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聚焦规范创新,引领肿瘤诊疗新方向,2025CSCO指南会新闻发布会正式召开!

04月18日

2025年 4月18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斯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 CSCO指南会”在济南拉开帷幕。200余位临床肿瘤专家、4000余肿瘤工作者及20余家媒体代表在会议现场共同见证了12部肿瘤诊疗指南的更新及1部全新指南的面世。


18日早8时,2025 CSCO指南会新闻发布会召开。CSCO理事长于金明院士、监事长马军教授、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叔逵教授、候任理事长江泽飞教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进教授,CSCO荣誉主席吴一龙教授共同参加了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军教授主持。新华网、健康报、山东卫视、中国医学论坛报等20余家媒体参加了指南会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全景.JPG









权威发布

指南更新与未来展望








在郭军教授的主持下,于金明院士就CSCO指南与CSCO未来工作展望发表致辞,江泽飞教授对2025 CSCO指南更新情况进行了充分介绍。


郭军教授
于金明院士
江泽飞教授


于金明院士在致辞中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指南二字、重若千金。多年来,CSCO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结合高精尖的专家智慧,编写并出版系列临床诊疗指南,为指导临床实践和确保肿瘤诊断的规范化、同质化、高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得到了广大专家同道的一致认可。今年的指南更新,继续秉承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汇聚全国900余位权威专家,以科学为舵,以证据为本,保证患者的最大程度获益。CSCO将履行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推动科研创新、人才培育、学术交流、基层赋能四大行动,利用学会交叉融合的优势和条件,集中资源打造学科高峰,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承担大课题、产出大成果,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团队,不断为我国肿瘤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江泽飞教授就2025 CSCO指南更新情况进行了充分介绍。江泽飞教授指出,2025年CSCO指南实现了两大新突破:一是CSCO指南的“中国元素”增多,充分展现了中国肿瘤诊疗的独特优势;二是新版指南引入更多创新药物和优化方案,使得肿瘤治疗可及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2025年,CSCO重点规划了三项指南推广工作:一是全面持续推进指南巡讲活动;二是不断完善指南内容,注重反馈与互动;三是推动指南走进基层。2016年出版了第一本CSCO指南,目前系列指南已涵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和肿瘤相关治疗领域;2019年起推出指南合订本,至今全国范围内超过1500名肿瘤学专家参与指南编写,总计发行逾203万册。








媒体聚焦

指南热点问题深度解析








在媒体问答环节,于金明院士、马军教授、秦叔逵教授、江泽飞教授、李进教授、吴一龙教授分别就新版指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管理、国产创新药物研发、CSCO指南下基层、CSCO指南连续10年更新的意义等问题回答了媒体提问。




于金明院士表示,在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涌现出了如肿瘤疫苗、基因编辑疗法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它们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规范这些新技术的临床实验与应用,必须借助指南的高保障作用。针对新技术适应证、禁忌证等问题,我们正在不断探索和更新,并针对重离子等项目进行研究,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我们也注重多学科协作,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临床医生的能力,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医生,以确保新技术在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惠及更多患者。



马军教授指出,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没有学术研究就没有肿瘤治疗的明天。从80年代至今,我国开展了大量的药物临床试验,这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乃至全球肿瘤创新药物的发展。目前,中国在全球肿瘤创新药物领域的占比超过19%,仅次于美国,走在了全球前列,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以及干细胞治疗等领域都有重大突破。以临床价值为核心,开展多层次医疗协作,推进真实世界研究,相信随着政策和技术的推进,未来肿瘤领域将会有更多创新疗法问世。同时,政府也在逐步改善医疗保障体制,以期在不久的将来能让更多大病患者得到确诊服务和合理用药。



秦叔逵教授指出, 多年来在党和国家支持下、健康中国策略的指引下,我们民族制药企业研发管理模式不断改变,研发团队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国际化视野也在不断扩展,当前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正呈现百花齐放、进展迅速且后劲十足的趋势。但同时需要注意国内企业与国际大型企业间仍存在差距,原始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应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一窝蜂上马。同时,做研究要“以终为始”,从临床出发、从患者需求出发。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全局观念,真正的使中国医药创新的发展不断进步。



江泽飞教授围绕CSCO指南如何体现学术成果提问时表示,CSCO指南的更新一直以来都是基于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重大临床研究和科学发现。中国学者特别是在肺癌、肝癌、胃癌、血液肿瘤、乳腺癌等领域贡献显著。所以指南内容在关注国际化研究进展的同时,也会重点关注本土研究,更会考虑到中国实践。就如刚才所说,让中国医生用上中国指南,让国际看到中国方案!




李进教授就希思科基金会在CSCO指南下基层所作工作回答了媒体提问。李进教授说,希思科基金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基层和西部地区规范化诊疗活动,近年开展的“人民名医进基层”、单癌种规范化诊疗研修班项目、《指南》赠阅活动以及今年开展的患者版肿瘤指南项目,就是为了解决专业性与可及性的矛盾,推动肿瘤的全病程管理,缩小认知差距。



吴一龙教授在回答媒体“连续十年更新指南的意义”时巧妙设喻:大家在开车时为什么不用车载导航,而要用手机导航?因为车载导航更新慢,导航不灵敏。同样,更新是指南的最大特点,对为临床提供最有指导性和最具潜力的诊疗方法至关重要。而且, 中国肿瘤领域学者应当在遵循普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特点,从真实世界研究出发,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项目,供指南参考引用。


“让医生用上中国指南,让世界看到中国方案”。多年来,CSCO指南的更新不仅为中国肿瘤临床诊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实践依据,更彰显了我国在肿瘤研究与临床转化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和影响力提升。未来,CSCO将继续以指南为纽带,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在肿瘤防治领域的深化落实,为全球抗癌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审阅 | CSCO办公室 吕方 成艳

编辑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刘芊

摄像 | 苏彦良



评论
04月18日
何作华
嘉鱼县人民医院 | 呼吸内科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