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聚焦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前沿与挑战:探索多学科协作与精准诊疗的未来

04月10日
来源:肿瘤资讯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多个器官,其中以胃肠胰系统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NEN的诊疗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因其临床表现多样、生物学行为复杂、早期诊断困难以及部分病例具有侵袭转移特性,仍给临床实践带来诸多挑战,影响患者预后。为探讨NEN诊疗的前沿进展与挑战,推动多学科协作与精准诊疗的发展,【肿瘤资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依荷芭丽·迟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恩孝教授,并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丹教授主持,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圆桌访谈。

曹丹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联合总支书记 腹部肿瘤科主任
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ENETS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肾脏病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委员
CSCO胰腺癌/CSCO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主委
四川省肿瘤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主委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候任主委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候任主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SCI杂志编委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基金、华西医院1.3.5重大项目。

依荷芭丽•迟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医促会)常务理事
医促会中国神经内分泌肿瘤学协会(CNETS)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慢性病与转化医学(英文)杂志》编委,《肝癌电子杂志》编委等

徐农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内科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理事会理事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肿瘤精准诊治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CAMO)常委

李恩孝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委
CSCO 理事
CSCO胆道肿瘤专委会副主委,CSCO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GP-NET专委会常委、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常委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肿瘤综合诊疗学分会副主委
《现代肿瘤医学》《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编委

索凡替尼与PRRT:NEN治疗主流手段的潜力探讨

徐农教授:靶向治疗药物,特别是像索凡替尼这类在中国已有临床试验证据支持、可及性较高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的药物,已构成晚期MEN患者重要的内科治疗选择。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方面,国际研究数据显示其疗效显著,国内相关临床试验也在积极推进中,覆盖一线及二线治疗。未来,中国本土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PRRT在治疗路径中的具体地位。

依荷芭丽·迟教授:索凡替尼作为已上市的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经验丰富,在MEN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PRRT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数据,其应用正从二线治疗逐步向一线探索。考虑到NEN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在疾病的漫长进程中,肿瘤可能对多种治疗方案产生耐药,PRRT作为一种独特的核素治疗手段,为临床提供了更丰富的治疗选择。未来,靶向治疗与PRRT并非相互排斥,更可能以序贯或联合应用的方式协同发挥作用。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先后或联合接受靶向药物和PRRT治疗。因此,多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靶向药物和PRRT均有潜力成为未来NEN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具体应用需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和疾病分期综合判断。

难治/复发性NEN治疗:基于多因素的个体化决策

依荷芭丽·迟教授:针对广泛转移、难治性或复发性NEN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时,需要进行多因素的综合评估。早期治疗选择主要依据Ki-67指数、肿瘤增长速度和肿瘤负荷。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可供参考的生物标志物增多。除上述指标外,还需结合免疫组化结果。例如,生长抑素受体2(SSTR2)的表达状态可指导生长抑素类似物(SSA)或PRRT的选择。另外,MGMT(O⁶-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状态对于预测含替莫唑胺化疗方案的疗效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通常情况下,MGMT阴性、伴有高肿瘤负荷及快速进展的患者,可能更适合优先考虑化疗;而MGMT阳性的患者,则可能更倾向于选用索凡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对于肿瘤负荷低、疾病进展非常缓慢的患者,长效奥曲肽等SSA治疗仍是重要的选择。尽管NEN目前缺乏像肺癌、结直肠癌那样明确的、指导靶向治疗选择的驱动基因靶点,但通过综合评估这些临床和病理特征,仍能够为患者筛选出当前最为合适的治疗策略。

优化NEN MDT协作,提升治疗效果

李恩孝教授:多学科团队(MDT)协作对于管理NEN这类相对少见且复杂的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个优化的MDT模式通常需要涵盖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介入科及核医学科等多个相关学科的广泛参与。优化的关键在于促进跨学科学习与整合。通过定期的MDT讨论,临床医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细微特征,病理医生能更好地把握临床诊疗需求,从而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决策的科学性。持续的MDT实践能够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最终使患者获益。

依荷芭丽·迟教授:我们中心的NEN MDT实践已有十余年历史,团队构成非常全面,涵盖了内科、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介入科、放疗科以及包括胰胃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在内的多个外科亚专业和腔镜科。MDT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了“换位思考”——外科医生具备内科思维,内科医生拥有外科视角。这使得治疗决策更具整体性,例如内科医生会思考治疗有效后何时将患者提交MDT讨论手术机会,而外科医生也会考虑术前新辅助治疗以选择最佳手术时机。MDT还推动了临床研究和实践的进步,如推动病理科根据临床需求将生长抑素受体(SSTR)、MGMT、微卫星不稳定(MSI)、PD-L1、P53/RB1等关键分子标志物纳入常规检测报告。这种协作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佳治疗路径,也促进了学科发展和团队默契。

徐农教授:在我们中心,NEN诊疗虽以肿瘤内科的专科门诊为主导,但也强调必要的协作。我们的内科专家团队对NEN有深入了解,负责协调患者的整体治疗。无论是早期、晚期、术后或疑似病例,内科医生会根据需要,及时与外科、介入科、内镜科等进行沟通和转诊。例如,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我们会协调外科介入;对于内镜切除后的早期患者,我们负责后续的监测和管理。与影像科的合作也较为顺畅,有专门的专家负责评估。这种以专科为主导,按需协作的模式,保证了患者诊疗的连贯性和专业性。

NEN患者的长期管理:监测策略与实践要点

徐农教授:NEN患者生存期长,长期管理至关重要,我们的专科门诊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固定医生、详细记录、定期随访的模式,我们能有效管理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密切监测和处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加强患者教育。在监测方面,我们采取常规影像(CT/MRI)与功能影像(如SSTR PET/CT)相结合的策略。虽然功能影像检查频率不需过高,但它在评估整体病灶活性方面非常关键。我们会根据影像结果判断病情是否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考虑参加临床试验。积极参与临床试验也是我们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的重要途径。因此,规范化的诊疗、有效的病情监测以及畅通的临床试验渠道,共同构成了NEN患者长期管理的基础。

提升中国NEN诊疗水平:关键挑战与战略方向

李恩孝教授:当前,中国NEN领域面临的一大核心挑战是地区间诊疗水平显著不均衡。基层医院对NEN的认知普遍不足,导致误诊、漏诊率高,且在病理诊断(如缺乏免疫组化)、影像检查(缺乏PET等)和药物可及性(如SSA、PRRT)方面存在显著限制。因此,未来的重点首先在于加强基层医生和患者教育,推广规范化诊疗指南(如CSCO、CNETS指南),提升整体认知水平。其次,在研究层面,亟需深入探索NEN的内在异质性。不同器官来源的NEN是否应被视为不同疾病?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药物“从头治到脚”的模式,需要通过基础研究和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探究不同类型NEN的独特生物学行为与治疗反应,以开发更具针对性的精准治疗策略和药物组合方案,同时审慎评估联合治疗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

依荷芭丽·迟教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NEN的诊疗能力是关键任务。指南的解读和巡讲应更贴近基层医生的实际需求,明确神经内分泌瘤(NET)与神经内分泌癌(NEC)的区别等基本概念。同时,必须强调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鼓励建立通畅的会诊渠道,以便基层医院能将疑难病例的病理切片送至上级中心寻求专家意见。此外,单纯的线上或线下讲座可能效果有限,深入基层的、面对面的实践指导与交流(例如与当地病理科、影像科进行具体病例讨论和技术指导)可能更为有效,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生识别NEN的能力,减少误诊,并指导患者流向合适的诊疗中心。

徐农教授:鉴于基层诊疗能力的局限性,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方向可能在于推动NEN诊疗的适当中心化,鼓励患者流向经验丰富的诊疗中心。对于大型中心而言,其核心任务包括:第一,积极参与并主导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特别是产生能代表中国患者人群的关键数据;第二,致力于建立完善的NEN数据库。尽管构建全国统一数据库面临挑战,但专业学术组织可以在推动区域性或多中心数据共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整合利用现有电子病历资源,积累中国NEN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这对于描绘疾病谱、评估诊疗现状、指导临床研究和卫生政策制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持续参与关键性的临床研究,无论是注册性试验还是设计优良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都是推动领域进步不可或缺的一环。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ingsle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