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杰军教授:规范肿瘤支持治疗,先进技术引领发展新趋势

04月18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3月28日-2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委会全国巡讲、江西省保健学会乳腺肿瘤分会——首届学术论坛暨第十届江西省免疫学会圣类思乳腺肿瘤MDT研讨会于南昌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江西省免疫学会及江西省保健学会联合主办,南昌市人民医院承办。来自国内的众多乳腺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深入交流乳腺肿瘤规范化诊疗、临床难题、个体化精准治疗及前沿研究成果。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杰军教授进行专访,就癌因性厌食的管理分享专业见解。

王杰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肿瘤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营养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SCRC)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荣誉主任委员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会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肿瘤专业委员会顾问
上海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国家药物食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

癌因性厌食诊疗规范:亟待提升

王杰军教授:近年来,在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和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国内 200 多位专家对肿瘤患者的厌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制定了相应的共识。这些工作旨在提高中国医生对肿瘤患者厌食问题的认识,关注癌因性厌食对患者生存、抗肿瘤治疗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实践中,肿瘤患者厌食的比例非常高,据调研数据显示大约60%的肿瘤患者会有厌食现象。而医务人员对肿瘤患者厌食的评估大多数为主观评价,缺乏标准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导致我们无法对这一常见症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诊疗。因此,未来希望更多的医务人员能够认识到癌因性厌食的重要性,并了解科学评估的必要性。只有通过科学评估,才能有效的筛查和规范诊疗,从而更好地总结和推广经验。期待通过本次CSCO巡讲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医务人员认识到癌因性厌食是可以规范化评估、诊疗的。

展望癌因性厌食管理的未来:技术与临床的深度融合

王杰军教授:癌因性厌食的管理远不止关乎厌食本身,而是关乎整个肿瘤患者的症状治疗和支持性治疗。随着新技术与大模型的融合,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与普及,我们期待利用这些尖端技术使更多治疗方法与国际最新进展同步,连接更大的数据库,进一步规范治疗流程,并汇总各方经验,甚至发展出独特的治疗算法。

目前,厌食、疼痛、疲劳等症状的评估往往依赖于主观评价工具。未来,我们期望能够将这些评估与更多可穿戴设备和先进算法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更多来自临床一线的数据,开发出更优秀的算法,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患者状况。特别是考虑到许多患者在医院外的时间远长于在院内的时间,医务人员难以做到每日评估患者状况。将来,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将有助于我们更及时地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相关问题。

当前,业界正在探索一些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例如能够测量肿瘤患者心率变异性、睡眠质量、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的智能戒指。我们期望通过心率变异性来帮助客观评估患者疼痛的变化,监测肿瘤患者的情绪波动。未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可穿戴设备和算法的出现,实现患者院内院外状况的无缝对接。通过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我们期待能够解决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应对长期管理的挑战。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