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指南会|尿路上皮癌领域有哪些进展?

04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尿路上皮癌(UC)是一种起源于泌尿系统尿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膀胱(占90%以上)、肾盂和输尿管等部位,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手术是UC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于晚期或转移性UC,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是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但约40%的患者因身体状况无法耐受顺铂化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诸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靶向疗法及免疫疗法等创新疗法的出现为UC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2025年CSCO指南大会已于4月18日在济南盛大召开,UC领域也有了众多内容的更新。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晋海教授主讲《UC围术期治疗进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何立儒教授主讲《UC中放疗相关应用进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崔传亮教授主讲《2025 CSCO尿路上皮癌指南更新-系统治疗部分》。【肿瘤资讯】特将三场报告的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UC围术期治疗研究进展

UC新辅助治疗进展

在UC新辅助治疗中,免疫联合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MIBC新辅助免疫治疗可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率,但目前仍不成熟。中山二院开展的2期BGB-A317-2002研究(图1)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在65例患者中使pCR率达到了50%,较传统的化疗或单一免疫治疗有了显著提升。

1.jpg

图1 BGB-A317-2002研究试验设计

NIAGARA研究(图2)也是首个在MIBC中证实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方案在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上双重获益的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度伐利尤单抗的围术期“三明治”疗法的EFS和OS都可明显延长,2年EFS率和OS率约为67.8%和82.2%。在分析更新后的数据显示,实验组的pCR率为37.3%。NIAGARA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进一步支持围手术期含铂化疗+度伐利尤单抗“三明治疗法”作为顺铂耐受 MIBC 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

2.jpg

图2 NIAGARA研究结果

近年来,ADC也在MIBC的新辅助治疗中有了多项突破。EV103研究结果显示,针对顺铂不耐受MIBC,维恩妥尤单抗(EV)单药新辅助治疗的pCR率可达36.4%。RC48-C017是首个显示HER2靶向ADC联合PD-1抑制剂作为围术期治疗在MIBC中取得显著疗效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pCR率达 63.6%,12个月EFS率达92.5%。这说明新辅助维迪西妥单抗(DV)联合围术期特瑞普利单抗在HER2表达的MIBC患者中具有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范晋海教授也将影响MIBC围术期新辅助治疗临床实践及策略的循证研究进行了汇总(图3)。

3.jpg

图3 影响MIBC围术期新辅助治疗临床实践及策略的循证研究

在上尿路UC(UTUC)的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免疫单药的新辅助治疗并未展现出良好的疗效,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新辅助DV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对改善这类患者预后有一定帮助。但针对非转移性UTUC的治疗,围手术期化疗与免疫治疗获益仍存争议,因此目前仍以含铂化疗作为基础治疗。

UC术后辅助治疗进展

UC术后辅助中,多个基于顺铂的MIBC术后辅助化疗均未达到入组人数,从而限制了OS的分析。IMvigor010研究是首个高风险MIUC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但非常遗憾,该研究未达到无病生存期(DFS)的主要终点。CheckMate-274研究显示,高危MIUC患者根治性术后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可延长ITT人群11.1个月的无病生存期(DFS),并且可延长MIBC人群OS。MMBASSADOR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MIUC患者的DFS显著延长。

4.jpg

图4 CheckMate-274研究结果

虽然以上三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虽在UC全人群有DFS显著获益,但在UTUC亚组,三项研究均无显著DFS获益。UTUC的术后辅助治疗仍以辅助化疗为主。
 
最后,范晋海教授对近期UC围术期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首先,化疗、ICIS、ADC及其组合丰富了UC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特别是膀胱肿瘤的新辅助治疗,化免的三明治模式疗法、ADC+免疫的高pCR率,可能推动临床实践的改变。此外,无论是传统化疗还是免疫、ADC等新型疗法,仍然是根据疾病阶段、组织学类型、生物标记物情况(HER2 IHC、PD-L1等)以及前序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分类,“个体化”治疗依然任重道远。

2025 CSCO UC指南更新-系统治疗部分

一线治疗:免疫联合ADC纳入一级推荐

UC的系统治疗逐渐从传统化疗时代迈入了精准治疗时代。借鉴2025 NCCN指南推荐,2025 CSCO UC指南的一线治疗将免疫联合ADC纳入了一级推荐(图5)。

5.jpg

图5 2025 CSCO UC指南一线治疗更新

此次指南的更新主要是基于EV-302研究的积极结果(图6)。EV-302研究显示,在未经治疗的局晚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患者中,EV联合帕博利珠单抗(EV+P)可将患者死亡风险下降近50%,亚组与总人群一致。接受EV+P治疗的患者,24 个月时维持完全缓解(CR)的比例为74%。在泛亚洲亚组中,联合组的mPFS、mOS、ORR获益更为突出。

6.jpg

图6 EV-302研究结果

二线治疗:未来竞争的领域,重新洗牌

在la/mUC治疗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一线EV+P治疗后的后续治疗方案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关键话题。一线EV+P治疗la/mUC后,二线铂类化疗(PBT)疗效有限。目前2025 CSCO UC指南二线及以上治疗暂无更新内容,但未来有望增加EV+P治疗后的后续治疗方案。

7.jpg

图7 2025 CSCO UC指南二线及以上治疗更新

最后,崔传亮教授对UC治疗格局进行了总结和展望。EV+PD-1/DV+PD-1逐渐成为UC新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在二线治疗及后线治疗的探索中,多种治疗策略正在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希望。吉西他滨(GC)联合铂类方案、甲氨蝶呤+长春碱+多柔比星+顺铂(ddMVAC)方案以及含紫衫类药物的方案等传统化疗方案,在优化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后,仍为部分患者带来一定的疗效。此外,针对不同靶点和负载的ADC,如靶向HER2、Nectin-4、Trop-2等的ADC药物,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正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后线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性。同时,众多具有潜力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包括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激动剂的开发,以及ADC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等。期待这些研究能为更多需要UC后线治疗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未来,随着这些研究数据的不断成熟和临床应用的推进,PD-1抑制剂联合ADC的治疗模式,不仅在晚期UC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能进一步改变UC的整体治疗格局。

尿路上皮癌中放疗相关应用进展

放疗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保留膀胱方案是三联综合治疗(TMT)。包含最大限度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术后同步放疗联合化疗,其中,放疗处于TMT治疗的核心地位。近期,多项研究也证实了TMT治疗的临床价值,在cN1M0晚期膀胱癌患者中,TMT和手术都可使患者获得同等的临床获益;一项Meta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TMT治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优。基于此,在多项国际权威指南中,MIBC保膀胱的最佳适应症范围逐渐拓宽,MIBC保膀胱治疗的推荐力度也逐步加大。在此背景下,近期一些改良TMT的治疗模式逐渐受到关注,这些研究的疗效更令人感到鼓舞(图8)。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无论是免疫治疗加持的改良TMT模式,还是ADC加持的改良TMT模式,研究结果都十分值得期待。总之,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最佳适应症得以放宽,传统TMT长期疗效确切,并且近期改良TMT疗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些进展共同推动了放疗在保膀胱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8.jpg

图8 改良TMT的治疗模式的疗效数据

进展期膀胱癌围术期放疗的价值

针对局晚期膀胱癌的治疗,根治术后平均5年OS率为10%-40%,40%-5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术后放化疗可改善患者OS。因此,多项国际指南也将辅助放疗写入局晚期膀胱癌的推荐治疗。近期,局晚期膀胱癌的放疗模式再次得到验证。一项研究显示(图9),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采用精确的放射技术进行辅助放疗是安全且可耐受。这项技术显著提高了患者局部无复发生存率,但对总生存率的改善并不显著。此外,在局晚期膀胱癌患者中,(新)辅助化疗+辅助放疗,辅助放疗+免疫等模式的探索也为这类患者的放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总之,局晚膀胱癌围术期放疗中,术后辅助放疗联合化疗优于单纯辅助化疗。对于化疗不耐患者,免疫加持放疗是未来进一步的探索方向。

9.jpg

图9 近期一项在局晚期膀胱癌进行辅助放疗的研究

放疗在转移期膀胱癌治疗中的探索

针对寡转移膀胱癌患者,放疗可延缓疾病进展。针对化疗后稳定的寡残留患者,巩固放疗也可进一步改善预后。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19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UC,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是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
04月19日
王岩静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 肿瘤内科
UC的系统治疗逐渐从传统化疗时代迈入了精准治疗时代。借鉴2025 NCCN指南推荐,2025 CSCO UC指南的一线治疗将免疫联合ADC纳入了一级推荐。
04月19日
「ZARD」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