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十邑论坛第290期 |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现状与前景探讨

04月15日
来源:肿瘤资讯

福建省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办的【十邑论坛】开播啦!论坛于每周四推出,带您用中文听原汁原味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研究。本期十邑论坛带来来自加利大学洛杉矶分校的Richard S. Finn教授分享的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辅助治疗进展。【肿瘤资讯】特邀三明市第二医院杨兰芳教授进行相关研究解读。

杨兰芳解读
|
00:00
00:00
杨兰芳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三明市第二医院 肿瘤科 主治医师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手术切除仍被视为实现治愈的主要途径,但术后复发率依然居高不下。部分患者可通过消融治疗实现病灶清除,但总体上,手术切除仍是最主要的治疗选择。此外,肝移植虽能有效解决肿瘤与潜在肝病的问题,但其受限于供体资源及适应证。既往的随机研究显示,针对术后复发风险的干预措施疗效有限,原因可能包括药物效果不佳及研究设计问题。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组合方案的出现,晚期HCC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为早期HCC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辅助治疗的目标与适用人群

辅助治疗的核心目标是降低术后复发风险,进而提升治愈率。然而,这一策略的实施必须权衡治疗毒性与预期收益。部分患者可能仅凭手术即可达到治愈,若接受辅助治疗,反而会承担额外毒性,尤其是免疫相关副作用。因此,辅助治疗的最大受益者应是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

临床实践中,风险评估通常基于肿瘤的临床特征、甲胎蛋白水平及神经脉管侵犯情况等指标。目前尚未应用如乳腺癌领域所采用的分子检测或循环肿瘤DNA(ctDNA)分析,但未来有望引入这些新技术以提高风险分层的准确性。

HCC复发的模式与干预策略

HCC的复发具有显著的时间和机制特征,分为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两种。早期复发主要源自术前未检出的微转移性病灶,通常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而晚期复发则更多与肝脏基础病变相关,如乙型肝炎的病毒载量和肝纤维化程度。抗病毒治疗已被证实能降低肝癌的复发率,但对于已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而言,辅助治疗仍存在较大未满足的需求。

索拉非尼辅助治疗的探索

索拉非尼是首个被证实可提高晚期HCC患者生存率的小分子靶向药物,随后被用于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然而,相关研究未能证实索拉非尼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尤其是在入组患者中,部分中等风险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本身较低,可能稀释了治疗效益。此外,辅助治疗不同于晚期治疗,其目的是完全治愈而非延长生存,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患者筛选标准尤为关键。

免疫治疗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组合疗法已在晚期HCC治疗中获得突破性进展,激发了其在辅助治疗中的研究热潮。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在于通过调动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术后残留的微转移病灶,从而防止复发。与传统靶向药物相比,免疫治疗不仅可改善无复发生存期(RFS),还可能通过长期免疫记忆效应延长总体生存(OS)。

此外,新辅助治疗策略亦开始进入HCC的研究视野,借鉴黑色素瘤的治疗经验,先在术前通过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系统,再进行肿瘤切除,术后继续辅助治疗。这一方案已在黑色素瘤中展现出优于单纯辅助治疗的生存获益。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IMbrave050研究

截至目前,针对HCC辅助治疗的免疫疗法中,阿替利珠单抗(抗PD-L1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IMbrave050研究是已公布结果的重点研究。该研究纳入600余名高复发风险患者,随机分配至联合免疫治疗组或单纯观察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RFS(图1)。

图片1.png

图1. IMbrave050研究设计

首次中期分析时,研究提前因效果显著而停止,数据显示免疫治疗组复发风险降低28%,HR为0.72(图2)。然而,随后的随访数据显示两组RFS曲线逐渐靠拢,HR回升至0.9,提示长期收益尚不确定(图3)。此外,研究回顾性分析显示,肿瘤总大小及数量超过7个的患者可能从治疗中获得更多益处,但这一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图2.首次中期分析结果

图3. 长期随访结果

安全性方面,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安全特征已在晚期HCC治疗中得到确认,常见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及免疫相关副反应(图4)。为降低出血风险,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了内窥镜检查。

图片4.png

图4. IMbrave050研究安全性结果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疗法的前景

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外,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疗法也展现出一定的潜力。一项韩国研究纳入早期HCC患者,采用CIK细胞治疗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初步结果显示,CIK组的无复发生存HR为0.63,总体生存HR达0.2,表现出显著优势(图5)。在9年随访的最新数据中,CIK组的RFS HR稳定在0.72,OS HR为0.7,尽管样本量较小,统计上未达显著,但长期趋势显示出良好前景(图6,7)。

图5. CIK疗法研究结果

图6.长期随访结果

图7.长期随访结果

新抗原疫苗的研究进展

新抗原疫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策略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已在晚期HCC患者中探索此疗法,并观察到相较单用帕博利珠单抗,组合疗法获得更高的客观缓解率。这一发现为新抗原疫苗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若在切除手术阶段收集组织用于制备个体化疫苗,或许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长期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复发风险。

高风险患者的甄别与研究方向

当前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精准识别高复发风险患者,以实现辅助治疗的最大收益。传统的风险评估指标包括肿瘤大小、数量、分化程度及AFP水平,但其预测能力仍有限。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在基因特征、ctDNA、MRD等新兴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以提升患者筛选的准确性,从而实现个体化辅助治疗策略的优化。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探索阶段。尽管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支持免疫治疗作为术后标准方案,但已有研究结果显示部分高风险患者可能从中受益。新辅助治疗策略、新抗原疫苗和CIK疗法等创新路径的持续研究,或将为HCC术后复发的预防提供更多有效手段。精准的患者筛选及长期随访将是未来研究成功的关键,随着更多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辅助治疗的角色有望得到进一步明确。

大家可以自行下载对应幻灯,再配合本音频听,效果更好。

https://rs-os-lyh-dt-publicread-file-bosmetadata-prod.liangyihui.net/boss-upload/YTvoCAFx81mssdIYaHpMfA/T9Ocsy6lk4lMtduw.pptx

责任编辑:Kingsley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17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现状与前景探讨
04月15日
陈州华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现状与前景探讨
04月15日
韩书菊
清河县中心医院 | 消化内科
新抗原疫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策略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