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2025年4月13日,肿瘤资讯一周要闻。
1. 【2025 ELCC】EGFR-TKI耐药后如何治疗?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近日于法国巴黎落幕。本次会议上,有多项围绕EGFR-TKI耐药后患者的研究进展陆续公布,有望为临床带来新的治疗策略。
1O: ORCHARD研究
ORCHARD研究是一项非随机、II期临床研究,纳入携带EGFR 19del或21L858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研究者分析了奥希替尼耐药后患者,继续接受奥希替尼联合TROP2抗体偶联药物Dato-DXd的疗效及安全性。
ORCHARD研究发现,奥希替尼联合6mg/kg Dato-DXd在既往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进展的患者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综合考虑总体获益/风险比,6 mg/kg Dato-DXd是与80mg奥希替尼联合的首选起始剂量。
如何克服靶向药物耐药是目前临床及转化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已有联合策略及新型疗法均获批相关适应症,但目前还缺乏基于机制的、高效低毒的治疗策略,曾被寄予厚望的四代靶向治疗药物,由于抗肿瘤活性并未达到预期,部分临床研究已经终止。因此,如何基于具体耐药机制给予更加精准,或给予更加高效的治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中国好声音】沈琳教授团队JCO发文,揭示NOTCH1状态对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2025年4月3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团队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基于RATIONALE-302 Ⅲ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揭示了NOTCH1基因突变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中的潜在预测价值。
核心要点
一项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在RATIONALE-302研究中,携带NOTCH1突变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较化疗具有显著的总生存(OS)获益。
肿瘤样本及小鼠模型的分子研究表明,NOTCH1突变可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激活状态,可能增强肿瘤对抗PD-1治疗的敏感性。
NOTCH1突变的这一潜在预测作用需通过前瞻性研究验证。
3. EGFR突变NSCLC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何去何从
在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靶向药物的应用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新辅助治疗阶段,疗效尤其是病理学缓解并不令人满意,亟待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肿瘤资讯】总结了近年来EGFR-TKI在新辅助领域治疗的相关进展,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一代EGFR-TKI联合化疗:
既往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后,并未改善患者疗效。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IIIa-N2且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一代EGFR-TKI或联合化疗。最终,TKI联合化疗组和单纯TKI组分别有15例和38例患者,经过中位44.12个月的随访后,两组的ORR分别为50%和40.5%,P=0.495;病理学缓解同样不理想,联合治疗组的pCR和MPR分别为0%和20%,单药治疗组分别为7.9%和10.5%。两组患者N2淋巴结降期率方面无差异,P=0.459。
因此,从这项回顾性研究的数据看,联合化疗并不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在EGFR突变领域,无论是靶向为基础的治疗还是免疫为基础的治疗,疗效比较差,尤其是病理学缓解非常差。因此,部分患者存在很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需要探索新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目前,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NSCLC患者的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期待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4. 乳腺图鉴 | 2025有望改变乳腺癌临床实践的8大ADC临床试验
近期,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Paolo Tarantino教授分享了2025年8项有望重塑临床实践的ADC乳腺癌试验。
HR+/HER2-乳腺癌
ASCENT-07(NCT05840211)研究
ASCENT-07研究比较了SG vs 化疗一线治疗HR+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预计结果将很快公布,或为未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SASCIA(NCT04595565)研究
新辅助化疗后具有残余肿瘤负荷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即使接受卡培他滨治疗,仍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该Ⅲ期研究评估了新辅助化疗后有残余肿瘤负荷的HER2-乳腺癌患者(包括HR+和TNBC)辅助SG升阶治疗的疗效。预计今年将公布数据。
5. 2025 EBMT中国之声 | 杨帆教授深入解析供者来源CD7 CAR-T治疗移植后复发T-ALL/LBL的临床突破与挑战
2025年3月30日至4月2日,第51届EBMT年会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盛大召开。在会议现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北京高博医院杨帆教授就供者来源CD7 CAR-T细胞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ALL/LBL)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度解读,详情如下。
杨帆教授:T-ALL/LBL治疗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复发/难治性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实现长期生存的方案,但移植后复发患者仍面临治疗选择有限、生存率低的挑战。团队研究展示了供者来源CD7 CAR-T细胞治疗的突破性进展,短期完全缓解率达90%且安全性良好,但长期疗效受限于血细胞恢复延迟、病毒血症等并发症,提示治疗方案仍需优化。
对于CD7 CAR-T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桥接二次异基因移植是目前推荐策略,已有患者通过此方案获得长期无病生存。治疗关键期需重点关注免疫重建、感染防治和支持治疗,以保障患者顺利过渡到二次移植。这些发现既展现了CAR-T疗法的临床价值,也揭示了改善长期生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6. O+Y双免疗法获FDA批准MSI-H/dMMR晚期肠癌适应证
2025年4月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双免疗法——纳武利尤单抗(欧狄沃,俗称O药)+伊匹木单抗(逸沃,俗称Y药)用于治疗患有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结直肠癌(CRC)的成人和≥12岁儿童患者。同时,FDA还将纳武利尤单抗单药针对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后进展的MSI-H/dMMR转移性CRC成人和≥12岁儿童患者的加速批准转为常规批准。
CheckMate 8HW研究(NCT04008030)评估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双免)对比单药纳武利尤单抗(单免)或化疗在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这项随机、三组、开放标签研究显示,双免组一线治疗的中位PFS未达到(vs 化疗组5.8个月,HR=0.21,P<0.0001),全线治疗中位PFS同样未达到(vs 单免组39.3个月,HR=0.62,P=0.0003)。双免组ORR达71%(CR 30%,PR 40%),显著优于单免组的58%(P=0.0011),两组中位TTR均为2.8个月,DOR均未达到。该研究结果在2025年ASCO-GI大会公布,并同步发表于《柳叶刀》主刊,证实双免联合方案可为MSI-H/dMMR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
7.EBMT 2025海报精选:这些研究可能改变临床实践——骨髓瘤篇
第51届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将于2025年3月30日-4月2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值得关注的是,Cilta-cel(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这一新型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多线耐药的复发难治MM(RRMM)患者中的有效性,特别是其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显示出了重要潜力。
Cilta-cel延长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死亡风险降低45%(摘要号:OS14-02)
结果显示,OS率:Cilta-cel组的中位OS未达到,而标准治疗组的中立OS为37.75个月,Cilta-cel组相比标准治疗组降低了死亡风险(HR 0.55;P=0.0009)。Cilta-cel组30个月OS率为76%,标准治疗组为64%。
Cilta-cel在来那度胺难治性MM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生存获益,相比标准治疗降低了高达45%的死亡风险,且改善了生活质量。这一结果支持Cilta-cel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