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准诊疗新前沿:从创新疗法探索到未来发展展望

04月10日
来源:肿瘤资讯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因其显著的异质性,在诊断和治疗上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应用,NEN的诊疗正朝着精准化、个体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肿瘤资讯】特别邀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丽杰教授,分享晚期神经内分泌癌(NEC)的新型治疗策略、结直肠NEN肝转移的预测模型,以及精准医学在胃肠胰NEN(GEP-NEN)中的应用,并展望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宋丽杰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病区负责人
河南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中心  主任   河南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联盟主席
复旦大学肿瘤学博士,美国 MD ANDERSON 临床肿瘤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
CSCO 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 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 CNET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促会CNETS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地方学组组长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 组长
河南省临床肿瘤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临床肿瘤协会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项目

近期研究聚焦:晚期NEC新疗法探索与结直肠NEN肝转移预测

宋丽杰教授:神经内分泌癌(NEC)是一类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的肿瘤,目前其二线治疗尚无标准方案。针对这一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团队提出了一种三药联合的创新治疗模式用于晚期NEC,即化疗药物(如替莫唑胺)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免疫治疗。初步数据显示,在小样本(n=12)患者中,该联合方案展现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达91.6%),且部分患者获得了持久的疾病控制[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10个月甚至1年以上。从安全性来看,该三药联合方案的不良反应似乎较常规两药化疗方案更低、更易于管理。尽管这些是早期探索性结果,但提示该联合模式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基于其突出的创新性与潜在的临床意义,该研究成果受邀在2025年ENETS大会上以壁报形式进行展示与国际同行交流,体现了全球对该研究方向的高度关注。

另一方面,结直肠NEN患者发生肝转移的比例高达70%~80%,严重影响预后。为了更好地评估风险并指导临床决策,我们利用数据库信息构建了关于结直肠NEN肝转移的诊断和预后列线图模型。该模型能够整合多种临床参数,识别与肝转移发生及生存相关的关键风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科学的风险评估工具,从而有助于制定更具个体化的监测及治疗策略。凭借其在推动NEN精准管理方面的潜力,该研究也成功入选2025年ENETS大会壁报交流环节,进一步肯定了其在NEN临床决策辅助工具开发中的价值。

精准医学在GEP-NEN诊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影响

宋丽杰教授:GEP-NEN约占所有NEN的70%,其高度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使得精准化的诊疗贯穿于患者管理的全过程。在2025年POST-ENETS大会中,关于GEP-NEN精准医学进展的专题报告系统呈现了当前从诊断、治疗选择到疗效监测等多环节中的精准化实践路径,并结合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案例。

在病理诊断层面,除了常规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评估,分子分型正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鉴别诊断困难的病例(如高级别NET G3与NEC)中,检测特定基因状态(如TP53,RB1,DAXX/ATRX,MEN1等)有助于更准确地分类。

在诊断与治疗选择上,生长抑素受体2(SSTR2)的显像是关键一环。它能够筛选出生长抑素受体(SSTR)高表达的患者,这部分人群可能从SSTR2靶向治疗中获益。相反,对于SSTR2低表达或阴性的患者,这些治疗手段的效果通常不佳。

在药物治疗层面,精准化亦是核心。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需考虑肿瘤的分子背景,例如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和靶向VEGF等多通路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凡替尼)的应用。免疫治疗在NEN中整体疗效有限,但精准筛选可能识别出能够从中获益的特定患者群体。此外,领域内正不断涌现基于精准靶点的新型药物,如抗体偶联药物、纳米颗粒药物以及新型放射性核素药物(例如靶向SSTR2的铽-161拮抗剂配体)等,这些均代表了精准治疗的发展方向。

NEN治疗的未来图景:最具潜力的创新方向与新兴技术

宋丽杰教授:未来5~10年,NEN的诊疗体系预计将继续在精准化和个体化道路上深入发展。多组学技术的融合应用(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有望提供更精细的分子分型,指导临床进行更精准的风险分层和治疗选择。液体活检技术(包括ctDNA、NETest等)的发展,将有助于动态监测肿瘤演变和耐药机制,为适时调整治疗策略、争取干预窗口期提供可能。

在放射性核素治疗领域,除了已成为标准治疗的基于Lu-177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具有高能量、短射程特点的α核素治疗以及新型SSTR拮抗剂配体(如基于铽-161的研究显示出高疗效、低毒性的潜力)等,有望成为未来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靶向与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是重要的探索方向。未来可能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如惰性 vs. 侵袭性、肿瘤负荷大小)来选择单药或联合治疗[如靶向+生长抑素类似物(SSA)、靶向+介入、靶向+免疫等]。鉴于单药免疫治疗在多数NEN中疗效有限,探索更有效的联合方案(如免疫+抗血管生成、免疫+化疗)以及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和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将是研究重点。

此外,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新兴疗法也展现出初步潜力。尽管CAR-T等疗法在实体瘤中的应用挑战较大,但针对NEN的探索[如溶瘤病毒、靶向SSTR2的CAR疗法、基于CRISPR基因编辑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等]已在临床前研究中取得一些进展,未来有望实现临床转化。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融入也值得期待。未来多模态AI模型可能整合病理、影像、多组学及临床数据,为NEN患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个体化、精准化决策支持。

尽管NEN因其高度复杂性、异质性及尚不完全明确的耐药机制,使得治疗之路仍充满挑战,但随着多学科的创新融合、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全球范围的数据共享与合作,未来必将为NEN患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ing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