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BMT中国之声 | 黄河教授:融通创新,共促发展,见证全球血液学前沿研究,洞察中国血液学发展新征程

04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一年一度的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是血液领域最受瞩目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2025年3月30日至4月2日,第51届EBMT年会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盛大召开。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顶级学术平台,本届年会吸引来自全球的5600余名与会者参加,围绕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领域的最新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创新技术展开了深入探讨。在会议现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深度解读中国血液学研究突破,并展望血液肿瘤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详情如下。

黄河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973首席科学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主任
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干细胞与细胞免疫治疗浙江省工程中心主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亚洲细胞治疗组织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亚太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免疫学会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基础研究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细胞免疫治疗前沿技术与转化研究。先后于2003年及2015年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负责人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等29项,以通讯作者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ature, Cell Research, Lancet Haemat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91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7项,授权发明专利24项。近5年在国际大型会议担任主席、特邀报告和口头报告百余次。作为大会主席分别于2005年和2014年在杭州主办亚太国际骨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大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内首部CAR-T细胞治疗学专著《CAR-T细胞免疫治疗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研究生《血液内科学》教材,参编著作及教材11部。任国际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权威杂志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编委。

团队研究成果大揭秘:聚焦血液肿瘤前沿领域

黄河教授:在2025 EBMT大会上,本团队共有27项研究成果入选论文摘要,包括10项口头报告和17项壁报展示,涵盖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及血液病机制研究等多个领域。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本团队重点开展了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MUD HSCT)以及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的临床研究,并尤为关注患者的长期随访管理以及移植后并发症防治。此次一项入选EBMT大会口头报告的研究显示,对于处于第二次完全缓解期(CR2)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方案(HAPLO PTCy)与较低的复发率(RI)和慢性GVHD发生率相关,在无GVHD复发生存期(GRFS)方面优于MUD HSCT。同时,本团队一项关于靶向药物预防GVHD的研究亦取得了良好结果,为优化移植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CAR-T细胞治疗领域,本团队在本次会议上亦展示了多项创新成果,包括BCMA/CD19双靶向CAR-T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研究探索,以及CAR-T细胞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桥接治疗的优化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本团队借助单细胞测序技术,成功揭示了CAR-T 细胞治疗的主要并发症——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些成果体现了中国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并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创新研究,为全球血液病治疗贡献力量。

血液肿瘤移植治疗新突破:值得关注的研究与中国血液学发展的新动力

黄河教授:EBMT大会作为血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风向标,汇聚了全球顶尖团队在此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本次大会中,有几个方面的研究尤其值得关注:首先,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本次会议中,众多欧洲学者的报告聚焦于新型细胞免疫治疗,包括增强型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桥接治疗,以及靶向新靶点如CD7的CAR-T细胞治疗。

其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化方面,目前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例如,如何提高haplo-HSCT的疗效,优化预处理方案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并发症防治方面,新型靶向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JAK抑制剂、ROCK2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在GVHD防治中的应用,以及新近获批的间充质干细胞疗法,都是本次会议的讨论重点。

展望未来,随着干细胞技术、基因编辑和功能性细胞治疗的融合发展,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将迎来重要突破。相信在全球同行的共同努力下,这一领域将取得更多成果,为血液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EBMT大会参会感悟与未来研究新方向

黄河教授:中国血液学界与欧洲血液学界的交流合作已持续20年,国内众多医学中心参与了EBMT的工作,本单位亦是其中之一。EBMT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成员间良好的协作性,大家共同开展临床研究、讨论并发表成果。中国血液学同仁从EBMT的工作模式中学习到了许多,也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启发。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血液学领域的发展也在迅速加快并不断增强,在某些方面已处于国际前沿水平。以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为例,中国在MUD HSCT和haplo-HSCT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是采用含ATG预处理方案的haplo-HSCT,目前这一方案在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占比已超过 60%。此外,在移植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面,中国也积累了独特的经验。

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中国拥有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的快速审批通道,因此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中国的团队领先于欧洲,特别是在临床研究探索方面。例如,中国在功能增强型CAR-T、通用型CAR-T、新靶点CAR-T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免疫治疗桥接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和商业化产品获批均走在欧洲前列。在这一领域,中欧双方能够互通有无,在相关平台上相互学习、交流。

科学无国界,中国血液学界与欧洲同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传统,相互学习。未来,我们期望在EBMT以及中国血液学相关平台上,与欧洲乃至全球的同道开展更多深入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细胞治疗领域的发展,为全球亟需新型细胞免疫治疗的患者提供更多帮助,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13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围绕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领域的最新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创新技术展开了深入探讨。
04月11日
宋忠全
潍坊市人民医院 | 内科
受益匪浅,继续学习
04月10日
陈州华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融通创新,共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