFS12、PFS24、PFS36)
预测因素分析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noPFS24的预测因素。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Karnofsky表现状态<70%(HR 3.95,)和治疗剂量降低(HR 2.93)与noPFS24显著相关。此外,多因素回归分析也证实了这两个因素对noPFS24的独立预测价值。

患者分层分析

在达到PFS24的患者中,有29%(17例)的患者未接受HDC-ASCT,但仍然获得了良好的长期预后。这些患者中,47.1%(8例)需要剂量降低,且均未被3F预后评分归为高危患者。这表明,对于部分患者,可能可以通过降低治疗强度来减少治疗相关毒性,同时保持良好的预后。

风险评估与治疗选择

对于未达到PFS24的患者,研究发现其中33.3%(23例)存在原发耐药,15.9%(11例)因治疗相关毒性死亡。在这些患者中,挽救治疗主要包括放疗(36.8%)、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36.8%)以及最佳支持治疗(21.0%)。然而,这些治疗手段的疗效有限。近年来,针对CD19的CAR-T细胞疗法在这些难治性患者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结论

本研究首次明确指出PFS24是PCNSL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里程碑。达到PFS24的患者具有极佳的预后,其5年OS率接近97%,且在24个月后进展/死亡的风险降至5%以下并保持稳定。这一发现对于患者治疗方案、随访计划制定以及未来临床试验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PFS24有望成为临床试验中的替代终点,加速新疗法的评估和基准设定。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的回顾性设计可能导致选择偏差,且部分患者的随访数据可能不完整。其次,研究中纳入的患者均接受了MATRix类方案治疗,缺乏对其他诱导治疗方案的评估。因此,未来需要在独立队列中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尤其是对于接受非MATRix类方案治疗的患者。

尽管如此,PFS24的发现为PCNSL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早期识别noPFS24的高危患者,可以更合理地调整治疗策略,探索新的治疗方案,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同时,对于达到PFS24的患者,可以考虑在维持疗效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治疗强度,减少治疗相关毒性。总之,PFS24的提出为PCNSL的精准治疗和个体化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Zeremski et al. PFS24 as a prognostic milestone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primary CNS lymphoma.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2025) 18:48
https://doi.org/10.1186/s13045-025-01700-7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