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十一届苏州淋巴瘤会议】徐婷教授:传统化疗局限?新型药物联合治疗为PTCL患者带来新曙光

04月0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江南新思,寰宇共研。2025年3月27-28日,第十一届苏州淋巴瘤会议在苏州成功召开!本次大会共设主会场及七大分会场,汇聚了国内外血液肿瘤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淋巴瘤诊疗难题展开深度对话。在此,【肿瘤资讯】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婷教授围绕“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靶向治疗新进展”进行分享,详情如下。

徐婷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健康促进会血液肿瘤精准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抗癌协会第一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老年血液病学组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青委会副主委

R/R PTCL患者治疗选择有限,前路在何方?

徐婷教授:PTCL患者接受传统治疗后的预后通常较差,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接受传统化疗的患者10年总生存率(OS)仅约40%。PTCL传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初治患者的一线治疗和复发/难治性患者的二线治疗。一线治疗常用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HOPE(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依托泊苷),这些方案是初治PTCL患者的首选。对于R/R PTCL患者,可采用二线治疗方案,如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或ICE(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等。

传统化疗方案的局限性在于毒副作用较大,尤其是骨髓抑制明显,导致PTCL患者耐受性较差。此外,PTCL传统治疗还包括靶向治疗,其中最常见的靶点为CD30。针对CD30阳性的PTCL患者,可以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此外,表观遗传学药物(如西达本胺)的应用也显示出改善患者疗效的潜力。

尽管传统治疗方案存在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等局限性,但新型药物和靶向治疗的引入为PTCL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即使这些新药的应用可能涉及治疗费用和药物可及性的问题。此外,对于高危ALK阳性间变大T细胞淋巴瘤患者、除ALK阳性间变大T细胞淋巴瘤的其他PTCL患者,如条件允许,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是一种有效的巩固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目前PTCL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化疗、靶向治疗和新型药物的应用,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未来,随着更多新药和治疗策略的探索,PTCL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新型药物及联合治疗为PTCL患者带来新希望

徐婷教授:R/R PTCL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传统化疗由于其较大的毒副作用和较差的耐受性,已逐渐被优化。新药的引入使得传统化疗剂量得以降低,同时不降低PTCL患者的整体疗效。通过采用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的方案,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随着对淋巴瘤发病机制、基因突变和分子遗传学认识的不断深入,精准治疗策略日益受到重视。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与化疗方案的联合运用,正在改变PTCL的治疗格局。对于复发/难治PTCL,尽管单一新药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和整体有效率相对较低(约20%~40%),但联合治疗方案显著提升了疗效。通过结合不同作用机制的小分子药物(如联合表观遗传学药物、CD30单抗药物、JAK1抑制剂、EZH2抑制剂或PI3K抑制剂等),PTCL患者的总缓解率(ORR)可提升至60%~80%,完全缓解率(CR)可提升至40%~60%。

目前多种新型组合治疗方案正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这些方案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了PTCL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了毒副作用,患者的总缓解率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生存期也得以延长。

综上所述,新型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的引入为R/R PTCL患者提供了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有望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未来,随着更多精准治疗策略的探索和应用,PTCL的治疗效果将进一步提升。

不断探索新疗法是破解PTCL治疗难题的主要途径

徐婷教授:深入探究R/R PTCL的发病机制,对于推动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驱动机制,从而识别关键的致病靶点。这些靶点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如JAK/STAT、PI3K和NF-kB等信号通路,为PTCL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目前,许多新型药物(如JAK抑制剂、PI3K抑制剂、抗代谢药物、PD1抑制剂、表观遗传学药物、抗体类药物)以及传统治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这些药物的加入显著扩展了PTCL的治疗选择。由于PTCL各亚型之间的发病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精准治疗策略强调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作用机制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未来,PTCL治疗的发展方向将聚焦于因亚型而异、因人而异的精准治疗。通过结合特定基因突变和靶点的药物,联合治疗,我们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毒副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这种基于深度疾病理解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代表了PTCL治疗领域的重要进步。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