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国好声音】邱录贵/易树华团队首次通过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采用沙利度胺治疗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取得显著疗效

03月20日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是一种罕见的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主要由T细胞或NK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引起[1]。免疫抑制药物(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是目前治疗LGLL的主要手段,但其疗效有限,完全缓解率(CR)仅为50%左右[2]。LGLL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血细胞减少、反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易树华团队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IF=40.8)发表了题为“Thalidomide-based regimen shows promising efficacy in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 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和甲氨蝶呤(TPM)方案在LGLL治疗中的显著疗效,为这一罕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微信图片_20250320100236.jpg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II期临床试验,纳入了52例未经沙利度胺和甲氨蝶呤治疗的LGLL患者。研究结果显示,TPM方案在LGLL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CR达到75.0%,总体缓解率(ORR)高达90.4%,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高缓解率。通过该治疗,83%和71.3%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水平。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0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39个月。
微信图片_20250320104906.jpg随后,研究团队通过血清细胞因子分析发现,LGLL患者的多种炎症因子(如IL-8、CCL3、CXCL5等)显著上调,而TPM治疗后这些因子的表达显著下调,提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微信图片_20250320104951.jpg此外,TPM方案的安全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周围神经病变(24.1%),但大多数为1-2级,仅有4例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研究还发现,长期使用沙利度胺(超过2年)并未显著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表明该方案在长期治疗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该研究的是目前国际上关于LGLL的最大系列临床研究,首次将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引入该疾病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为LGLL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并将推动更多的研究者从免疫调节方向寻找治疗靶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主任医师和易树华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于颖住院医师、硕士生李雨曦、阎禹廷主治医生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崔蕊副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目获得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参考文献

1. Alaggio, R. et al. The 5th edi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Haematolymphoid Tumours: Lymphoid Neoplasms. Leukemia 36, 1720-1748.
2. Loughran, T. P., Jr. et al.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of LGL leukemi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by the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5998). Leukemia 29, 886-894.

撰稿:于  颖  易树华
编辑:李炳轩
校对:何美曈
审核:祁健伟  张  磊


 


评论
03月20日
王福军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 | 肿瘤外科
值得学习收藏的好文章
03月20日
张婉君
蒙城县中医院 | 血液肿瘤科
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是一种罕见的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主要由T细胞或NK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引起[1]。
03月20日
张婉君
蒙城县中医院 | 血液肿瘤科
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是一种罕见的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主要由T细胞或NK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引起[1]。